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港股研究社
“互聯網時代,大魚不一定能吃掉小魚,但快魚一會吃掉慢魚。”
每當談及互聯網大廠之間的更替,思科CEO錢伯斯的“快魚吃慢魚”理論總會被反復提及。
如何來理解這句話呢?
與工業時代不同,在互聯網時代里,重要的不僅僅是規模,還有增速。規模決定著當下,而增速決定著未來,二者共同撐起企業的估值。
環顧中國的互聯網大廠,從最近一期的二季度財報來看,阿里營收2432.36 億元,同比增長4%;騰訊營收1611.17億元,同比增長8%。客觀地說,這樣營收規模和增速,放在當下,的確屬于不錯的成績。
然而,據彭博社消息,同樣是互聯網大廠,早在2023年,字節跳動二季度的營收就已經達到了29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078億元,并且保持著40%的同比增速。
也就是說,無論是從規模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增速的角度考慮,字節早已完成了對騰訊的超越。作為互聯網企業的“新王”和“舊王”,如今,他們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同樣是千億級規模,為何字節仍然能夠保持著高速的增長?以騰訊和字節為代表,中國互聯網未來的發展格局會是怎樣的?
騰訊與字節之間的距離,是“中國第一”與“世界第一”之間的距離
8月14日,騰訊公布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第二季度,騰訊的收入為1611.17億元,同比增長8%,經營利潤為584.43億元,同比增長27%。營收穩健增長的同時、利潤增速亮眼。
而從2024年上半年來看,騰訊的凈利潤更是達到了910.17億元,同比增長超70%。至少,單論盈利能力,騰訊仍然是中國互聯網企業中最強的那個。
然而,從營收的增速來看,騰訊的營收增速卻在逐漸走低。從2016—2017年時的50%左右下滑至了如今的10%以內。
究其原因,還是在游戲和社交這兩大基本盤。
在游戲方面,2018年之前,《王者榮耀》是騰訊營收的主要增長點。2019年,騰訊又打造了爆款游戲《和平精英》。然而,隨著2020年米哈游《原神》的上線,騰訊并沒有交出能與之匹敵的二次元游戲。
隨后,國內游戲版號收縮,游戲市場陷入低迷。2022年,騰訊在本土市場游戲收入出現了下滑。直到2023年Q1,騰訊在本土市場游戲收入才從下滑中走出來,實現同比增長6%。
如今,距離《王者榮耀》的發布已經過去了8年,距離《和平精英》的發布也4年有余,而騰訊仍然沒能做出下一個同級別的爆款游戲。
與此同時,在社交領域,騰訊則面臨增長瓶頸。
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24中國互聯網半年報》,截至2024年6月,全網活躍用戶規模達12.35億,而微信的平臺月活躍覆蓋規模已經達到了10.53億,很難再尋找到增量用戶。與此相關的微信生態的廣告收入和移動支付收入都受到了用戶天花板的影響。
因此,為了尋找增量市場,騰訊也曾試過發掘海外市場。
此前,騰訊曾重點打造海外版微信WeChat,但是在和WhatsApp、Facebook等產品的競爭中,WeChat并沒有取得優勢。截至目前,WhatsApp的月活用戶數約為20億,遠超海外版WeChat。
相比之下,TikTok成長速度更快,據Data.ai數據,截至2023年10月1日整個全世界范圍的下載量TikTok全球第一,趕超Meta(Facebook)。并且,根據分析機構預估,2027年,TikTok用戶數可能突破22.5億。
并且,和抖音一樣,TikTok依靠打賞、廣告和電商變現。而目前TikTok在廣告投放上仍然處于商業化的初級階段。公開的調研數據顯示,49%的主流品牌還沒有在TikTok上投放過廣告,一旦這些品牌開始在Tiktok進行投放,意味著Tiktok的營收還會有進一步的增長。
因此,字節跳動的對手已經不再是騰訊,而是Meta。據海外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2023年全年,字節跳動營收1200億美元。而與此同時Meta的營收是1349億美元。如無意外,字節將在2024年實現對Meta的全面超越。
從這個角度來看,字節已經走向了一個更大的戰場,它的目標已經不再是中國互聯網榜首,而是想要和Meta等全球互聯網巨頭同臺競技。
向內追求效率,向外跨界融合,字節如何保持高增速?
