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覃思悅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Keep還是想試著相信賣貨帶來的業績增量。
這家運動科技公司于8月發布智能運動手表Keep Watch Pilot 1。為此,Keep邀請了中國馬拉松運動員、中國女子半馬紀錄保持者張德順作為產品代言人為該產品站臺。產品發布后,Keep還特別為Keep Watch Pilot 1舉辦了媒體交流會,明顯對此款產品的宣傳推廣非常重視。
Keep此舉是令部分投資者感到意外的,畢竟今年3月,Keep剛剛通過將版本迭代到8.0透露給外界重新以內容為中心的信號:8.0的Keep在功能層面拓寬了運動品類和外部硬件設備的接入,除了常見的跑步、騎行,沖浪、滑雪等超60種運動品類也被囊括進來。針對國內近兩年大熱的路跑,Keep也投入了眾多資源:用戶能夠在戶外場景規劃更多跑步路線,還能在專業的馬拉松賽事中體驗賽事功能。這些都是針對內容升級的集中發力。
Keep為何對內容重視起來,財務數據可以給出答案。
上市前的2022年,Keep自有品牌運動產品還是Keep收入的最大貢獻者。Keep產品既有傳統的瑜伽服飾、器材,也有健身空間Keepland、智能硬件KeepKit、健身輕食Keeplite等新自有品牌。
然而在2023年,Keep的收入結構有所變化:線上會員及付費內容成為第一主力,2023年營收9.96億元,占比由2022年的40.4%提升至46.58%;而2022年貢獻最大的自有品牌運動產品增長乏力,營收下滑至9.46億元,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降低到44.24%。
如今APP 8.0版本發布不到半年,Keep如此大張旗鼓地推出智能運動手表,顯然還想刺激一番消費品業務。2023年,Keep產品賣不動主要是因為缺少可替代性低的“拳頭產品”。在天貓平臺上,Keep官方旗艦店銷量最高的三樣產品是瑜伽墊、跳繩和啞鈴。這些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生產難度不大,獲得消費者青睞與平臺前期積累的品牌效應有關。一旦平臺對消費者失去吸引力,瑜伽墊們自然就失去了客群。

2023年,Keep會員滲透率達到10.7%,而2022年同期為10%,同時會員鍛煉次數亦較2022年增長超過200%。用戶黏性回升后,Keep很快開始思考要讓用戶再次看到自己的產品。Keep Watch Pilot 1就是Keep的野心之作。
Keep Watch Pilot 1的定價為人民幣1299元。界面新聞發現,運動智能手表頭部品牌佳明(GARMIN)的頂配產品定價在萬元上下,但也有在1000-2000元價位區間的產品;華為在同價位亦有多款產品;小米的智能手表產品則是用三位數價格的高性價比取勝。
Keep的優勢何在?
Keep執行董事、合伙人劉冬在8月13日的媒體交流會給出了答案:依靠產品、平臺和用戶之間的情感連結。“數據記錄是目前市場上所有運動手表都可以做的,但Keep要給到用戶的核心價值是更科學的跑步指導。用戶在升級,產品在迭代,而我們始終希望將最好的產品獻給Keep用戶。”劉冬表示。
利用品牌效應吸引用戶只是第一步,Keep后續仍打算用產品力留住人。從配置上看,Keep Watch Pilot 1在同價段的運動智能手表中配置比較突出。按照Keep公布的信息,該款手表是行業頂級配置,搭載行業首發AG 3353雙頻全星系定位系統,搭配慣導算法、圓極化天線,在城市、戶外等復雜地形中都能提供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位置跟蹤服務。
消費者對Keep智能運動手表產品的具體反應還有待市場未來一段時間的反饋。不過目前看來,資本市場已經對Keep此番動作釋放了比較積極的信號。8月15日,Keep港股收盤價為每股5.470港元,漲幅為7.68%。華泰證券在研報中指出,Keep憑借其線上健身內容與智能運動產品的協同性,有望驅動會員及自有品牌運動產品業務健康增長,實現運動健身生態的良好發展,給予Keep“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