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馬財經 趙普
編輯丨高巖
華為鴻蒙智行的四大合作車企中,北汽藍谷(600733)合作時間最長,也是目前持續虧損時間最長的車企。
近日,華為智能汽車深度合作伙伴、鴻蒙智行生態伙伴北汽藍谷(600733)發布上半年財報,公司虧損25.71億元,創下史上同期最大虧損紀錄。至此,北汽藍谷已經持續虧損四年半。
截至2024年上半年,與華為鴻蒙智行合作的四家車企總,除了奇瑞未上市未公開財報外,賽力斯、江淮汽車均已扭虧轉盈,只有北汽藍谷仍持續虧損。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汽藍谷營收37.41億元,同比下降35.16%,虧損25.71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9.79億元,虧損擴大約30%。
不過,北汽藍谷與華為合作的“阿爾法S先行版PRO”以及“享界S9”已經先后上市,有望提升北汽藍谷整體銷量。目前,華為鴻蒙智行合作品牌車型正持續提升市場認可度,賽力斯憑借問界18萬輛的銷量,在今年上半年成功躋身行業前十。
北汽藍谷是否能依靠“華為”印記的車系改善公司業績呢?
累虧超250億,管理團隊“大換血”
自2020年以來,北汽藍谷已經連續虧損四年半,合計虧損金額達到251.62億元。
此外,2024年上半年,北汽藍谷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凈流出20.57億元,上年同期凈流出15.8億元。
來源:東方財富網
北汽藍谷表示,上半年營收下滑主要因期內整車銷售減少,導致收入同比減少,上半年該公司汽車銷量為28011臺,而經營現金流凈額減少也因銷量減少,導致銷售收款同比減少。
截至2024年上半年,北汽藍谷貨幣資金約23.04億元,同比減少60.59%,同比大幅縮減主要是上期收到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的資金。此外,北汽藍谷23.04億元的貨幣資金中,還有約5.78億元為受限資金,主要是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
此外,北汽藍谷兩大子公司也處于虧損狀態,其中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凈利潤虧損約12億元,北京藍谷極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約14.5億元。
北汽藍谷稱,2024年半年度公司虧損的原因為: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價格戰日趨白熱化,擠壓利潤空間;另一方面,公司為持續推進產品向高端化發展,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品牌形象銳化、運營效率提升上持續投入,因此對公司短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持續虧損的同時,北汽藍谷還在上半年經歷了管理團隊的“大換血”。
來源:公司財報
2024年2月,高健因工作調整辭去副經理職務;2024年3月,樊京濤因工作安排原因辭去副經理職務;2024年4月,王森因工作安排原因辭去公司監事職務;2024年5月,關鍵(女)因工作原因辭去公司職工監事職務;2024年7月,劉宇因工作安排原因辭去董事、董事長職務,賈宏偉因工作安排原因辭去公司監事、監事會主席職務。
北汽藍谷原公司經理代康偉被選舉為新任董事長。隨著四位副經理離職或調任,北汽藍谷新聘任龐新福、孫佳、張國富、劉觀橋四人接替公司副經理職位,另選舉陳青波為公司十屆監事會監事會主席。
華為四大合作車企,為何北汽藍谷還在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北汽藍谷為華為鴻蒙智行目前四大合作伙伴之一,是已公開業績中持續虧損最久的車企。
據了解,華為與車企的合作由淺到深共分三種模式:一是零部件供應商模式,即華為向車企提供標準化零部件模塊;二是HI模式,即華為與車企聯合開發,提供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車云等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三是鴻蒙智行模式,華為深度參與整車設計、營銷以及終端銷售。
截至今年上半年,在華為鴻蒙智行合作的四家車企中,“問界”的合作商賽力斯連續虧損4年后,在2024年一季度扭虧,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6.25億元;“尊界”的合作商江淮汽車近5年來,除了2022年虧損外,其余都是盈利,但江淮汽車今年上半年是首次實現扣非后凈利潤盈利;“智界”的合作商奇瑞沒有上市,尚未公開凈利潤數據。
從已公開數據看,北汽藍谷是最早與華為合作的車企之一,雙方合作已超7年,而且還是華為“HI模式”+“鴻蒙智行”的雙模式合作伙伴,但“享界”只是鴻蒙智行“四屆”中第三登場的。
今年上半年,北汽藍谷上半年實現銷量28011臺,相比去年同期的35191臺,下降明顯。
對比來看,同樣是與華為合作,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的問界今年上半年大賣18萬輛,同比增速599.3%。北汽藍谷對此能不心動?
