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近日,多只2021年成立的三年持有期主動權益基金(下文簡稱“三年持有期基金”)相繼公告解除鎖定期。從業績來看,三年持有期基金“全軍覆沒”,部分產品成立以來的回報率跌超30%,基金申贖問題也受到關注。
Wind數據顯示,2021年,有27只三年持有期基金(剔除FOF,僅篩選主代碼)發行,發行數量是歷年來的高峰。

今年上半年,已有15只三年持有期基金到期,解除鎖定期。
包括東方紅新源三年持有、匯添富數字經濟引領發展三年持有、嘉實時代先鋒三年持有、東方紅智華三年持有、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相繼公告解除基金鎖定期。截至目前,年內還有7只三年持有基金即將公告解除鎖定轉為放開申購贖回。
整體看,2021年成立的三年持有期基金的成立以來業績均處于虧損。其中,僅國富競爭優勢三年持有、交銀瑞卓三年持有、東方紅啟陽三年持有這3只基金的單位凈值還處于0.8以上,多數基金虧超30%。
還有工銀圓豐三年持有、東方紅啟瑞三年持有、泓德瑞嘉三年持有、銀華富饒精選三年持有、嘉實時代先鋒三年持有、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等凈值接近腰斬。
有業內人士認為,發行持有期基金的目的本是出于投資策略和持有人利益考慮,避免短線交易,引導投資者長期投資獲益。而現實情況是,基金持有人(將)在基金封閉期結束時,面臨不同程度的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27只三年持有期基金中,東方紅啟恒三年持有、浙商智選領航三年持有、東方紅啟華三年持有、國富競爭優勢三年持有、交銀瑞卓三年持有這5只基金在年內均取得了正收益。也因此,上述5只基金的成立以來的虧損幅度相對少些。
根據近年基金報告,上述年內收益為正的三年持有期基金的基金經理對持倉進行了調整。以國富競爭優勢三年持有為例,基金經理將部分消費股調出重倉,長期重倉銀行股,部分能源股2023年已進入了基金重倉,這部分股票年內迎來行情。
某基金研究人士分析,2021年正處于大盤相對高點位置,A股市場近三年持續調整,風格輪動加快,消費、醫藥、新能源等板塊調整較大。三年期間里,也曾出現過科技風格、小市值、紅利周期風格行情輪動,業績虧幅較大的基金應該是長期持有消費、醫藥、新能源板塊,錯過了部分階段性行情。
基金業績“難看”,當轉為開放狀態后,基金持有人申贖情況如何呢?以上半年到期的基金為例,上半年已解除鎖定期的三年持有期基金中,除了東方紅啟陽和啟盛三年持有外,其他均發生贖回,贖回率不等。

工銀圓豐三年持有在封閉期最后一個季度末的份額超過百億份,贖回率為約20%。
關于三年持有期基金集中到期贖回對市場的影響,廣發證券策略近日研報指出,市場影響可能被高估。過去一周,部分投資者關注持有期產品風險,其邏輯是,在21年公募發行高峰期間,成立了一批3年持有期產品,今年8-9月面臨集中到期,可能放大基民贖回和機構減持的壓力。
首先,集中到期產品規模并不算高。21年三季度公募發行小高峰當中,3年持有期產品,無論數量還是規模,都并未占據太高的比重。其中,21年8-9月發行的產品僅有8只、發行規模為225億元,集中在今年8月下旬和9月下旬到期。其次,到期后可能觸發集中贖回,但對市場影響可控。8只產品成立以來的中位回報率為-37.3%,到期后觸發持有人贖回的可能性比較高。但通過各產品的回報率估算,對于225億元的發行規模,目前剩余規模約119億元,即便全部贖回,也較難給市場帶來系統性風險。
談及市場周期和投資策略的輪動,有頭部公募研究員表示,股市不同周期、不同時間里,領漲和抗跌的行業有所差別。順周期、成長行業在牛市下表現相對占優。當前處于經濟復蘇階段,價值風格如紅利行業在市場的不斷波動中表現相對占優。雖然市場有周期,但均值回歸是市場運行不變的規律,還要相信市場周期往復的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