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如嘉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8月28日,四維圖新公告擬出資人民幣1億元對南京四維智聯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同時滴滴智慧交通以其持有的睿聯星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100%股權作價4.5億元及現金2.2億元增資南京智聯。
此次增資后,滴滴智慧交通成為四維智聯的第二大股東,出資比例占16.46%,四維圖新保持第一大股東的身份,出資比例27.01%。四維圖新稱,本次增資將提升其在乘用車智能化領域的市場競爭力,推動公司乘用車智能化的持續成長。
8月26日,路透社曾報道,三位消息人士透露,滴滴計劃將其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相關資產出售給四維智聯(AutoAI),以換取四維智聯的股份。這筆交易將有助于滴滴與四維智聯和四維圖新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系,以在包括網約車和智能駕駛在內的多個領域探索戰略合作。
這筆交易預計將影響滴滴約200-300名員工,消息人士稱,滴滴最近幾周已向可能受到影響的員工(其中大多數位于北京)通知了即將與四維智聯達成的交易。據財新從接近交易人士處獲悉,原滴滴智慧交通板塊有300人團隊目前已經加入四維智聯,這部分人員主要負責智能座艙等技術研發。
四維智聯從事于汽車行業智能網聯業務,涵蓋整車車廠配套和汽車售后市場服務領域。業務聚焦于智能座艙領域,提供智能導航、車聯網服務及內容、智能網聯操作系統及解決方案、車聯網大數據及運營等方面的技術開發、產品開發和服務運營。
2023年,四維智聯的收入為4.7億元,凈虧損3.3億元,資產總額約8億元,負債總額則高達17億元。8月26日,第一財經報道稱,四維智聯收購滴滴智駕及座艙業務后或考慮獨立上市。
受此傳聞影響,四維圖新8月26日股價漲停,報收于7.12元/股,市值169.30億。
界面新聞就上述報道向滴滴和四維圖新求證,四維圖新向記者表示“以公告為準”,滴滴則回應稱,四維智聯是滴滴重要的生態合作伙伴,滴滴曾在2018年投資四維智聯。本次滴滴智慧交通攜手四維圖新與四維智聯進行更深入的合作,將圍繞智慧交通領域,加大對智能化出行場景的探索。
天眼查顯示,睿聯星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3月,由滴滴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法定代表人為柴華,其在公開報道中的職位為滴滴出行地圖與公交事業部負責人。
2021年,滴滴曾大力推進智能汽車制造項目,并將其命名為“達芬奇”,由滴滴副總裁楊峻團隊負責,向程維匯報。根據光子星球的報道,“達芬奇”項目下設兩個自動駕駛研發部門,一個名為“智能產品技術中心”,正是由柴華負責,在職能方面,團隊主要開發智能座艙、輔助駕駛、智能泊車等產品。
“達芬奇”項目啟動以來,根據公開資料,滴滴在包括車輛開發、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研發等業務上投入了逾100億元人民幣,并為此雇傭了約2000名員工。但在經過一系列嚴格監管,以及全網下架等風波之后,自從去年以來,滴滴不斷優化業務結構,處理了一些無法產生正向現金流的業務,同時選擇剝離智能汽車制造相關資產,專注于核心業務的發展。
去年8月,小鵬汽車公告將有條件以58.35億港元的最高對價收購滴滴智能汽車開發業務資產。此次收購中,小鵬還與滴滴簽署了對賭協議,除了即時股權與資產交割外,后續滴滴需要完成SOP(小批量生產階段)、年銷量目標,才能獲取進一步的股份,最多不超過5%。
小鵬的收購中包含與滴滴開發的新款智能汽車MONA相關的所有研發的測試、設備等資產,包括部分人員協助項目的交割。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顧宏地在溝通會上提到,合作的核心在于滴滴A級智能電動轎車車型完成度處于“準量產”狀態,前期已經投入大幾十億人民幣開發。
顧宏地還提到,MONA首款車型最低預計銷量為每年10萬輛,就在昨日(8月27日),小鵬MONA M03已正式上市。
由滴滴最新發布的2024年二季度財報來看,出售智能汽車制造相關資產確實有效提升了業績數字。二季度,滴滴凈利潤為17億元,去年同期凈虧損500萬元。約17億元的差值中就包含了去年同期因智能汽車業務虧損的6億元,此外,滴滴持有的東南亞網約車和送餐平臺Grab股票產生了約3億元的浮盈。
據交通部的口徑,滴滴的國內網約車單量(不包含花小豬、順風車以及聚合業務)環比增長了7%,略跑輸網約車行業整體環比9.1%的增長。從2023年起至今,滴滴的國內出行訂單量的環比增速呈持續不斷放緩的態勢,不過平均客單價環比略有回升。可以看出,在國內出行市場持續保持弱需求的情況下,滴滴選擇專注在核心業務,通過精細運營來提升國內業務利潤,目前仍將盈利放在第一位。
不過,據界面新聞了解,滴滴并未完全停止對于智能駕駛業務的探索,此次交割不影響滴滴的L4級自動駕駛業務,目前該業務還在正常運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