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獨角金融 姚悅
編輯 | 付影
立秋之后,方正證券(601901.SH)正在遭遇真正意義的“多事之秋”。
一周前,方正證券剛因研究所所長劉章明降職副所長一事,受到一波關注;近日,方正證券第4大股東中國信達(1359.HK)又宣布擬減持公司不超過1%的股份。此前,中國信達已經3次宣布減持方正證券,其中2次成功實施減持。
1、中國信達第4次宣布減持方正證券
8月17日,方正證券發布公告稱,中國信達因公司經營需要擬于9月9日至12月8日期間,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8232.1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根據方正證券8月21日收盤7.01元/股計算,中國信達這輪減持預計套現約5.77億元。
圖源:方正證券公告
中國信達是四大國有AMC之一,截至上述公告日,其持有方正證券7.47%的股份,為后者第4大股東。
據Wind數據顯示,中國信達歸母凈利潤在2022年同比下降47.66%,為70.68億元;2023年也同比降了7.8%,為64.23億元。此外,據業績快報顯示,受不良債權資產收入下滑、計提信用風險準備等因素影響,2024年上半年,中國信達歸母凈利潤預計同比下降約40%至50%。
除了宣布擬減持方正證券,中國信達近期也擬轉讓多家公司股權。據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顯示,當前,中國信達擬轉讓股權的公司包括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大江信達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達爾曼股份有限公司、甘肅瑞賽可循環經濟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中信資本股權投資(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國信達成為方正證券的股東,還要追溯至2020年。當年,方正證券一問題股東持有的7.1億股方正證券股份,被大連中院裁定用于抵償60.91億元民事債權,中國信達作為受益人拿到了這筆7.1億股股份。
該筆股份在2021年12月下旬正式過戶,中國信達“被動”成為方正證券大股東。據方正證券2021年年報顯示,中國信達持股8.62%,為第4大股東。
但入主僅一年左右,中國信達就因經營需要多次計劃減持方正證券。算此次減持計劃在內,中國信達已4次宣布減持,其中2次成功實施減持,共套現約9.01億元。
據公告顯示,2022年11月,中國信達計劃減持不超過1.65億股,約占方正證券總股本2%。這次并未成功實施減持;2023年7月,中國信達再次計劃減持不超過1.65億股,約占方正證券總股本2%。該次累計減持公司股份8232.1萬股,占方正證券總股本1%;2024年4月,中國信達又計劃減持不超過8232.1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該次累計減持公司股份1256.54萬股,占方正證券總股本0.15%。
針對中國信達最新的減持計劃對于方正證券的影響,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中國信達并非方正證券的控股股東,而且旗下也有自己的證券企業,因此減持對方正證券不會造成業務方面的影響,但減持可能會在二級市場形成對股價的一定壓力。
據Wind數據顯示,中國信達最新減持計劃公告后,連續三個交易日,方正證券股價均收盤下跌。
8月19日,在券商股表現相對平穩的情況下,方正證券股價收盤報7.17元/股,下跌1.65%;8月20日,收盤報7.05元/股,下跌1.67%;8月21日,收盤報7.01元/股,下跌0.57%。
不過,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也強調,從長期角度看,減持行為也可能促使方正證券進一步優化其業務結構,提升經營效率,以應對股本結構變化帶來的挑戰,這對公司的長期發展或許能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2、方正證券研究所“明星所長”遭降職
對于方正證券來說,第4大股東計劃減持可能會對其在二級市場造成一定壓力,而一周前備受關注的方正證券研究所所長降職一事,則和業務密切相關。
8月9日,據“澎湃新聞”報道,方正證券研究所出現重要人事變動。劉章明不再擔任方正證券研究所行政負責人,被調整為研究所副所長。空出的方正證券研究所所長一職,由方正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副總裁吳珂兼任。
劉章明是一位被市場關注的“明星所長”,其曾多次上榜新財富評選榜單,有著“消費一哥”之稱,不過也一度因一些言論引發爭議。劉章明于2023年5月出任方正證券研究所所長,至此次被降職,僅一年三個月。
針對研究所最新人事調整,目前還沒有看到方正證券有任何公開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方正證券因在開展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過程中存在多項問題,被湖南證監局責令改正。同時,時任方正證券研究所所長劉章明也因背負領導責任被出具警示函。同時,湖南證監局還指出,劉章明個人還存在向客戶違規私自薦股的情形。
根據湖南證監局的公告,方正證券發布研究報告業務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存在發布證券研究報告前泄露證券研究報告內容和觀點的情形;二是個別證券分析師向客戶違規私自薦股;三是個別員工在未取得證券分析師資格情況下,未經審核公開發布研究觀點,造成不良影響。
據“財新”報道,多位知情人士稱,1月被罰后方正證券曾被監管現場檢查,再度查出部分問題。
“研究是券商業務的智力支撐,也是其他業務的重要后臺服務,無論是擴展現有業務、還是開發新業務,都需要研究所配合。”沈萌表示。