而想要實現如此快速的增長,離不開字節跳動“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發展策略。
此前,字節跳動下設六個業務板塊:抖音、大力教育、飛書、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
其中,朝夕光年、飛書作為字節在游戲、Saas兩大領域的布局,都曾被字節重金投入。
然而,一方面由于營收增長不及預期、另一方面由于23年底《網絡游戲管理辦法》的出臺,游戲股的回撤,讓字節嗅到了游戲賽道的危機。最終字節選擇了抽身而出、及時止損,將游戲業務打包賣給了騰訊。
同時,由于SaaS(企業軟件服務)市場在2023年整體的預冷,字節對飛書團隊進行了精簡。2024年3月26日,飛書CEO謝欣于發布全員信,稱公司組織出現“臃腫”、效率低下的問題。并宣布進行調整,精簡團隊規模。
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內部的效率低下,字節“揮刀”砍向自己毫不手軟。
然而,就像《貨幣戰爭》中羅斯柴爾德家族同時布局歐洲各國市場一樣,字節做出的投入雖然并不總是無往不利,但是射出去的箭總有一支會奔向預期的方向。
TikTok就是其中之一。
據移動數據調研機構data.ai報告,TikTok在2023年的全球市場的用戶消費支出超過38億美元,同時累計年度用戶支出超過100億美元,成為唯一一個達成此成就的非游戲類App。足以見得TikTok在海外市場的吸金能力之強。
同時,在國內市場,電商成為抖音繼廣告、直播之后的下一個增長點。據電廠報道,2021年,抖音電商的GMV為8800億元,整體用戶滲透率達26%。而到了2022年,抖音電商的GMV達到了1.38萬億元,整體用戶滲透率達45%。而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23年僅前十個月,抖音電商的GMV就達到了2萬億元,同比增速接近60%。
除此以外,抖音還涉足本地生活、醫療、社交、搜索等諸多業務分支,向美團、騰訊、百度發起了挑戰。
總結來看,抖音負責國內信息和服務業務,TikTok負責海外平臺業務,同時支持海外電商等延伸業務的發展。兩者一內一外,可以被視為字節跳動流量生態的兩翼。強勢的算法分發模式、極高的流量轉化效率,以及在此基礎上對“跨界聯合”的探索和嘗試,在運轉與迭代中撐起了高速的增長。
“新舊王”之爭散去,中國互聯網的未來在哪?
不過,即使是高速增長的字節,也同樣在2024年感受到了危機。
“要加強危機感,始終創業,逃逸平庸的重力。”
這是字節跳動CEO梁汝波在2024年會的發言,被創業列為第一優先級目標,同時調整了過去引以為傲的OKR制度。
而與此同時,馬化騰在1月29日的騰訊年會上則強調要“老樹發新芽”,從現有的長青業務上找到新的增長點。
不難看出,作為中國互聯網的“舊王”和“新王”,盡管在過去,他們之間有過紛爭與對抗。但如今,硝煙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散去。二者之間攻守雙方的位置逐漸偏移,頭號對手已經不再是彼此。在周期中尋找各自的新機遇,成為了雙方在下一個階段共同的課題。
對于字節來說,2月7日,張楠宣布卸任抖音集團CEO,開始聚焦“剪映”,探尋AI輔助創作。同時,據白鯨出海整理,字節推出了11款面向 C 端用戶的獨立產品,涉及平臺、聊天、教育、互動劇情、修圖等5個類別,想要在AI時代打造下一個抖音級別的“殺手級應用”。
而對于騰訊來說,圍繞微信這棵“老樹”,視頻號、理財+信貸、小游戲+搜索綻放出了“新芽”。通過進一步發掘存量用戶的消費能力,貫徹“高利潤平臺型產品”的理念,保護好現有的平臺生態,是騰訊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從這個角度來看,騰訊和字節,或將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兩個榜樣:一類更注重穩扎穩打,強調生態與長期主義,注重新技術與舊業務的融合,穩中求進。另一類則更在乎速度與激情,希望通過創新和國際化視野,在全球化的平臺不斷地尋求增量。
前者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勝在成熟和穩定,收獲的是穩穩的幸福。而后者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夠保持著更快的增長,但同樣需要面對來自全球市場的風險與制裁。
他們二者之間,既不分高下,也無論對錯。中國互聯網的未來,既要有像字節這樣敢于沖出去的企業向Meta等美國公司發起進攻,也要有像騰訊這樣深耕產品的企業做好防守。只有這樣“攻守兼備”,才能在全球化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