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牛刀財經 周亮
誰能想到,在零食市場日益內卷的今天,以辣條起家的衛龍品牌,竟然還能穩坐行業佼佼者之位。
最近,衛龍交出了一份不錯的財報數據。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衛龍美味總收入約達29.39億元人民幣,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26.3%。報告期內,衛龍毛利較上年同比增長32.2%至14.6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8.9%,高達6.21億元。
整體來看,衛龍美味無論營收和毛利都實現了雙位數增長。而穩定的營收也讓機構非常看好衛龍。
海通證券在近期研報中表示,在整體休閑食品行業中,辣味休閑食品的份額從2016年的18.6%擴張至2021年的21.0%,呈現較高景氣度,而衛龍是中國休閑食品行業內增長最快、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之一。
對于業績提升,衛龍歸功于其有效實施各項業務發展戰略,稱在提高產能利用率提升的同時,部分原材料價格也有所下降。
不過,其實衛龍能盈利,主要依靠蔬菜制品業務成上升趨勢,已經成為第二增長曲線。但衛龍是否真的找到新“生財之道”,卻是未知數。
1、增長背后,問題不斷
最近衛龍收入大漲,主要歸功于蔬菜制品業務。
財報數據顯示,從收入端來看,2024年上半年衛龍的三大品類均在增長,其中調味面制品收入增長5%至13.54億元,蔬菜制品收入增長57%至14.61億元,豆制品及其他制品收入增長18%至1.24億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辣條業務已經回暖,但蔬菜制品的收入明顯漲幅最大,增長率高達57%,其占總營收的比重已經接近50%,成功成長為第二增長曲線。
其中蔬菜制品包括魔芋爽、風味海帶及小魔女,調味面制品包括大面筋、小面筋、親嘴燒等。
然而,雖然衛龍找到了第二增長曲線,可是其背后的壓力并不小。
在衛龍的蔬菜制品業務中,魔芋爽一直都是核心單品。魔芋爽已經上市十年之久,在衛龍產品結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興業證券都曾在研報中稱,魔芋爽是衛龍第二個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大單品。
魔芋爽雖然銷量不斷增高,但其負面新聞卻不少。
5月下旬時,魔芋爽就曾因被質疑存在缺斤少兩的問題,登上了熱搜榜。
5月24日,據光明網報道,網友“燕子哥”反應稱,他購買了衛龍旗下的魔芋爽麻辣素毛肚,但拿回家后卻懷疑其存在短斤少兩的情況。結果稱重后發現,包裝上雖然標注了凈含量為15克,實際稱重卻只有8.9克,這還是帶了包裝袋的重量。該網友稱,他買的是盒裝的產品,有兩小袋的實際分量少于標注克重,另一袋含包裝只有12.6克。
事情在網上曝光后,引發了輿論爭議。雖然事后衛龍官方公開向消費者道歉,并依照法律規定對消費者補償,不過依舊對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影響。甚至不少網友稱,沒想到辣條也成了價格刺客。
蔬菜制品產品除了被質疑缺斤少兩外,還頻繁因為食品質量問題遭到消費者投訴。
據第三方黑貓投訴平臺顯示,針對衛龍食品的投訴累計高達665條,而最近一個月的投訴都主要集中在魔芋爽產品。不少消費者投訴稱,購買的魔芋爽存在“含有黑色工業異物”“含有指甲”、“吃出毛發”、“有黑色臟污”“打開包裝發現產品變質”等問題。
看似衛龍已經成功找到了新的增長曲線,但其口碑和食品安全明顯都存在硬傷。
2、 “越賣越貴”的衛龍
一直以來,由于辣條產品本身門檻低,行業魚龍混雜嚴重。然而,衛龍卻憑借銷售辣條,成功在行業內占據了一席之地。作為辣條行業的領軍品牌,衛龍不僅在國內暢銷,更是火爆海外,與老干媽并肩而立。
但隨著衛龍名氣的日益增長,很多人卻發現,這個曾經的童年美味現在似乎變得有些昂貴,快要吃不起了。
去年9月,衛龍推出了新款辣條品牌“霸道熊貓”,該品牌以熊貓為核心元素,旨在實現品牌年輕化的同時,也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底蘊。
然而,品牌定位高大上,其價格也相對不菲。
“衛龍辣條價格暴漲比肉貴”還上了熱搜。
在天貓衛龍食品旗艦店中,衛龍霸道熊貓辣條50小包共計800g售價為29.9元,折算下來約37.4元/kg;另外衛龍65g大面筋辣條買10包共650g,到手價22.9元,折算下來約35.2元/kg。
