文|眸娛
隨著騰訊視頻《藏海花》空降播出,第九個版本的“瓶邪”問世,說不清“稻米們”是喜還是憂。
喜的是,“盜筆宇宙”18年來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就連衍生小說都成為了IP影視化改編的香餑餑;憂的是,“盜筆”系列IP影視化似乎一代不如一代了。
但超級IP的厲害之處就在于,即便播出前全網吐槽抵制,正式上線后觀眾仍然愿意打開劇集“審判”一下,所以上線僅三天的《藏海花》一躍成為騰訊站內熱搜總榜榜首,并升至貓眼全網熱度榜第二名。
然而即便觀眾的心理預期已經放得比較低了,《藏海花》目前的內容質量依舊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從《藏海花》的輿情觀測來看,幾乎所有的爭議都是圍繞“瓶邪”的選角來展開,這也是導致原著粉看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一個是飾演吳邪的演員張魯一年齡和外形都不太匹配原著。
其實《藏海花》原著并不是《盜墓筆記》本傳,故事設定開始的時間是在2010年,也就是本傳結束、張起靈進入青銅門五年之后,相當于《盜墓筆記》的衍生續集,所以《藏海花》中吳邪的年齡相對是要大一些。
已知吳邪是1977年生人,《藏海花》故事開篇時他應該是33歲,而張魯一今年44歲,從外形來看不夠年輕,確實是和原著存在較大的差距,導致觀眾入戲困難。
另一個是飾演張起靈的演員張康樂的形象和打戲問題。
毫不夸張的說,張起靈是網文IP界的白月光,本身原著粉的要求就比較高,影視化很少有讓人滿意的還原。張康樂最不適配的并不是長相,因為相比于具體的五官樣貌,張起靈的魅力點在于他的人物底色和氣質,而這恰恰是最難還原的,比如張康樂在劇中就顯得有些“楞”,包括小哥的打戲也沒有做到干凈利落,導致張起靈這個角色的魅力點被模糊了。
除去演員不夠適配角色這一問題,客觀說一句,《藏海花》的劇情相對來說是比較還原的,張魯一的演技撐得起角色,除了一些特殊地名改動較大之外,目前來看內容節奏基本跟著原著走,不過沒等到細細品鑒劇情,選角就已經勸退了不少原著粉。
事實上,只要一路追過騰訊參與出品的“盜筆”影視劇就不難發現,選角是平臺的老問題了,從2016年首次宣布合作至今,騰訊折騰了這么多年依舊沒有一部拿得出手的“盜筆”真人影視化作品。
盜墓筆記之于騰訊
相比于騰訊,愛奇藝其實是最早吃到《盜墓筆記》這塊蛋糕的。
2013年,歡瑞世紀拿到了《盜墓筆記》電視劇改編權,并選擇與愛奇藝合作,在2015年推出網絡劇,火爆程度堪稱現象級,不僅讓愛奇藝服務器癱瘓,更開啟了視頻網站的付費時代。
嘗到了甜頭的愛奇藝在第二年就推出了根據《盜墓筆記》前傳改編的網劇《老九門》,又成為了首部播放量破100億的平臺自制劇,拉動愛奇藝付費會員大幅增長。
隨著2016年七夕上映的《盜墓筆記》電影累計票房達到10.03億,擠進當年華語電影票房前五,《盜墓筆記》這個超級IP的含金量受到了行業重視,2016年之后騰訊和愛奇藝就打響了歡瑞世紀爭奪戰,確切一點說是“盜筆”IP爭奪戰。
雖然在“盜筆”IP宇宙的開發上,愛奇藝占先機,但后來者騰訊也不甘示弱。
2016年,成立才一年的企鵝影視在年度發布會上宣布與歡瑞世紀達成合作,雙方將聯手打造《盜墓筆記之云頂天宮》,也就是《盜墓筆記》本傳的第四卷和第五卷。
不過后來企鵝影視和歡瑞的合作變成了套拍的《怒海潛沙&秦嶺神樹》,改編自《盜墓筆記》本傳第二卷和第三卷,《云頂天宮》雖然仍在騰訊視頻播出,但出品方之列已經沒有了企鵝影視。有一說一騰訊也算是“逃過一劫”,畢竟《云頂天宮》豆瓣評分僅2.6,一個差到發指的分數,幾乎砸了歡瑞的招牌。
在本傳之外,騰訊又另辟蹊徑與南派三叔就《盜墓筆記》系列衍生作品達成合作,包括《盜墓筆記少年篇·沙海》以及續作《藏海花》,騰訊開始親自操刀制作“盜筆”真人影視劇。
然而,深度參與“盜筆”IP宇宙開發后,騰訊推出的《盜墓筆記》系列影視劇卻頻頻折戟。
