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育產業生態圈 王帥
編輯|北力
美國職業體育向來以其發達的商業化為業界所稱道。但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將看到,如果商業化無法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尺度內,對體育的傷害會有多大。
讓我們想象這樣一個場景:
這是一季中超聯賽的尾聲,你老家那座小城的家鄉主隊即將迎來保級之戰;同時,你工作和生活的一線城市豪門俱樂部也到了爭冠的關鍵時刻。顯然,豪門冠軍戰的比賽熱度更高,全國直播都將對準它,但你還是想看家鄉球隊的比賽,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如果我告訴你:在你生活的城市,所有轉播商都只播這場豪門爭冠戰,如果想看自己家鄉球隊的比賽,要么回老家看當地直播,要么花高價買專屬直播券,你會怎么想?
實際上,得益于中國如今體育直播渠道的豐富,這種現象在國內并不會發生。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這卻成了讓NFL球迷們無比頭疼,甚至倒逼他們學會了「科學上網」的難題。
今年6月,一則關于NFL涉嫌版權壟斷的集體訴訟,得到了美國洛杉磯地方法院的陪審團裁決。陪審團認定NFL違法行為成立,判處NFL向2011年-2022年間總共240萬家庭用戶和4.8萬企業用戶支付累計47億美金的賠償。
彼時,這一判決被視作「老百姓對抗資本」的一次重大勝利。
但很遺憾,反轉還是發生了。
當地時間8月1日,本案的終審法官菲利普·古鐵雷斯(Philip Gutierrez)駁回了陪審團的裁決。
古鐵雷斯表示,原告在證明NFL利用壟斷地位制定不合理的收費時,計算方法存在嚴重偏差:「原告沒有基于證據和合理推論進行損害定償,而是使用了類似猜測及推斷的方式,這就導致最終的索賠數額是不公平的」。
但古鐵雷斯也承認,法庭對于NFL的壟斷均無異議。
至此,這場本有可能顛覆美國職業體育轉播付費的集體訴訟案,階段性地落下了帷幕。當然,原告在未來可以向聯邦法院繼續提出申訴。但考慮到NFL背后充足的社會資源和資本力量,個體消費者即使抱成團,也很難構成真正的對抗。「大衛擊敗歌利亞」的故事,恐怕終究是神話。
那么,在美國看一場NFL轉播,到底有多「貴」?
黑障
在繼續展開故事前,我們需要先解釋幾個NFL的電視轉播概念。
在古早年間,為了保障球隊的主場上座率以及與之相伴的商業權益,NFL規定若在比賽開始前72小時,比賽售票率還達不到某一標準(最初要求售罄、后降為85%),則該球場方圓120公里范圍內,不得進行本場比賽的轉播。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轉播黑障(television blackout)」政策。后來,這一政策逐漸演變為各大電視轉播商劃分勢力范圍的「工具」。
圖源:DirecTV
不過,隨著「上電視」的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球隊也學會了各種規避「黑障」的方法。比如,伙同轉播方協商用優惠價把余票包圓,這樣轉播方起碼還能播比賽賺廣告費;或者通過壓縮可售票總數來提高已售比例。
只要稍微了解一點體育商業,你就能察覺出來「黑障」制度的腐朽過時了。到2014年,「黑障」已經成為眾矢之的,連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都決定出面介入——頂不住壓力的NFL最終在2015年從官方無限期中止了這一政策。
然而,當我們切換到唯利是圖的資本家視角就會發現,「黑障」的存在,其實為從球迷那里榨取兩份轉播費提供了可行的思路。那么,有沒有什么機會換個方式讓「黑障」繼續存在呢?
都不用額外想什么辦法,即使沒有「黑障」,付費電視轉播商的頻道數依舊是有限的,這就導致總有比賽無法在電視頻道里播出,這種當地電視轉播商不播的比賽就叫做「非本地市場比賽(out-of-market game)」。
想看?要么跨州去能播的地方看——可誰會真的這么做呢?
