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獨角金融 張黎明
編輯 | 付影
李如東卸任百信銀行行長三個月后,最新去向終于浮出水面。
8月1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批復任職資格顯示,核準李如東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信消金)董事長的任職資格。他是中信消金成立以來的第二任董事長。
李如東履新后,留給百信銀行新行長的挑戰或才剛剛開始。
李如東在百信銀行任職近7年行長,該行實現從虧損到穩定盈利的跨越。不過,評級機構聯合資信指出,盡管百信銀行的優勢比較明顯,但儲蓄存款業務增長乏力、公司貸款業務規模有所下降、市場融入資金占比高等因素對其信用水平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1、老行長履新
李如東于1996年進入中信銀行,此前為中信百信銀行首任行長,于今年5月因工作調整辭職。從公開信息可見,辭任百信銀行行長后,李如東即入職中信消金,其在今年6月還曾考察西部金融法律服務中心。
在負責籌建百信銀行前,李如東是中信銀行電子銀行部負責人。
對于此次人事變更,中信消金方面向澎湃新聞表示,新任董事長對消金行業有深刻的理解與管理經驗,將進一步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新董事的選任表明了中信集團及中信金控對中信消金發展的重視與支持。
百信銀行由中信銀行和百度聯合發起成立。2017年,原銀監會核準百信銀行開業,同時核準該行高管的任職資格,包括時任行長李如東。按此計算,今年恰好是李如東擔任百信銀行行長職務的第7年。
如此看來,李如東還是沒有逃過職場的“七年之癢”。
目前,百信銀行的控股股東為中信銀行,第二、三大股東分別是福建百度博瑞網絡科技以及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因此,在百信銀行高級管理人員中,不乏中信銀行任職經歷的高管,新任行長寇冠就是其中之一。
寇冠于2017年8月任百信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2019年3月起任中信銀行信息技術管理部總經理,2022年6月兼任中信銀行科技運營中心總經理。
目前,中信銀行科技板塊主要由信息技術管理部、軟件開發中心、大數據中心、科技運營中心構成,形成了“一部三中心”的格局??芄诘娜温毥洑v涉及其中的信息技術管理部和科技運營中心。
可以看出,不論是首任行長李如東,還是繼任行長寇冠,均是資深的科技型管理人才。截至2023年底,百信銀行共有員工1025人,其中科技人員占比60.3%,可見該行對科技人員的重視程度。
公開簡歷顯示,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寇冠曾擔任百信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2019年3月起,寇冠擔任中信銀行信息技術管理部總經理;2022年6月起,寇冠兼任中信銀行科技運營中心總經理。
不過就業績而言,新行長目前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4月30日,百信銀行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公告顯示,2023年,百信銀行實現營業凈收入45.34億元,同比增長14.27%;凈利潤8.55億元,同比增長30.25%。其中,利息凈收入41.67億元,同比增長11.31%,占比91.91%;非利息凈收入3.67億元,同比增長63.62%,占比8.09%。
盡管營收、凈利雙雙增長,但百信銀行的業績增速較前幾年的增長狀態呈現出明顯放緩,尤其是凈利潤增長幅度的回落。
若橫向與同為互聯網銀行的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相比,背靠中信銀行和百度兩座大山的百信銀行業績遜色不少。
2021年-2023年,微眾銀行營收分別為269.89億元、353.64億元、393.61億元,同期凈利分別為68.84億、89.37億、108.15億。網商銀行同期營收分別為139億元、156.86億元、187.43億元;凈利分別為20.92億元、35.38億元、42億元。
單以2023年業績為例,百信銀行的營收僅為微眾銀行的約九分之一、網商銀行的約四分之一;凈利潤僅為微眾銀行的十二分之一,網商銀行的五分之一。
從資產規模來看,截至2023年末,“第一梯隊”微眾銀行資產總額達5355.8億元,網商銀行則為4521.3億元,百信銀行的資產規模比同為“第二梯隊”的蘇商銀行1163.56億元,略少38.45億元,達X億元。
另外,近幾年百信銀行的不良貸款規模不斷擴大。