一方面是內容制作的問題,騰訊推出的“盜筆劇”無一例外都經歷過選角爭議,《怒海潛沙&秦嶺神樹》中的張起靈由成毅飾演,從外形到氣質都完全不適配。
《沙海》中肖宇梁版本的張起靈讓原著粉比較滿意,秦昊版吳邪卻又遭到了吐槽,好不容易等到秦昊靠演技力挽狂瀾,劇情又嚴重拖后腿,注水爛尾導致《沙海》豆瓣評分只有6.4,頗為可惜。
另一方面是題材問題,盜墓題材的紅利逐漸被吃光,改編尺度不斷收縮。
早期愛奇藝推出的《盜墓筆記》網劇,包括上海電影制作的《盜墓筆記》院線電影,也都經歷過選角和內容爭議,豆瓣評分均未及格,達成現象級爆款的主要原因是吃到了新穎的盜墓題材的紅利。
在改編紅利期結束之后,愛奇藝嘗試通過演員選擇、cp搭配為觀眾帶來新鮮感,造就了“盜筆”真人改編劇口碑之最、豆瓣評分高達8.2的《終極筆記》。
而參與“盜筆”改編稍晚的騰訊,依舊聚焦在對盜墓題材的抒發上,并未嘗試更多新穎的視角,在人物塑造和內容上也沒能做到還原,折戟其實在意料之中,包括《藏海花》的口碑失利。
頻繁的撲街之下,無疑對《盜墓筆記》IP本身的消耗是巨大的,在南派三叔云包場請觀眾看《藏海花》的帖子下,有這樣一條評論:咱就是說三叔,別消耗這本書了,再這樣繼續遲早都不買賬了,原著粉的感情都快耗盡了。
原著粉的親身感受,實際上就是《盜墓筆記》影視項目改編的困境,這個超級IP還能堅持多久呢?
超級IP也經不起折騰了
客觀來說,將《盜墓筆記》目前的困境完全歸結于騰訊“盜筆劇”頻頻折戟顯然是不合適的。
其實騰訊對于打造盜墓IP宇宙是有成功經驗的,比如另一個超級IP《鬼吹燈》。在“鬼吹燈”宇宙的構建上,騰訊前期也經過了一些摸索,2016年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2017年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2019年的《怒晴湘西》嘗試了不同的制作團隊之后,確立了管虎監制、潘粵明主演的班底。
直到2020年《龍嶺迷窟》大獲成功后,進一步確立了潘粵明、張雨綺、姜超組成的鐵三角主演團隊,在主控平臺、制作團隊和演員陣容固定的基礎之上,內容風格同頻穩定,更容易形成系列網劇的概念。
目前“鬼吹燈”系列超級網劇已經成為了騰訊視頻的招牌,并培養出了固定的受眾,逐步建立起了品牌認知度。
對比之下,《盜墓筆記》IP影視化更像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從開發順序、演員班底、合作平臺等各方面都未形成一個相對有邏輯的主線,讓本就格外豐富、橫跨古今的“盜筆宇宙”更加混亂。
一方面是因為南派三叔早期將《盜墓筆記》本傳版權交給了歡瑞世紀,而系列衍生IP則在南派泛娛,IP歸屬不同;另一方面是相比于騰訊在內容制作、發行渠道上較為完善,更便于“一條龍”開發,南派泛娛需要尋求外部發行渠道的合作。
事實就是,“盜筆”IP無法進行統一開發管理,導致影視化開發從制作水平到呈現效果都較為混亂,很難形成系列網劇的概念,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超級IP的影響力。
不過2019年南派三叔從歡瑞手中收回《盜墓筆記》本傳版權后,就明確表示過《云頂天宮》會進行重拍,包括整個《盜墓筆記》系列衍生作品,等版權到期后都有重拍的打算。
但隨著盜墓題材紅利期結束、《盜墓筆記》IP影響力被持續消耗,即便是南派三叔親自操刀、統一開發,能否收獲強烈的市場反饋還有待觀察。
2014年,南派投資、歡瑞世紀、光線傳媒共同發布“盜墓筆記大計劃”,計劃開發周期為十年,預計系列文娛項目開發市場價值超200億元。
直到今年剛好是第十年,“盜墓筆記大計劃”的三方已經分崩離析,還因版權歸屬鬧上過法庭,但時至今日南派三叔仍然在堅持打造“盜筆”宇宙,何時才能達成曾經的目標也讓市場頗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