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近日,工銀瑞信基金公告,基金經理張略釗因個人原因,自8月22日起,卸任工銀瑞富一年定開純債、工銀開元利率債、工銀尊利中短債等多只基金的基金經理一職,并已在中國基金業協會辦理注銷手續。公告同時宣布了接管上述基金的基金經理。
本次卸任后,張略釗名下已無在管基金。界面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張略釗已從工銀瑞信基金離職。
公開信息顯示,張略釗于2014年加入工銀瑞信基金,歷任利率及衍生品策略高級研究員、基金經理。本次卸任全部產品前,他擔任工銀瑞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投資副總監,名下基金管理規模合計超25億元。從2024年一季度開始,張略釗已經相繼卸任多只基金。截至一季度末,他的個人公募管理規模達到320億元。
6月至7月間,他還卸任了工銀瑞信添利、工銀純債兩只百億級基金。

張略釗是一位績優基金經理,他此前管理的工銀純債任職回報超30%,年化回報達到4.36%。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22日,張略釗個人投資業績的總回報率和年化回報率分別為29.13%和3.80%。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工銀瑞信基金的債券型基金規模合計為約2268億元,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公司債券型基金規模合計2336億元,相較這兩年行業債基大擴容,公司債基規模平穩略增。
業內人士認為,行業流動加劇的背景下,平臺型基金公司凸顯優勢。工銀瑞信作為平臺型基金公司的代表,在良好的團隊協作和完善的投資決策機制下,某一位基金經理的離任,公司能夠立即選派最契合的基金經理接手相關基金的投資管理,確保原基金經理離任后平穩過渡。
年內,還有原中加基金閆沛賢、原平安基金周恩源等績優固收基金經理從原公司離職。界面新聞記者從業內獲悉,閆沛賢和周恩源現已分別加入中歐基金、大成基金。
閆沛賢是中加基金的固收“大將”,于2013年加入中加基金,最高管理規模接近480億元。今年5月初,閆沛賢陸續卸任名下管理的基金產品,截至6月底,卸任全部基金。卸任后,他此前管理的基金被不同程度贖回。
周恩源曾任職于鵬華基金,先后擔任鵬華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助理、高級債券研究員、基金經理。2019年底,周恩源加入平安基金,擔任基金經理、固定收益投資中心投資副總監等職位,2024年3月,卸任全部基金后離職。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3月,周恩源的個人投資業績的總回報率和年化回報率分別為24.47% 和2.74%。
談及年內多位知名固收基金流動現象,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是今年以來基金經理流動本就在加劇,年內離任基金經理人數已超230人,數據已達到9年以來同期新高。另一方面是固收投資大發展背景下,各家公募管理人著力布局固收業務。
以閆沛賢新加盟的中歐基金為例,近一年半債券型基金總規模增幅接近90%。2022年末,中歐基金債券型基金總規模合計約478億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債券型基金總規模合計達到902億元。人員方面,固收老將邵凱轉投任固收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先后還有周錦程、管志玉、陳凱楊等績優固收基金經理加盟中歐基金。
周錦程此前任浙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于2022年四季度加入中歐基金,目前管理11只基金,規模合計約402億元。歷任中包含了中長期純債、偏債混合、二級債基等,業績排名居前。
此外,還有固收基金經理“奔私”案例。年初,財通證券資管顧宇笛卸任全部基金。根據中基協官網信息,顧宇笛現為一家名為筠鈺(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筠鈺私募)的實控人。
另一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隨著全球利率環境的復雜化和股市波動加劇,面對債券收益率走低、權益市場波動加強等多重挑戰,"固收+"策略基金面臨的市場壓力顯著增大。
固收基金經理離職不僅涉及個別小型基金公司,也波及了大型機構。公司管理風格、激勵機制和企業文化等,同樣對基金經理的去留產生重要影響。如若公司政策調整導致原有激勵機制減弱,或是個人理念與公司風格沖突,都可能導致績優基金經理離職。此外,也不乏基金經理出于職業發展考量,追求個人價值,尋找更適合職業成長需求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