截至2023年末,百信銀行的不良貸款達11.26億元,相較2022年末的11.04億元同比上升1.99%,不良貸款率1.36%,較年初下降0.12個百分點。
百信銀行稱,從2019年開始,該行信貸余額規模保持穩健增長。同時,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加強資產質量管控,實現了不良率穩步下降。
2023年,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61%,同比下滑0.55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10.61%,同比下滑0.55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4.37%,同比下滑1.04個百分點;杠桿率6.29%,同比下滑0.23個百分點。
為化解不良風險,百信銀行加大了貸款減值準備計提力度,撥備覆蓋率由2019年的233.90%攀升至2022年的274.83%。2023年,該行的撥備覆蓋率進一步升至303.76%,同比增長1.66個百分點,整體撥備充足,風險抵補屏障較厚。
資料來源:百信銀行公告
不過,聯合資信在跟蹤評級報告中表示,盡管百信銀行對公存款業務發展態勢較好、貸款撥備充足,但該行儲蓄存款業務增長乏力、公司貸款業務規模下降、市場融入資金占比高等因素對其信用水平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目前百信銀行的業務范圍覆蓋財富管理、消費金融、產業數字金融、票據業務等,不過業務規模擴大的背后,資產質量風險也開始暴露。
3、個人消費貸的利與弊
消費貸是百信銀行近年主要發力的領域之一,個人消費貸款,主要包括自營貸款和平臺貸款兩大類。與大中型銀行相比,百信銀行的客群更為下沉。
根據該行在官網披露的2023年財報,“報告期內,本行積極響應國家恢復和擴大消費政策導向,推出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12項工作舉措,持續加大消費信貸投放力度,助力釋放居民消費潛力,2023年度累計投放消費金融貸款超過1800億元。截至報告期末累計服務新市民用戶數超過5300萬戶,占本行總用戶數比例55%。”
根據聯合資信發布的“百信銀行2024年跟蹤評級報告”,百信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主要包括自營貸款和平臺貸款兩大類;其中,自營貸款是指通過各場景以品牌推廣、聯合營銷、客戶推薦等方式開展的自主運營、差異化定價的消費貸款業務;平臺貸款主要指與合作機構合作,并引入擔保公司或保險公司提供增信服務的貸款。
據自媒體“天天財經116”報道,有用戶向媒體爆料在互聯網平臺“甜橙借錢”上貸款,在提交個人信息和征信授權書中,被授權的合作機構就包括百信銀行、哈銀消費金融等幾十家涉金融類公司。
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大量開展個人消費貸,好處無疑是可以獲得大量流量來獲客、做大資產端;但弊端也十分明顯,即百信銀行會存在不少投訴。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以“百信銀行”為關鍵詞搜索,涉及該行的投訴達4695條,投訴類別不乏亂上報征信記錄、盜取個人信息導致征信有記錄、利息收取不合理等,其中被投訴的重災區是暴力催收。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
從百信銀行2023年報看,該行全年受理客戶投訴量共3.18萬件,其中人貸類業務占比89.77%。
圖源:年報
獨角金融注意到,百信銀行也在逐步優化客群結構等。
聯合資信發布的“百信銀行2024年跟蹤評級報告”顯示,2023年,百信銀行加強協同運營機制,聚焦優勢客群經營,主動調整獲客結構,不斷完善用戶經營能力;通過入駐中信銀行APP端,充分發揮自營消費金融產品“好會花”與中信銀行產品“信秒貸”差異化互補的優勢,有效提升新客流量轉換率以及優質客群占比,自營貸款業務整體實現較快發展。
平臺貸款業務方面,2023年,百信銀行進一步完善產品體系,踐行輕型化發展戰略,通過業務調整優化和拓展高品質資產,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新增優質平臺合作方,有效補充優質資產和客群,實現合作機構與消費客群的雙重優化。
此外,2023年,百信銀行持續完善集中度風險管理體系,不斷加強集中度風險識別、評估、監測、報告和處置,明確各類業務的集中度風險管理要求,嚴格落實集中度風險限額指標,加強資產、負債和收益集中度監測;實時開展大額風險暴露跟蹤監控,強化針對各類業務集中度的自動化監測及預警。
新行長履職后,將給銀行帶來哪些改善?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