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面新聞記者 | 范易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在市場準入領域,上海率先推進企業開辦一站式服務,開展了全程電子化登記,提升企業登記的服務質效,首創同步發放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夯實了數字化轉型的基礎?!?2024年8月22日,在“大咖聊營商”系列研討會第二期會議的市場準入專場上,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彭文皓介紹道
“大咖聊營商”系列研討會由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指導、界面新聞主辦,第二期會議圍繞營商環境的“市場”和“制度”主題,組織22位來自重點改革領域的權威專家開展深入研討交流,為相關部門開拓改革思路、優化改革舉措提供有益借鑒。會議特別設置了市場準入、促進市場競爭、解決商業糾紛、辦理破產4個專場。
上海是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也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的風向標。圍繞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這一目標,自2017年以來,上海連續參與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在了解和對接國際高標準規則的同時,也深入推動了本土營商環境的改革,誕生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改革藍本和實踐案例。

據彭文皓介紹,在電子政務方面,2023年,上海上線全國首個集成式企業登記數字化平臺——上海企業登記在線,支持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全類型企業,通過無紙全程電子化方式辦理、設立、變更、注銷全環節的登記業務。目前,上海企業設立登記全程網辦率已經達到93%。
在數字化工具普及方面,2023年上海電子營業執照的使用次數超5800萬次,位居全國第一。同時,稅務部門也為所有新設企業發放數電發票。全面電子化的執照、印章、發票推動企業經營數字化轉型。
政務服務的效率提升方面,上海市發改委2023年度上海營商環境調研結果顯示,80.27%的樣本企業對上海政府部門服務效率的評價為很滿意或滿意,企業普遍反饋上海的審批流程高效,相關政府機構協調能力強。
2023年5月,世界銀行公布了全新的營商環境評估體系Business Ready(簡稱“BR評估”)。
與舊版相比,新版評估更注重制度建設,更適應數字時代,更重視企業感受。那么,如何通過對標新版評估,進一步塑造營商環境優勢?
彭文皓認為,法治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治本之道,要明確界定經營主體和政府行為的邊界以及違反規則的后果,為經營主體提供可預期的行動框架;要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突破時空限制、實現精準管理、提升辦事效率;要注重經營主體的真實感受,讓經營主體有獲得感,幫助他們有效地縮短辦事時間,降低經營成本。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永不竣工的系統工程,BR評估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彭文皓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將立足全球事業,在對標中補短板,在比拼中求突破,支撐上海全球營商環境建設,從“跟跑、并跑”到“趕超、領跑”的飛躍。
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的王東光教授同樣認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會上,他詳細介紹了中國市場準入的法律框架。他指出,總體上可以把市場準入制度體系分為三個層次:基礎性規范、框架性規范和實施性規范。
在王東光看來,完備的法律制度是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基礎條件,在市場準入方面,中國已經建立起了非常完備的制度體系。
基礎性規范如民法典,對于營利的法人、非法人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等做了原則性的規定;框架性規范包括各類市場主體的單行法,如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伙企業法等,對各類市場主體進行了全面的規范;實施性規范主要是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等。
“法治是生產力,法治也是全社會的財富,打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是我們不斷努力的過程,也是我們最終追求的目標。” 王東光說道。
對于數字化技術的普及,德勤中國合伙人徐祖明也深有體會。在工作中,他需要幫助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會經常接觸到市場準入,能實際感受到上海近年來在營商環境數字化方面的成果。
“在上海可以網上辦理電子營業執照、電子印章。特別是法人的授權,通過手機就可以辦理?!?徐祖明說,“設立一家公司需要簽署很多文件,而公司管理層法人往往身在各地,網上辦理非常高效?!?/p>
通過數字化手段能夠做到數據的即時共享,各部門之間能夠更好地協同。在徐祖明看來,這能讓企業獲得巨大的便利。特別是對于中高層,在辦理市場準入的各個環節中花費的時間大大減少。
在8月19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這一重磅文件。時隔三年,負面清單再次更新。
圍繞這一話題,上海外商投資協會的會長黃峰指出,對外資來說,市場準入的核心是國民待遇。2024版負面清單將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這是個巨大的進步,說明我們對外商投資的大門越開越大。
談到上海在外資準入方面的舉措,黃峰介紹,2013年國家推行自貿區試點改革,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推出負面清單特別管理措施。2019年,全國人大表決通過外商投資法,上海就此取消了外商投資的審批。
“過去11年,是上海外商投資準入不斷完善進步的過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秉S峰表示:“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對外開放也永遠在路上,未來我們還會繼續探索如何進一步擴大在更多領域的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