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銀行理財打破剛兌以及存款降息等現實背景下,上市公司理財認購整體降溫。存款大“搬家”的情況下,今年以來,券商理財正成為上市公司認購的新方向。
Wind顯示,截至8月20日,年內上市公司認購理財整體規模4547.5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44.04%%。認購券商理財規模309.93億元,同比下滑37.26%。不過,上市公司認購中,券商理財占整體理財的規模比重較去年的5.86%提升至6.57%。
例如,世運電路(603920.SH)今年以來已認購券商理財產品17.5億元,占公司年內認購理財比重98.59%;晶合集成(688249.SH)、福斯特(603806.SH)年內全部理財認購資金均投向券商理財,認購規模也相繼達到11.5億元和9.5億元,位居前列。
從各上市公司認購產品明細看,今年以來,券商收益憑證在券商理財當中占比明顯提升,其中又以“保本浮動型收益憑證”的認購情況最為常見。
據了解,券商收益憑證,是指證券公司發行的,以私募方式向合格投資者發售的融資工具,約定本金和收益的償付與特定標的相關聯的有價證券。特定標的包括但不限于貨幣利率、基礎商品、證券的價格或者指數。
以世運電路為例,公司認購的保本型浮動收益憑證發行人主要為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和中國銀河,各類型產品存續期長短不一,從17天至270天不等,但產品預計最低收益率1.5%,預計最高可達12.6%。
“資金量大還可以定制。收益憑證是券商以自己的信用為擔保(發行的產品),因為銀行收益率下行,所以券商的保本收益憑證比較有競爭力。”華北一家券商營業部理財經理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
“相比于銀行理財資金為表外負債,收益憑證是券商的表內負債,本質上是債務融資工具,以券商信用作擔保,投資者與券商之間是債務關系。”有券商法務部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因此這類產業也會標明“本金保障型”。
“甚至可以稱之為除存款、保險外,市面上唯一的保本理財產品。”滬上一衍生品信息平臺負責人張林分析,“從結構設計上看,收益憑證的本金部分買保本固收,浮動收益掛鉤各類期權,從而能夠實現保本。”
實際上,除了上市公司熱衷的保本型浮動收益憑證外,按照底層資產的投向不同,券商收益憑證還包括固定收益憑證以及非本金保障型浮動收益憑證兩類。
其中,前者類似銀行存款,券商到期還本付息;而年初因大面積敲入刷屏市場的雪球產品則系非本金保障型浮動收益憑證的一種。
“在滿足定制門檻的資金量前提下,受益憑證的收益率、期限、結構,以及是否要求保本等都可以按客戶需求定制。不過,上市公司一般還是買保本的多。”有券商理財經理向記者介紹。
“但另一方面,在當前債市收益率整體下行的情況下,券商負債端的再投資壓力也會加大。”華北一券商自營人士指出,“保本類的券商收益憑證,券商再募得資金后,主要投向也是配置債券類資產。”
界面新聞記者關注到,當前,多數上市公司認購的券商收益憑證最長期限也僅在一年左右,但與之對應的預計最低收益率,不少卻在2%以上。
例如,福斯特認購的期限192天的廣發證券收益憑證“收益寶”1號的預計最低收益率為2.04%;期限7天的中信證券保本增益系列4041期收益憑證的預計最低收益率為2.25%。
此外,世運電路認購的四款中國銀河證券發行的“銀河金鼎”系列收益憑證的預計最低收益率也達到了2%,披露的預計最高收益率則在4.5%到6%之間,對應期限分別在180天和270天。
與之對比,人民銀行近期發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當前銀行3年定期存款掛牌利率不到2%。
“今年以來,部分資管產品尤其是債券型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明顯高于底層資產,主要是通過加杠桿實現的,實際上存在較大的利率風險。未來市場利率回升時,相關資管產品凈值回撤也會很大。”人民銀行在報告中指出。
“券商收益憑證雖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資管產品,但債市資產荒和收益荒疊加之下,券商為追求絕對收益,配債行為拉長久期也相當于是在加杠桿,因此也就更加考研券商的投資能力。”在業內人士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