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商務部周五發布消息稱,1-7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1654家,同比增長11.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394.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9.6%。商務部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的部署,推出一系列鼓勵外商投資的舉措。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李詠箑周五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了具體的相關舉措,主要涉及外資準入、營商環境、國民待遇等方面。
她表示,將繼續放寬外資市場準入,盡快修訂和發布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制造業領域限制措施“清零”,推動在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的擴大開放。推動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的試點示范。此外,還將修訂和發布《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進一步放寬外國投資者戰略投資上市公司的限制,拓寬外商投資的渠道,引導更多的優質外資進入資本市場長期投資。
將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進一步完善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和投訴工作機制,指導地方健全外商投資促進成效評價體系,支持各地聚焦自己的優勢領域,開展精準、透明、合規的招商引資活動,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把更多高質量的外資引進來。
將加大鼓勵政策的力度,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進一步增加鼓勵的條目。聚焦先進制造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數智技綠色技術應用等相關領域,而且還要鼓勵加大對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投資。
將按照三中全會的要求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方面的國民待遇,并且一視同仁的支持內外資企業參與大規模設備更新、政府采購等。商務部還將跟有關部門一起進一步完善境外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生活便利,讓更多外資企業共享中國改革開放的紅利,促進合作共贏。
對于前7個月的實際使用外資表現,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表示,評價我國引資情況,既要看數量,也要看質量,還要看外資企業的經營發展。
該負責人指出,從引資規模來看,1-7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受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影響,引資規模同比有所下降,但仍處于近十年來的高位。特別是,新設外資企業近3.2萬家,同比增長11.4%,延續了2023年以來新設外資企業較快增長的趨勢,說明外國投資者仍然看好長期在華投資前景。
從引資結構來看,1-7月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較2023年同期分別提升了2.9和2.6個百分點,體現了引資結構的持續優化。說明外國投資者正在積極調整相關領域投資布局,這與我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大勢是契合的。
從外資企業經營狀況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6月,規模以上外資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1%,高于3.5%的全國平均水平。華南美國商會調查報告也顯示,受訪企業普遍認為在中國能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九成美資企業在華盈利。說明外資企業不僅進得來,也能在中國發展好,這也是跨國公司持續加碼投資中國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