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陶知閑
界面新聞編輯 | 陳菲遐
德賽電池(000049.SZ)業績又下滑了。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89.3億元,同比增長1.52%;歸屬凈利潤1.08億元,同比下滑38.7%。
市場似乎對此早有預期。自2022年以來,公司股價連續下跌,已由高點53.66元/股大跌59%至如今的21.82元/股。曾經的手機電池龍頭到底怎么了?市場又在擔心什么?
行業低迷
德賽電池是國內最早從事鋰電池電源管理及封裝集成業務的生產制造企業,目前產品主要涉及消費電子領域,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和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以及儲能產品。
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德賽電池已連續七個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公司兩大核心業務都在下滑,其中,上半年公司智能手機類電池業務實現營收26.95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的30.18%),同比下滑32.15%;電動工具、智能家居業務實現營收16.58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的18.57%),同比下滑1.9%。
對于業績下滑,德賽電池給出的理由是傳統優勢業務終端市場需求下降。
行業低迷的確對德賽電池有影響。根據研究機構 EVTank 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2023年全球小型電池出貨量113.2GWh,同比下滑0.9%;手機業務領域,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1.7億部,同比減少3.2%,創下了10年來出貨量最低;筆記本電腦方面,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Canalys 數據,2023年全年個人電腦出貨量為2.47億臺,同比下降 12.9%;平板電腦方面,據市場調研機構TechInsights 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 年全球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約為1.37億臺,同比下降16%;智能穿戴產品方面,IDC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下降0.9%,但全年增長1.7%。
但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德賽電池的表現都遠遜于手機行業整體。2023年,公司實現合并營業收入202.85億元,同比下降6.73%;歸屬凈利潤5.62億元,同比下降35%。
過度依賴大客戶
如果說2023年業績下滑還情有可原,那么今年德賽電池的低迷更多是因為自身。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公布的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894億部,同比增長7.8%;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854億部,同比增長6.5%。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連續多個季度呈現同比增長趨勢。同時,TechInsights預計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同比增長5%。
行業在反彈,德賽電池卻在下滑,究其根源還是過度依賴單一客戶。2023年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5.17%,其中第一大客戶蘋果更是占比高達50.1%。對此,公司也承認“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占營業收入比例相對較高”。
今年以來,蘋果手機業務陷入困境。第二季度,蘋果iPhone業務收入392.96億美元,同比降0.94%;蘋果大中華區收入為147.28億美元,同比下降6.53%。根據IDC報告顯示,二季度iPhone出貨排名首次跌出中國前五退至第六,市場份額同比下降2%,占比為14%。iPhone在中國市場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除了營收下滑,蘋果帶給德賽電池的還有巨額應收賬款。為了“服務”好客戶,自身債務壓力巨大的德賽電池對客戶回款十分慷慨。截至6月底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44.11億元,占凈資產的比例高達70%。
毛利率方面,今年一季度德賽電池毛利率僅為9.24%。
新業務陷入困境
為了挽回頹勢,德賽電池擴展了其他業務版圖,然而不僅毫無起色,甚至陷入虧損泥潭。
儲能業務是公司重點戰略方向、下一個核心業務,但據德賽電池在今年7月投資者關系活動上透露,公司儲能業務2023年銷售收入12.09億元,主要為封裝集成業務收入,儲能電芯 6GWh產能于2023年5月份開始投產量產。受儲能行業產能過剩、需求不及預期等影響,公司儲能電芯業務發展不及預期,2023年虧損近1.7億元,2024年預計將持續承壓。上半年主營儲能電芯業務的控股子公司湖南電池凈虧損由去年同期的0.49億元擴大至1.38億元。
此前,德賽電池曾信心滿滿的表示“儲能電芯業務的投產和SIP業務的持續拓展將持續改善公司經營狀況。未來,隨著新建項目陸續投產運營,項目產能逐步釋放將帶動業績增長,預計盈利能力將有所改善?!?/span>
舊業務下滑、新業績拓展不利,德賽電池還有隱形負債風險。截至6月底,公司實際擔保余額為39.7億元,占凈資產的63%。
2023年11月,德賽電池通過配股的方式募資資金18億元,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借款。但從半年報看,這筆資金變成了交易性金融資產。目前德賽電池交易性金融資產金額為16.82億元,較上年增長1778%,公司解釋稱是購買的理財產品及結構性存款期末未贖回所致。
由于將資金花在產能建設上,德賽電池手上已沒有多少“牌”。表面上看,2019年至今的5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合計為35.02億元,經營效益較好。實際上為了保證業績能夠跟得上科技產業的發展速度,公司還在大量投入。僅2022年,公司便投資21億元用于建設SIP封裝產業項目,同時投資75億元,分三期布局20GWh產能的儲能電芯項目總部及研發中心、生產中心。2019年至今年一季度公司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已由8.6億元增長至37.4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