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龐宇
在經歷去年的艱難復蘇后,今年國內旅游市場溫度各異。
隨著半年報陸續披露,旅游行業上市公司展現出一種冷暖交織的圖景。截至目前,A股21家旅游及景區行業上市公司中,有15家發布了半年報或業績預告,其中,5家公司業績增長,1家扭虧,2家業績下滑,還有7家處于虧損中。
長白山(603099.SH)、宋城演藝(300144.SZ)、張家界(000430.SZ)、桂林旅游(000978.SZ)、西藏旅游(600749.SH)等以景區資源為核心資產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呈現分化態勢。嶺南控股(000524.SZ)、眾信旅游(002707.SZ)、ST凱撒(000796.SZ)等綜合性旅行社,得益于出入境旅游火爆,業績整體向好。

景區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化
文旅部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內出游人次27.25億,同比增長14.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2.73萬億元,同比增長19.0%。
相比2023年同期,今年出游人次和總花費都有增長,旅游產業在持續復蘇。但相比2019年同期的30.8億出游人次和2.78萬億旅游收入,復蘇進度條仍未滿格。
對于市場復蘇情況,景區類上市公司也感受各異。業績預喜公司認為旅游業仍保持強勁上升態勢,而在業績預減或預虧公司看來,國內旅游已趨于常態化、消費理性逐漸回歸。
業績預增公司中,表現優異者如長白山,宋城演藝,維持了超7成業績增幅。
去年爆火的冰雪“頂流”長白山,今年熱度依舊不減。得益于旅游人數增加,公司2024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約2100萬元,同比增加約72%;實現扣非凈利潤2700萬元,同比增幅達到138%。
長白山在去年結束了連虧三年的窘境,并錄得自上市以來的最佳業績。今年上半年,其景區接待游客數量相較去年同期增長64.3%,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也隨之增加。
火熱業績下,長白山在資本市場也被受追捧。今年初,公司盤中股價一度漲到40元/股,總市值超百億元。之后有所回落后,截至目前最新收盤價為23元/股,總市值61億元,年內累計漲幅仍超54%。
有著“旅游演藝第一股”之稱的宋城演藝業績預增幅度最高,其預計202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1億元~12.5億元,同比增長49%~69%;凈利潤為4.8億元~6.2億元,同比增長59%~105%。
宋城演藝旗下自營景區分布在杭州宋城、三亞、麗江、九寨溝、桂林、張家界、西安、上海、廣東等地。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原因在于文旅市場穩中向好,整體游客人次和營業收入實現較大增長,其中,新開業的廣東千古情景區受到游客熱捧,西安千古情景區發揮“大演藝”模式優勢,市場占有率持續擴大。
從宋城演藝過往業績來看,其在過去4年有3年發生虧損,2023年旅游業復蘇之際,公司因四季度計提逾8.6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而導致全年凈利潤虧損1.1億元。“輕裝上陣”后,進入2024年,公司業績明顯上揚,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漲超3倍,二季度預計凈利潤最高增長超50%。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行業的季節性因素不容忽視。對于業績波動,宋城演藝證券部相關人士也向界面新聞表示,旅游市場具有較明顯的淡旺季特征,其中三亞景區的旺季為一季度和四季度,其他景區的旺季主要集中在暑期。不過,在淡季,公司會通過開展各類專題活動來保證經營利益最大化。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上看,旅游行業正從疫情中走出來,從“加快復蘇”轉向“理性繁榮”。在此階段,各地區旅游業發生一定的分化是正常現象,對于區域性特征明顯的旅游企業來說,如何通過創新,來調節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游客群體的差異帶來的季節性波動,是旅游企業需要努力的方向。
部分公司仍未走出虧損寒冬
與上述業績預喜公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公司遲遲未能感受到市場回暖的溫度,仍陷于虧損的寒冬中。
以湖南張家界為例,其自2020年發生虧損以來,近4年都深陷虧損泥沼,進入2024年后仍未盈利,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虧損5800萬元至6300萬元,同比虧損幅度呈擴大之勢。
有著“山水旅游第一股”之稱的張家界旗下擁有寶峰湖、大庸古城旅游景區,以及環保客運、十里畫廊觀光電車、楊家界索道、張家界中旅旅行社、張家界國際大酒店等資源。據公司解釋,虧損原因在于大庸古城公司上半年預計虧損6400萬元,以及環保客運營業收入及利潤下滑。
大庸古城項目是其在2016年開工建設,號稱以杭州宋城、烏鎮西柵等旅游綜合體為成功樣本,打造的旅游綜合休閑區。但實際經營效益不佳,2023年度營業收入520.86萬元,凈利潤虧損2.49億元。
已連續3年虧損的桂林旅游,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繼續虧損約2000萬元。報告期內,公司游客接待量同比略增,但虧損主要原因在于投資收益減少以及今年6月受洪水影響,導致部分固定資產損失。
西藏旅游也未能沐浴到盈利的陽光,上半年虧損約258萬元,同比由盈轉虧。公司解釋稱,上半年是西藏地區旅游行業淡季,景區整體游客接待量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人工成本及相關成本同比有所增長。
曲江文旅(600706.SH)因壞賬準備增加,導致上半年預計虧損1.5億元~1.8億元。自2020年以來,該公司一直掙扎在盈利的邊緣,四年累計虧損超5億元。
此外,云南旅游(002059.SZ)也延續了虧損態勢,預計虧損4000萬元至6000萬元。該公司傳統旅游業務板塊受客單消費下降影響,收入較去年同期下滑,但因期間費用下降及投資收益增加,令虧損幅度同比有所收窄。
出入境游成為旅行社業績新增長點
在國內旅游市場趨于常態化下,有旅行社抓住了出入境游的機遇,找到業績新增長點。
今年年初以來,多國免簽政策的陸續出臺,帶動出入境游成為中國旅游焦點。
界面新聞注意到,包括嶺南控股、眾信旅游、ST凱撒等在內的多家旅行社公司,都談到“出入境游業務回暖”對業績的正面影響。
如嶺南控股在業績預告中表示“成功接待多個入境游大團,拓展歐洲入境灣區系列團業務,開拓市場取得優質突破”;ST凱撒也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公司緊抓出境游復蘇契機,積極拓展市場并逐步鋪開線下門店銷售渠道”;眾信旅游在機構調研時談到“積極布局入境游市場,開發更多適合國外游客的特色旅游產品”。
業績來看,旅行社類上市公司整體穩步攀升。嶺南控股預計上半年盈利3600萬元至4500萬元,同比增長20.91%至51.14%;去年上半年還在虧損的眾信旅游,通過高質小眾定制團產品實現扭虧,預計盈利6500萬元至8000萬元;去年上半年虧損過億的ST凱撒,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金額收窄至2000萬元至3800萬元。
張毅向界面新聞表示,出入境游持續回暖受到了包括政策支持,市場需求等在內的多個因素驅動。
張毅表示,在入境游方面,我國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進一步優化擴大,為外國游客到訪中國提供方便,同時中國在航線交通等方面的服務能力有所提升;出境游方面,今年以來,東南亞迎來對華免簽潮,“新馬泰”等傳統熱門旅游國家已對中國公民開放30天互免簽。而今年特別明顯的是,隨著出海企業的活動越來越多,商業驅動也成為出入境游的持續回暖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