相比之下,截止8月23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7.75元/公斤。意味著,辣條價格其實早就已經比豬肉還要貴。根據如今豬肉的全國市場價,一斤衛龍辣條基本上可以能買到1.5斤的新鮮豬肉。
倘若想到辣條作為面制食品,其價格竟然高出了豬肉,則更加令人難以置信。
事實上,衛龍辣條漲價并非是一日之功。綜合招股書以及歷年財報數據,從2019年至2023年,公司調味面制品每千克平均售價分別為14.3元、15.0元、15.1元、18.1元、20.5元,在5年時間理,不但保持一年漲一元的頻率,而且累計漲幅達漲幅約為43.36%。
此前,眾多網友已紛紛吐槽過雪糕刺客,而現如今衛龍辣條的價格及其漲價幅度,同樣令人咋舌。
衛龍方面雖聲稱漲價是出于調整產品結構、淘汰部分低價產品的考慮,然而,對于眾多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而言,這樣的漲價策略無疑增添了幾分勸退之意。
現如今,衛龍主要業務有調味面制品(即“辣條”)、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產品。此前辣條一直都是衛龍主營業務存在,但去年,辣條的收入和銷量卻雙雙出現下滑。
2023年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衛龍調味面制品所得收入由2022年的27.19億元減少6.2%至25.49億元,占總收入的百分比由2022年的58.7%減少至52.3%。銷量上看,2023年調味面制品銷量是12.44萬噸,較2022年減少17.4%,而2021年時,該數值是19.36萬噸。
衛龍曾經主要依靠的“辣條”生意正在悄然失去競爭力,深陷貴且難賣的困境中。
3、創新才是硬道理
雖然衛龍的辣條生意大不如前,但其實辣條的市場前景依舊非常可觀。
據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2023年中國辣條食品行業創新及消費需求洞察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辣條食品市場規模達517億元,2026年有望達927億元。
不過,行業的競爭也格外激烈。眾所周知,辣條生意的行業壁壘都不高,可替代性很強。辣條行業知名品牌除了衛龍外,麻辣王子、玉峰等也屬于傳統辣條品牌。此外,最近兩年瘋狂開店的趙一鳴零食販賣店、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品牌也都推出了辣條產品。這些品牌都是衛龍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爭搶其市場份額。
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衛龍也一直尋求新的出路。
一方面,衛龍積極推動品類多元化,不斷推出新產品。
自2014年以來,衛龍不再只專注于辣條品類,而是向休閑化零食之路轉型。衛龍先后推出魔芋、酸辣粉、自熱火鍋“背鍋俠”、干脆面、“自來熟”辣條火鍋等產品,2020年還推出溏心鹵蛋系列等食品。
自2022年以來,衛龍持續推進“多品類大單品”戰略,打造豐富產品矩陣。2023年10月,衛龍推出了全新辣味休閑零食“小魔女”,這也是魔芋爽后推出的新的魔芋休閑零食新品。
另一方面,衛龍積極進行全渠道布局。
多年以來,衛龍的傳統線下經營渠道模式就很有優勢。此前衛龍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衛龍與超過1830家線下經銷商合作,銷售網絡覆蓋了中國73.5萬個零售終端。
而自從2023年以來,衛龍除了在全國市場布局線下經銷網絡外,也與零食量販渠道、內容電商等新興渠道達成緊密合作。
此外,衛龍在營銷上也很舍得投入,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衛龍銷售費用為8.07億元,同比增加了27.4%,占營收的16.6%,較上一年增加2.9%。其中,衛龍用于推廣和廣告的費用為2.14億元,較去年增長了53.6%。
不過,衛龍在研發投入方面卻始終不高,這也是核心競爭力難以形成的根本原因。。
衛龍此前的招股書信息顯示,從2019到2022年上半年,衛龍的研發投入分別為57.3萬元、337.6萬元、549.7萬元和693.4萬元。算下來,衛龍的研發費用僅占總收入的0.3%左右。
現如今,衛龍依靠蔬菜制品板塊似乎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但其實其隱藏的問題仍然很多。只有加大研發投入,把好食品安全關,衛龍“辣條一哥”的位置才能真正坐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