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侃見財經
云南白藥,還在調整。
2021年,云南白藥投資巨虧19.29億,中藥巨頭由此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迫于輿論壓力,云南白藥不得不“戒股”——截至上半年,云南白藥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為10.47億,相較2021年僅剩不到10%。
從數據來看,云南白藥如今已算是“戒股”成功,但這只是解決了其中一個問題,而業績增長放緩這個更大的難題卻并沒有解決。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云南白藥實現營收204.6億,營收增速為0.72%;再看二季度,單季度營收增速更是只有-1.18%。
很顯然,這樣的成績并不理想。在財報披露的第二天,云南白藥股價表現萎靡,最終收盤下跌1.19%,股價報收53.24元/股。雖然跌幅不大,但最近兩年云南白藥的股價持續陰跌,和最高點109.1元/股相比,云南白藥的股價已經腰斬,市值則縮水近1000億。
深陷增長困境
實際上,這并非云南白藥第一次遭遇增長困境。
在1993年改制之前,由于藥品種單一,僅有膠囊、散劑等系列藥品,并且市場需求大幅下降,云南白藥出現了增長瓶頸。
不過,1999年“靈魂人物”王明輝的出現,將云南白藥帶出了泥潭——其提出了顛覆性的擴張策略,將云南白藥配方添加到“成熟產品”中,讓云南白藥的神奇療效在充分競爭的產品市場發揮新效應,云南白藥創可貼、牙膏等重磅產品由此誕生。
憑借著這兩款產品,云南白藥成功打破了增長瓶頸,銷售收入從1999年的2.32億元,飆升至2015年的200億元,16年時間增長超過88倍。
然而,創可貼、牙膏這樣的產品并沒有太深護城河。以云南白藥牙膏為例,2015-2017年銷量分別約為2.47億支、2.79億支、2.97億支,分別同比增長20%、13%、7%左右,近年來增速已經明顯放緩。
隨著核心單品逐漸“賣不動”,云南白藥遭遇建廠以來的第二次增長困境。
為了找到“新出路”,云南白藥在2016年開啟混改,最終引入了“股神”陳樹發。現在回頭看,引入陳樹發后云南白藥確實短暫地打破了增長瓶頸——“股神”帶領下的云南白藥在投資市場上四面出擊,2019和2020年分別實現投資凈收益14.7億元、3.92億元,同期云南白藥的業績開始回升,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了19.75%和31.85%。
然而,進入2021年后,隨著A股和港股同時走弱,當年云南白藥投資巨虧19.29億,并由此被推上風口浪尖。
面對輿論和爭議,云南白藥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將逐步退出投資市場。截至上半年,云南白藥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為10.47億,相較2021年僅剩不到10%,從數據來看,云南白藥“戒股”已經算是成功了,但增長放緩的問題卻重新浮出了水面。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云南白藥實現營收204.6億,營收增速為0.72%;再看二季度,單季度營收增速更是只有-1.18%。對于云南白藥而言,成功“戒股”只是開始,如何重新找到新的增長動力才是“漫漫長路”。
亟需“新故事”
按照行業分類,云南白藥的主營構成可分為商業銷售、工業銷售、其他以及技術服務四大類。
其中,商業銷售是營收的大頭,上半年實現營收127.4億,占收入比例的62.29%,但是利潤并不高,僅為8.019億,毛利率為6.29%。
而營收占比第二的是工業銷售,上半年實現營收76.53億,占收入比例的37.41%。不過,和商業銷售不同的是——工業銷售的利潤非常高,達到了51.56億,是商業銷售的6倍有余,該項業務的毛利率高達66.4%,是商業銷售的10倍。
可見,雖然商業銷售是收入的大頭,但云南白藥大部分的利潤主要來自工業銷售,工業銷售才是云南白藥的核心。
但是,近年來云南白藥的工業銷售增長明顯放緩。2023年,云南白藥的商業銷售為74.99億,今年上半年僅增長了1.54億,增速僅2%。其中主要問題出在了牙膏產品上——據財報顯示,上半年云南白藥牙膏所在的健康品事業群實現營業收入31.44億元,同比下降3.11%。
上面的內容提到,牙膏曾是幫助云南白藥打破增長瓶頸的重要單品。僅從牙膏所在的健康品事業群來看,2012年該事業群的營收為17.61億元,到2022年該事業群的營收已經增長至60.30億元,10年間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3.10%。過去十幾年,就是因為牙膏產品的快速發展,云南白藥的業績才能穩步增長,但如今隨著牙膏產品增長逐步放緩,云南白藥在業績增長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對于云南白藥而言,能否找到下一個“云南白藥牙膏”尤為重要。
此前,云南白藥提出了“強中央,突兩翼”的戰略,試圖推動骨傷科、醫美、生物醫藥領域的新品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想重現當年牙膏和創可貼的輝煌;但是,目前云南白藥顯然還沒有找到下一個“爆品”。
從種種跡象來看,目前的云南白藥想要找到新的“爆款”難度雖然大,但不意味著未來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