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光伏硅片老大TCL中環(002129.SZ)交出歷史最差半年報。
8月23日晚,TCL中環發布財報,其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62.13億元,同比下降53.54%;歸母凈利潤虧損30.64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45.36億元。
此前,TCL中環預告虧損29億-32億元,實際數據約是預告的中位數。
今年一季度,TCL中環虧損8.8億元。以此計算,二季度虧損21.84億元。去年四季度起,TCL中環陷入連續虧損的境地,近三個季度共虧損近60億元。
TCL中環將上半年業績虧損歸結為三方面因素影響。首先,行業供需失衡加劇,其新能源材料業務板塊進入非理性價格競爭狀態,雖仍保持單瓦成本行業領先,但降本不及市場價格下跌速度,虧損總額加大。
其次,TCL中環還首次提及了電池組件下游板塊對業績的負面影響。該公司稱,電池組件業務板塊相對競爭力不足,整體表現落后于同業領先企業,在產業市場價格下行周期,進一步拖累經營業績。
第三仍是參股公司Maxeon的負面影響。TCL中環表示,作為Maxeon產品的主要市場所在地,歐美地區光伏產品價格快速下行、光伏補貼政策調整、并維持高利率環境;Maxeon經營轉型較慢,報告期內業績及股價均大幅下跌,導致公司虧損加劇。該公司還提及,Maxeon北美3 GW電池組件擴產項目進度遲于預期。
去年,Maxeon合計對TCL中環業績帶來了16.9億元的負向影響。
今年上半年,光伏行業進入“困難期”。TCL中環指出,二季度主產業鏈各環節價格與成本倒掛,凈利潤虧損,6月底進入現金成本虧損階段,行業進入周期底部。
分行業看,光伏行業仍是TCL中環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上半年占比達到82.44%。
分產品看,上半年TCL中環硅片營收104.32億元,同比降幅超過六成,在總營收的比重為64.34%。這部分毛利率大幅下滑34.13個百分點,目前僅為-9.25%。
組件營收約27.62億元,同比降幅46.95%,占比提升了約兩個百分點至17.04%。其組件毛利率也僅為0.94%,同比下滑11.3個百分點。

TCL中環毛利率最高的業務是光伏電站,達到42.34%,但這部分營收1.71億元,占比僅1%。其他硅材料營收占比12.24%,與上年同期相比,比重上升超過7個百分點;這部分毛利率下降7.67個百分點至17.71%。
分地區看,無論是內銷還是出口,TCL中環毛利率均為負值,且營收同比降幅均超過五成。
財報顯示,上半年TCL中環光伏單晶產能已提升至190 GW,光伏材料產品出貨約62 GW,同比增長18.3%,硅片綜合市占率23.5%,居于行業第一。其大尺寸(210 系列)硅片外銷市場占比61%,較2023年有所提升;N型外銷市占率42%,較去年提升6個百分點。
該公司稱,受不同投資方式影響,在單位折舊偏高背景下,其全成本領先行業次優約0.033元/W。
在組件板塊,截至6月底,TCL中環高效疊瓦組件產能達到22 GW。
去年,該公司公告斥資106億元,擬在廣州投建25 GW的N型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計劃今年建成投產。但行業下行周期背景下,上述募資金額于今年5月下調至49億元,較原計劃縮水89億元,電池產能砍半。
TCL中環稱,其電池及組件業務未能在行業上升期中建立起相對競爭優勢,整體表現落后于同業領先。
此前,TCL中環一直奉行專業化發展道路,更為專注在硅片板塊的研發擴產。該公司在今年半年報中稱,正全面復盤本業務板塊的戰略規劃、經營策略和組織結構。管理層有信心重整業務經營策略,提升各項經營能力,逐步改善經營業績。
上半年,TCL中環硅片開工率一直在業內相對較高,這也直接影響其虧損額增加、庫存增加。
8月23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罕見未披露硅片一線大廠開工率。其數據顯示,本周硅片價格出現明顯下跌。
該機構稱,本周頭部企業降價加速清庫存,直接導致大尺寸硅片價格呈現較大跌幅。雖然硅片、電池環節價格下跌,但龍頭企業率先減產對于穩定中長期產業鏈各環節是積極利好。
據界面新聞了解,上述率先減產的龍頭企業正是TCL中環。此前市場有猜測,高開工率問題是造成TCL中環前CEO沈浩平辭職的重要原因之一。
8月初,TCL中環公告,因工作需要和個人精力考慮,沈浩平申請辭去公司CEO職務。辭職后,沈浩平仍繼續擔任公司董事、副董事長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各項相關職務。該公司將由董事長李東生暫代CEO職責。
沈浩平任職TCL中環總經理近20年,是推動公司發展的重要角色。這一人事變動,一時將TCL中環推至輿論風口浪尖。
近日,TCL中環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短期內,中環確實為市占率犧牲了部分利潤,暫時保持高開工率。當度過行業調整期后,硅片格局有望重塑、龍頭集中度提升,中環將維持在行業的優勢地位。行業大幅虧錢不會是長期情況,中環的開工策略未來將進行動態調整。
TCL中環在半年報中提及,2024年下半年,全球光伏產業仍處周期底部,行業市場狀況發生根本性變化,競爭博弈加劇。其公司管理層相信本輪光伏制造產業的優勝弱汰有助于行業長期的格局優化和盈利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