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升龍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當地時間2024年8月29日,哥倫比亞東部塞薩爾省和北桑坦德省交界地區的石油管道遭炸彈襲擊,導致原油泄漏。當地政府啟動了緊急計劃,以減輕環境影響。目前尚未有團體宣布對該事件負責。
哥倫比亞規模最大的非法武裝“民族解放軍”與政府的臨時停火協議在8月3日過期之后,該國東部多地報告了一系列爆炸襲擊事件,政府指責為“民族解放軍”所為。
本周早些時候,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Ecopetrol)報告稱,與委內瑞拉接壤的阿勞卡省數條管道遭到多次炸彈襲擊。阿勞卡省石油資源豐富,同時也是“民族解放軍”的根據地,他們頻頻襲擊當地的石油管道。
哥倫比亞石油儲量多打18億桶,主要分布在卡薩納雷省、阿勞卡省、維拉省和梅塔省。該國目前每天石油產能近80萬桶石,但政府希望提高到100萬桶以上。然而,自兩年前就任以來,佩特羅政府還沒有舉行過新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探招標。總部位于英國的油價新聞透露,哥政府正在審查石油勘探合同的投機行為。
最近的一系列石油管道襲擊事件,進一步引發了當地對燃油短缺的擔憂,尤其是民航業。拉美地區最大的航空公司智利南美航空一度取消了哥倫比亞的36個航班,哥倫比亞本國各航空公司也紛紛限制機票銷售、砍掉航班。
本周阿勞卡省當地部分軍警設施也遭到襲擊,數人在暴力事件中死亡。國家媒體聲稱“民族解放軍”正計劃在包括首都波哥大在內的主要城市發動襲擊。7月10日,環保律師出身的副總統馬爾克斯的車隊在家鄉考卡省遭槍擊,但未造成人員傷亡。7月19日哥倫比亞獨立日前夕,波哥大的議會附近就發現疑似爆炸裝置。
非法武裝暴力死灰復燃,也為總統佩特羅的“全面和平”愿景蒙上了陰影。

哥倫比亞地理位置有利、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在拉美各國屬中等發展水平,市場化程度較高。但同時其非法武裝暴力痼疾問題也更為突出,背后與制度缺失、貧富差距拉大、非法武裝牢牢掌控根據地有關。
1957年,哥倫比亞主流黨派自由黨和保守黨達成協議,商定從1958年起的16年內輪流主政。期間,受國際力量影響的游擊隊在夾縫中逐步發展壯大。1964年5月哥倫比亞內戰爆發,左翼游擊隊與政府軍交火,隨后各類被定性為非法武裝的團體紛紛登場、在偏遠地區搶占地盤。此前最大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簡稱“哥武”)在鼎盛時期擁有1.7萬名成員,年收入超5億美元。
在1985至2018年之間,政府軍與各非法武裝的沖突造成至少45萬人死亡。而各非法武裝之間也會因為爭奪毒品走私控制權而火拼。
2016年底,哥政府同“哥武”簽署和平協議,終結長達52年的內戰,時任總統桑托斯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哥武”解散后改為同名政黨。然而長期和平并沒有到來,擁有3500名成員的“哥武”重要分支“中央參謀部”拒絕參與和平進程,繼續在北桑坦德省襲擊政府機構以及石油設施。2019年,由原“哥武”1600名成員組成的“馬奎塔利亞第二軍”宣布退出和平協議,繼續與政府軍作戰。
2022年8月,哥倫比亞史上首位左翼總統佩特羅提出“全面和平”理念,與非法武裝進行全面的和平談判,并制定風能和太陽能增長計劃。新政府上臺一個月后,十多個非法武裝組織宣布單方面停火。次年,佩特羅政府和“民族解放軍”臨時停火協議開始生效,并尋求在2025年5月前徹底結束戰爭。
今年5月,在經過多輪談判后,哥政府與“民族解放軍”就和平進程中的社會參與模式問題達成共識,并簽署協議。雙方的本輪臨時停火于8月3日結束后,“民族解放軍”進一步要求政府在8月23日前頒布法令,將其從“有組織武裝團體黑名單”中刪除,否則就不會重返談判桌。哥倫比亞軍方則譴責“民族解放軍”漠視和平、發展、生命。
而目前規模第二的非法武裝“中央參謀部”,則以西南部卡克塔省為根據地,宣稱繼承“哥武”的理想,致力于社會財富和土地的再分配,他們在當地通過建學校、醫院,搭橋修路,甚至實施獨立的司法制度等方式以鞏固對根據地的控制,同時也給自己爭取到足夠的談判籌碼。
政府安全部門人士曾對媒體表示,“中央參謀部”對土地的控制為其洗錢提供了便利。另外,其販毒、采礦等非法活動阻礙國際禁毒努力、破壞了原本脆弱的亞馬孫生態系。
此外,這些非法武裝組織還不斷吸納未成年人加入,以保持生命力。負責與“中央參謀部”進行和談的首席談判代表卡米洛·岡薩雷斯直言,非法武裝有其生存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政府角色和服務的缺失。?政府需要重新思考戰略,在對方控制的偏遠社區進行大規模公共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