要么,得加錢。
為了搞清楚自己的州能播什么比賽,網友每周自發制作「NFL轉播地圖」 圖源:506sports
關乎正義
那么就說到我們本篇故事的「主角」——NFL周日票(NFL Sunday Ticket)套餐。
如今這個套餐是由YouTube運營的,它在官網上的描述原文如下:「NFL周日票套餐,無限暢看所有out-of-market的周日賽!和你自己的付費頻道一起,你將得到所有想要的比賽。」
圖源:YouTube
在2024年的NFL超級碗開打之前,美國財經媒體《商業內幕》記者雅克布·金庫拉(Jacob Zinkula)就撰文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名普通NFL球迷的煩惱:
作為和無數年輕人一樣從小地方來到紐約的打工仔,雅克布對家鄉球隊綠灣包裝工情有獨鐘。可由于NFL對比賽在不同地區電視轉播授權的「精準劃分」,以及故意遲遲不肯推出「球隊包」,如果身在紐約的雅克布想追看一個賽季完整的包裝工的比賽,他就至少需要支付兩筆費用:NFL在紐約當地的付費轉播服務,以及一個「周日票」套餐。而「周日票」套餐里,還有大量「無關」的比賽。
這就導致了高昂的價格。
如今被YouTube接手的「周日票」套餐,單買要一年449美元;YouTube會員的打包優惠也要一年349美元(折合人民幣2500元)。即使和美國國內其它賽事比較,這個價格也堪稱奢侈——上賽季NBA的「賽季通」在美國一年只賣100美元,球迷選購率更高的「球隊通」更是只需要90刀。
8月20日,新賽季的NFL「周日票」套餐在蘋果商店上線,標價高達679.99美元(約4850元)。想要附帶多比賽同播的RedZone服務,則要掏739.99美元(約5280元)。
在國內,這個價格就算集齊各大平臺體育、影視會員都綽綽有余。
早在2013年,體育裝備零售商Fanatics的用戶調查就顯示,在美國,像雅克布一樣和自己最愛的NFL球隊不在同一州的球迷比例已經高達74%——NFL對待他們的方式就是,「鼓勵」他們為了「周日票」套餐里那幾場想看的球,去多花幾百美元的訂閱費。
當然,需要澄清的是,在我們開頭提到的47億美金訴訟案針對的時間段里,NFL「周日票」套餐始終歸屬于另一家付費電視分發商DirecTV。但事實是,NFL和DirecTV合作的「周日票」同樣貴得離譜,2022年的套餐價格就要294刀。
NFL和DirecTV合作的「周日票」套餐是此次訴訟的主體 圖源:SolidSignal
本次集體訴訟的原告律師團成員阿曼達·伯恩(Amanda Bonn)直言不諱:「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工薪階層能負擔得起這款NFL套餐了。」
而洛杉磯地方法院陪審團給NFL的完整裁決是這樣表述的:「在2011年-2022年間,利用自身壟斷地位,與合作的轉播商達成利益‘共謀(conspiracy)’,肆意抬高訂閱套餐價格,以牟取暴利。」
對于CBS和FOX這些轉播商而言,當其它套餐價格高到買不起,球迷們只能老老實實看他們在本地播出的比賽,這也是他們樂見的情況。
最初的訴訟是在2015年由一家位于舊金山的名叫「大臟鴨(Mucky Duck)」的體育酒吧提起的,到了2017年,意識到自己惹不起NFL的他們選擇了撤訴。
但兩年后,分管加州的美國第九巡回上訴法庭決定以集體訴訟的方式重提此案。球迷們苦高價久矣,于是應者如云。
