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覃瑜曦 記者 徐魯青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昨日,日本作家辻村深月帶著其備受關注的青春懸疑作品《鏡之孤城》和《琥珀之夏》來到上海文學周的活動,與新媒體人林拳一同面向讀者分享了各自的寫作歷程。
2004年,擅長用細膩文筆描述當代年輕人生活與心理現(xiàn)狀的辻村深月憑借處女作《時間停止的校舍》斬獲第31屆梅菲斯特獎,并正式以推理作家身份出道。而后,她幾乎每年都有作品摘得或入圍日本主要文學獎,2012年以《沒有鑰匙的夢》摘下日本文壇最高榮譽直木獎。

2018年,青春懸疑主題的《鏡之孤城》在日本出版后,收獲了包括“日本書店大賞”在內(nèi)的年度7項大獎。辻村深月以平靜的筆觸,揭露了校園暴力和青春陰影,試圖傳遞勇敢和救贖的力量。在最新的長篇小說《琥珀之夏》中,她揭開了一所民辦寄宿學校的秘密,主角從成人的視角回顧自己年少時期的遭遇與傷痛,在懸疑謎團中重新看到了被封印的少年時光。
辻村深月說自己寫作的時候想的是“孩子的時間和大人的時間”的問題,“有一些孩童的記憶和經(jīng)驗,在我們長大之后就被遺忘了。”林拳閱讀《琥珀之夏》的感受也是如此,她說,“很多人在長大成人后就忘記了小時候的痛苦,而是完全接受了父母過去的邏輯,就像辻村深月所言:很少去思考過去的自己到底遭遇了什么,過去自己的同伴遭遇了什么。這給我?guī)砹诵碌恼饎印!?/span>

[日] 辻村深月 著
可以文化·浙江文藝出版社 2020-4
林拳在對談中提到,日本十分關注青少年問題,創(chuàng)作者們同樣傾注了許多心力來呈現(xiàn)其面貌,例如被中國觀眾熟知的、中島哲也導演和編劇的作品《渴望》以及巖井俊二的《關于莉莉周的一切》,但她認為,盡管這些作品都呈現(xiàn)了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但始終給人一種微妙的審視意味。辻村深月回應說,“電影中往往展示偏多,但說明得少。作為小說家去看這些作品,我會思考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思考并揭示殘酷事件背后的原因是小說的長處,也是我創(chuàng)作的起點。”
談到從作家到小說評審的身份轉(zhuǎn)變,辻村深月認為,日本年輕的小說家對文學有著強烈的熱情,相較于自己基本定型的寫作風格,年輕作家的作品一大特點是“難讀”,正是沒有定型的緣故,反而更讓人期待他們能創(chuàng)作出新的內(nèi)容。辻村深月還向中國讀者推薦了兩位日本青年作家及其作品,一位是《爆彈》的作者吳勝浩,一位是《廢樂園事件》的作者斜線堂有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