尤其是當前傭金新規對研究機構的傳統盈利模式提出挑戰,同時也催生向多元化收入和服務模式轉型的迫切需求,研究業務對于券商行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整個行業的賣方研究業務都在加速轉型。
而方正證券研究所在2021年下半年經歷6位首席相繼跳槽,隨后研究業務經歷了團隊和機制的調整,當前仍處于“恢復期”。
據方正證券2022年年報顯示,2023年,研究業務被定位為方正證券要打造的發展新引擎之一。公司管理層指出,“要堅持人才質量與數量的全面升級,持續夯實產品與服務體系、分析師管理體系、銷售管理體系等”。方正證券研究所計劃用三年時間,恢復為與方正證券市場地位相匹配的大型賣方研究所。
圖源:方正證券財報
2023年,多名首席分析師加盟方正證券研究所屢次成為行業熱點,劉章明就是其中之一。當年8月,劉章明對媒體表示,近些年來,方正證券研究所整體排名有所下滑,人員變動較大,研究所的重新建設勢在必行,“目前方正證券研究所共有130-140人,計劃三年內增至200-230人”。
針對方正證券研究所最新的人事調整,江瀚表示,研究所所長職位的變動,往往被視為內部戰略調整或業務方向變化的重要信號,因此容易引起市場及行業內的關注。
不過,5月,方正證券總裁何亞剛在2024年春夏策略會上致辭時談到,方正證券自2014年確立了打造大型賣方研究所的定位,十年來公司對于研究所的定位一如既往。
目前,方正證券研究所已經形成了總量、大制造、大消費、TMT、周期等五大研究群組,覆蓋30余個行業。何亞剛表示,未來研究所將不斷完善研究體系和管理機制,堅持深度研究,為各種資本市場客戶以及公司內部其他業務發展提供系統化、專業化的研究和咨詢服務。
3、進入“平安時代”,老牌券商如何穩住江湖地位?
方正證券前身是浙江省證券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國內第一批券商。2002年,北大方正集團受讓浙江證券全體股東所持51%的股權,后正式更名方正證券。
2020年,北大方正集團重整,中國平安通過控股子公司平安人壽設立新方正集團入主方正證券。重組后公司大股東為新方正集團,持股占比28.71%,中國平安則通過新方正集團間接控制方正證券。
2022年12月,方正證券收到中國證監會相關批復,這家擁有30多年歷史的老牌券商,正式進入“平安時代”。
自身開啟新階段后,方正證券也隨即面臨外部的新形勢。一方面,券商頭部效應加劇,2023年,A股48家上市券商凈利潤總和1357.44億元,前10家券商凈利潤總和932.77億元,占比68.72%。另一方面,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倡導培育一流投資銀行、中國證監會鼓勵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的背景下,證券行業并購重組預期強烈。
自2021年,中國平安介入方正證券重整時,有關方正證券與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證券合并的討論就熱度漸起,并且和“太平洋+華創”“國聯+民生”“浙商+國都”成為近期行業最為關注的四場券商并購大戲。
不過,像“太平洋+華創”“國聯+民生”“浙商+國都”都已有實質性進展,但“平安+方正”的消息一直以“傳聞”形式出現。
面對外界的強烈關注,2024年3月,雙方在各自業績會上也對此作出回應,但仍沒有給出實質性的進展信息。
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回應稱,這兩年下來,方正證券的業績表現不錯。對兩家證券目前的做法是深度賦能,把他們經營搞好。有關“一參一控”的問題,平安將在有關監管部門的規定指引下妥善推動解決,過程中將及時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方正證券董事長施華表示,“方正證券會與各方一起,從股東、投資者價值最大化出發,根據方正集團重整投資協議以及監管要求,按節奏推進相關工作。后續有新的進展,我們會依照金融監管部門的規定、指引,及時披露。”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支培元表示,方正與平安合并的消息,一直受到市場高度關注。近期未有實質性進展的官方消息,背后可能涉及的復雜性不容小覷,包括但不限于業務整合、人員安置、監管審批等多方面因素。
“從長遠看,合并若能完成,將對方正與平安雙方的業務協同、市場競爭力以及中國金融行業的整體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然而,合并過程中的挑戰和不確定性也需要雙方及市場參與者給予充分的重視和耐心。”支培元表示。
業績方面,方正證券已經連續兩年出現營業總收入下降。據Wind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方正證券營業總收入分別為77.77億元、71.19億元,分別同比下降9.79%、8.46%。不過,方正證券歸母凈利潤仍保持正增長,2022年、2023年分別為21.48億元、21.5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88%、0.21%。
圖源:Wind金融終端
6月,方正證券宣布將以8.85億元的價格向北京國資公司轉讓所持瑞信證券49%的股權。交易完成后,北京國資公司將以85.01%的絕對控股地位主導瑞信證券。
對此,華創證券研報點評,此舉意在降低子公司對公司的利潤拖累,聚焦主業經營。受到瑞信證券持續虧損影響,方正證券2022及2023年分別計提0.9億元、1.4億元的投資凈虧損,對公司利潤造成長期拖累。此次公司出售瑞信證券有助于提升長期收益。
2024年一季度,方正證券營收凈利雙增,實現營業總收入19.85億元,同比增長11.97%;歸母凈利潤7.84億元,同比增長41.06%。
你認為方正證券會和平安證券合并嗎?雙方合并的最大難點是什么?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