面對如此巨額的賠償,NFL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上訴是基本動作:「我們對有關裁決深表失望。我們始終堅信,NFL的媒體分銷策略是目前整個體育與娛樂行業對客戶最友好的選項。所有參賽球隊的比賽,都通過球隊當地的電視臺得到了免費轉播;包括超級碗在內的最受歡迎的比賽,都覆蓋到了全國,我們還提供了包括「周日票」在內的多種補充選項。因此,我們認為這一決定毫無根據,堪稱荒謬。」
一份義正詞嚴的聲明,唯獨就是不說為什么要把作為補充選項的「周日票」套餐搞那么貴,以及為什么就是不給球迷簡單明了的「球隊套餐」。
作為社會影響力不遜于蘋果、微軟的美國國民級體育商業實體,NFL擁有100萬種方法推翻對自己不利的審判——他們最終也做到了。
不過,就像原告律師團成員比爾·卡莫迪(Bill Carmody)在結案陳詞中所說的,「這是一次對全國消費者意義重大的判決,它關乎正義。我們要告訴32家球隊的老板,哪怕他們擁有整個美國電視轉播史上最受歡迎的內容,他們也不能肆無忌憚地壟斷。不能試圖榨干消費者的血汗錢。」
壟斷
早在今年1月,美國紐約州民主黨議員帕特·瑞安(Pat Ryan)就在自己的社媒上向NFL的總裁羅杰·古德爾(Roger Goodell)發表了一封半官方的公開信——「古德爾先生,你們和NBC到底還想從辛勤工作的美國人兜里賺多少錢?!」
讓瑞安議員出離憤怒的原因很簡單,上賽季是史上首次NFL嘗試季后賽在轉播方NBC的流媒體端Peacock獨家直播,「我的選民們已經為了訂NBC花了大錢,現在還要為了看場球再多花一筆錢?合理嗎?!」
復雜的NFL轉播付費讓美國州議員都忍不住開噴
當然,這就是壟斷被當代社會所深惡痛絕的原因,想看就掏錢,不然就別看。
那么以NFL為代表的美國體育轉播的壟斷運營體系,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上世紀中葉,電視廣播技術的發展讓美國職業體育看到了機會。但由于反壟斷法的規定,各個聯盟的俱樂部無法進行統一協調,不得不分別和轉播商單獨談判。顯然,這既不利于體育迷通過穩定的平臺養成觀賽習慣,也不利于聯賽的全國拓展和商業價值做大。
于是,經過漫長的政治博弈,美國國會在1961年批準了著名的《體育廣播法案》(Sports Broadcasting Act),自此,各體育聯盟得以作為獨立的整體進行轉播權談判與簽約。
可以說,官方給予體育聯盟「壟斷豁免權」的初衷,恰恰是為了讓更多人能看到比賽轉播。但以NFL為首的各大體育聯盟,卻把這個權利用在了剝削消費者上。
歸根到底,「NFL被集體訴訟」一事的本質其實還是那個老掉牙的問題:如何平衡好體育競演業的商業性和公益性。
頗有意趣的是,在這點上,中國和美國又一次形成了光譜上的兩個「極端」。美國體育的商業化令中國的從業者艷羨不已,但美國體育的過度商業化也讓美國體育迷們「苦不堪言」,看球的花銷之巨大,甚至讓體育開始脫離工薪階層的群眾基礎。
另一邊的情況恰恰相反,中國發達的公共服務基礎讓看球早已不再是中國體育迷的難事。體育媒體平臺少,版權集中,球迷能以很小的代價去付費觀賽。如果實在不愿意付費,還有央視能出來兜底。
但中國體育競演業的商業化水平之低,卻也正在侵蝕著職業體育的發展根基。
當然,這是一個過于宏大的議題,遠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清楚的。這篇文章,也只是希望通過對美國這起判決的探討,給國內從業者帶來多一些思考。
筆者前些年曾在一家中國體育版權的龍頭企業實習,彼時組里一位40多歲的老前輩曾當著領導的面大聲說:「讓我花錢看轉播,門兒都沒有啊!」
不知道美國的NFL球迷聽到這句話,會不會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