在國海證券分析看來,北汽藍谷此前銷量表現不佳,主要是三大原因:1)品牌認可度不夠;2)渠道網點較少,營銷投入不足;3)智能化產品配置定價較高且智能功能競爭力不強。
此前余承東曾透露,已將問界、享界等多個“界字輩”商標權全部轉讓給了車企。據公開信息,賽力斯花費約25億元買下“問界”系列商標,而北汽藍谷方面尚未對外披露購買“享界”系列商標信息,但這筆買賣也會影響北汽藍谷的利潤。
為改善銷量和利潤,北汽藍谷2024年極狐品牌下的主力產品阿爾法T5、阿爾法S5的價格已經下調至15萬元~20萬元價格區間,性價比有所提升。
此外,阿爾法S先行版PRO號稱是行業內25萬級價格區間唯一標配3激光雷達方案的華為系智駕產品;享界S9定位中大型轎車,產品價格在40萬元級別,這個細分市場中的自主品牌車型較少,更多的是合資車明星款,比如奔馳E級、寶馬5系、奧迪A6L等等。
通過調整細分價格區間的產品布局,北汽藍谷在各個價格區間內的性價比和品牌辨識度有所提升,但仍要看市場反饋效果。
單車虧損超8萬,何時能扭虧?
北汽藍谷在半年報中表示,在2024年的經營過程中,競品車企密集布局和快速迭代,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紛紛采取降價策略,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快速向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技術的快速迭代縮短了產品的生產周期和生命周期,這對公司的設計、生產和制造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目前,北汽藍谷正全力打造極狐、享界和BEIJING三大品牌。今年上半年,極狐在售車型有:純電轎車極狐阿爾法S先行版、純電SUV極狐阿爾法T森林版、純電轎車極狐阿爾法S森林版等。
據了解,阿爾法S先行版PRO是極狐品牌與華為共同開發的智能純電轎車,搭載了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也是全國首款支持城市道路高階智能駕駛的車型。享界S9自8月6日上市20天,大定突破8000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對此表示,“超出預期”。
來源:懂車帝
隨著“HI模式”合作車型阿爾法S先行版PRO與鴻蒙智行合作的享界S9先后上市,北汽藍谷還需多久才能扭虧呢?
據東吳證券分析,根據合并報表口徑,北汽藍谷單車盈利情況目前仍是虧損,但相比2024年第一季度單車虧損10.2萬元(扣非后),已經下降到單車虧損8.67萬元(扣非后),盈利能力環比有所改善。
據了解,北汽藍谷與華為的合作始于2017年,當時北汽集團與華為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是與華為最早的車企之一。
2009年,北汽藍谷的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成為國內首家獨立運營、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 2018年北汽藍谷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借殼上市,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第一股,在2013-2019年連續7年蟬聯中國純電動汽車銷售冠軍。
但隨著新能源車行業的迅猛發展,北汽藍谷開始面臨發展“瓶頸”。為破解局面,北汽藍谷制定一車一策、一城一策的差異化營銷策略,通過“與輝同行”等新媒體合作方式,希望通過營銷創新增加市場份額。截至2024年6月30日,北汽藍谷累計運營門店數量224家。
據國海證券分析,北汽藍谷在同行競爭中仍有很強的資源優勢:內部依托可以北汽集團獲得集團優勢資源支持,外部已經與麥格納、華為加強合作,這些保證了北汽藍谷在高端智造和品牌化、智駕領域能夠躋身一流新能源車企行列。
但資源優勢如何轉化為業績優勢,這是北汽藍谷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如果你有40萬元,你會選擇享界還是“BBA”呢?留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