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車百智庫 小剛
編輯 | 紫峰
可能相當部分的行業人士或者車主們往往會有這樣的矛盾心理:一邊為國內汽車行業的崛起充滿自豪,一邊擔心車企的生存問題。
過去幾年,已經申請破產清算的車企并不少,包括威馬汽車、 拜騰汽車、 天際汽車、 愛馳汽車等。留在牌桌上的也并不好過。就拿蔚來、小鵬、零跑三家來說,根據其各自年報,2023財年分別虧損207.2億元、103.8億元、42.2億元。其中蔚來和小鵬的凈虧損較上個財年分別擴大43.5%和13.6%。
一般而言,行業共識的健康毛利率門檻在20%左右。但蔚來、小鵬、零跑2023年的毛利率分別為5.5%、1.5%和0.5%。
那么,這種情況下,價格戰還打得下去嗎?
01 不容樂觀
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直言,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壓力很大,就連頭部兩個企業都能打價格戰,這在其他行業里是根本看不到的。
這樣的情況也不是只有新勢力玩家需要頭疼的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收入、利潤等相關數據,今年上半年汽車制造業利潤率與2023年保持持平,為5.0%,沒能跑過整個工業企業平均利潤率。
這也意味著整個行業的經營狀況都不樂觀。
過度的價格戰傷害的不僅僅是企業,也是消費者的利益。最典型的莫過于,剛提新車的車主們,沒幾天就碰到了降價好幾萬的官方消息。在最近的一兩年的,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另外一方面,簡單粗暴的價格戰也在侵蝕汽車的質量。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都無法像互聯網企業一樣,通過軟件收費去彌補制造的成本損失,賣車是唯一的盈利方式。價格戰的壓力之下,廠商們勢必會把壓力傳導給供應商。此前有二級供應商透露,來自廠商的持續壓價導致質量波動確實比之前大了。
這也是為什么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不相信,光靠節省成本就能無止境的開火定價。“我們長城的產業鏈既廣又深、垂直。我們比誰的成本都高不了,長城要是真的賺不了錢,別人也不可能賺錢。”
回到車企的意義本身。無論是給用戶提供優秀產品,還是穩定就業,都需要持續的盈利作為基礎。簡單粗暴的價格戰當然在短期內能夠吸引大家的目光,但缺乏底層邏輯支撐的決策顯然是一種短視的行為。
02 二手車市場也很慘
其實不只是新車,汽車市場上二手車也備受折磨,價格體系正面臨崩盤。
一直以來,二手車有著穩定的定價體系。正常的汽車每年貶值2萬元左右,再根據車況和行駛里程定價。
而在二手車的價格體系里,最底層的大概是新能源汽車。
一般而言,二手車商并不會收新能源汽車。因為新能源汽車不好估價,開了三年的特斯拉一般只能賣五折。而且新能源車企動輒幾萬元降價,讓新能源二手車價格體系陷入混亂。
2022年的時候,新能源二手車市場其實有所好轉了,特斯拉等二手車價格也趨于穩定。
萬萬沒想到,2023年新車市場又開始價格混戰,甚至一直延續到2024年。今年第一季度,國內降價車型數量已超2023年全年的60%。
曾經能夠保值甚至升值的車型,如今也在不斷降價。原本加價才能買的漢蘭達,現在低配版20萬左右。
二手車的目標受眾本就是追求性價比的,如果新車和二手車之間沒有合適的差價空間,不如買新車。因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用腳投票,直接去購買比亞迪的低價車型。
二手車商在巔峰時期可月入幾十萬,如今一個月也賣不出幾臺車。與此同時,人流量也大幅減少,到二手車市場看車的人屈指可數。
除了價格崩盤、利潤壓縮之外,二手車商還面臨著庫存周轉延長的風險。
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1-12月,二手車行業平均庫存周期為37-51天。而2023年下半年,平均庫存周期長達59-61天。
在汽車價格戰之前,二手車商收到車幾天就可以賣掉。如今都需要一兩個月,還要看運氣。
行情如此慘淡的境況之下,二手車商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活,收車非常謹慎,部分中小二手車商甚至已經關店離場了。
03 價格戰背后的銷量焦慮
價格戰背后實則是車企面對銷量焦慮下的不同反應。
“其實所有車企都不想打價格戰,但都被迫卷入其中。”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鐘師說。
從銷量上來看,當前新能源汽車正銷售火爆。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為95萬輛,同比增長29%,環比下降3%。
與此同時,各家車企間的距離也在拉大。在剛剛過去的7月,理想汽車共交付5.1萬輛,刷新其月交付歷史紀錄;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4.22萬輛,同比增長508.25%;小鵬汽車交付1.11萬輛;哪吒汽車交付1.10萬輛;智己汽車銷售0.60萬輛……
隨著差距拉大,銷量焦慮的車企也開始“聲討”如今五花八門的銷量周榜。
車企普遍會在月度、季度公布經過審計的汽車銷量,以便于投資人、消費者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而現在行業發布的許多銷量周榜則是以周為區間,通過各種定語來對車企當周的銷量作出各色排名,如豪華品牌銷量榜、新能源品牌銷量榜、新勢力銷量榜、中大型純電銷量榜等。
目前行業中發布的銷量周榜,數據多來自中汽數據終端零售數據,即上險量,并非銷量或交付量。
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車企來說,銷量數據按月統計、發布已經是很殘酷的事。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則直言,周榜數據是不嚴肅的,蔚來汽車的周銷量數據在內部也不會有超過10個人知道。
隨后,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哈弗總經理趙永坡、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等車企高管也相繼表態,反對發布周銷量榜單。
面對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也有車企開始向外尋求突破。近日,零跑汽車與Stellantis集團成立合資公司零跑國際,自7月下旬起向歐洲發送零跑C10和T03電動汽車。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朱江明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國國內客戶的好評也是產品價值的證明。
04 結語
好消息是,隨著價格戰逐漸觸及成本底線,車企的降價力度逐漸減弱,價格戰流露出宣告暫停的苗頭。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新能源劇烈降價,但燃油車由于目前的促銷已經觸及一定的底線,部分降價車型也沒達到降價效果預期,因此新能源內卷降價逐步蠶食燃油車市場的局面仍將延續。但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逐步達到40%以上,價格體系能力趨于穩定,后期主要以促銷為主,不可能再出現動輒降價20%的情況。
花旗近日的研報中也指出,預計從下半年起,中國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將趨于緩和,也會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廠商之間,而不是所有廠商。
如此一來,對所有汽車行業從業者來說,都是幸事,其實也包括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