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8月20日發布信息顯示,8月第3周(采集日為8月15日),全國牛肉平均價格68.43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0.1%,同比下跌16.5%。
相較于前兩年,牛肉價格已經不再“高高在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牛肉(去骨統肉)集貿市場年平均價格從2014年的61.39元/公斤,一直飆升至2022年的高點85.8元/公斤,漲幅接近40%。然而自2023年后,牛肉價格就一路下滑,至今也沒有看到價格回升的跡象。
市場風險也集中到了養殖端,從2023年開始,牛肉價格持續下滑,隨著價格下滑時間拉長,上游養殖端壓力也越來越大。內蒙古肉牛產業協會會長李杰指出,“目前有70%—80%的養殖戶處于虧損狀態,只有30%的企業憑借存欄和出欄時間的調整、自身養殖肉牛品種的差異化等,處于微利或者是持平狀態。”
近期,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肉牛產業創新團隊2024年度中期匯報暨現場觀摩會上,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顧傳學一級巡視員也指出,90%以上的養殖場都在虧損。
對于牛肉價格下滑的原因,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曹建民指出,牛肉價格下降主要是因為短期內的供給大于需求。
從需求面上來看,曹建民表示,因為膳食結構、消費意愿等結構性因素以及正值淡季等周期性因素沒有一并增加,二者的失衡便造成了牛肉價格持續走低。
對于供給增多的原因,曹建民指出,前幾年國內推進了許多肉牛相關的養殖項目,這些項目的產出在2023年、2024年出現峰值,進口牛肉也在不斷增多,由于奶牛產業體系發展欠佳,部分奶牛會被淘汰為肉牛。眾多因素疊加下,牛肉供給量過剩。
而奶牛養殖端同樣也嚴重虧損。7月3日,在中國奶業協會主辦的2024中國奶業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李勝利表示,奶牛養殖業行業虧損面超過80%。
為了提振國內牛肉市場,2023年7月27日,國家開展年內首次凍牛羊肉收儲1800噸,10月10日。國家再次啟動牛羊肉收儲5400噸。到了今年8月,國家開展年內第1、2次凍牛羊肉收儲,合計收儲2500噸凍牛羊肉。
面對下行的市場,相應的調控和扶持政策也陸續出臺。今年6月21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穩定肉牛生產發展的通知》,專門為穩定肉牛基礎產能、幫助養殖場戶渡過難關提出各項舉措,釋放出政府對保障國家安全和自給自足的重視,凸顯了對肉牛產業的關注。
8月21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奶牛肉牛生產形勢座談會,準備出臺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扶持肉牛奶牛生產。
會上,與會者也反映,當前肉牛和奶牛養殖市場行情不好,受進口沖擊較大,養殖場戶和企業虧損面較大,產業發展面臨嚴峻形勢。有關部門和地方已經出臺了一些支持政策,養殖場戶和企業也探索了一些節本增效的做法,但仍面臨貸款難、流動資金壓力大、經營持續虧損等困難,希望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幫助行業盡快渡過難關。
農業農村部門將建立與市場主體常態化聯系機制,形成經常面對面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的工作制度,并將逐一梳理提出解決辦法,推動抓緊出臺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幫助廣大養殖場戶和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韓俊指出,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奶業和肉牛產業素質有了顯著提升,應對各種困難挑戰有基礎。隨著秋冬季消費旺季的到來,特別是各種扶持措施和調控政策的出臺,預計市場行情會進一步回升,養殖虧損有望減輕。
韓俊強調,各地要主動對接金融機構爭取政策支持,積極推動對暫時經營困難的養殖場戶展期續貸,推行活牛抵押貸款和肉牛保險等金融產品,有條件的地方要出臺專項補貼、以獎代補等支持政策。要大力促進產銷銜接,引導擴大消費。要針對脫貧養殖戶面臨的困難,一戶一策開展精準幫扶,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韓俊還指出,各類生產經營主體要協同行動,穩住基礎產能,防止行業出現周期性波動。要下功夫練好內功,加強品種改良,抓好優質飼草供應,有效利用秸稈等農副資源類飼料,推動飼用豆粕減量替代,降低生產成本,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創新產品和營銷模式,實現提質增效。相關行業協會要深入研究產業突出問題,及時提出意見建議,當好產業與政府的橋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