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DoNews 曹雙濤
編輯 | 楊博丞
通過AI提升游戲體驗,正成為游戲硬件廠商角逐的重點。
在第21屆ChinaJoy上,眾多游戲硬件廠商紛紛發布和AI結合的相關產品。如高通聯合24工作室與網易伏羲實驗室打造了終端側《永劫無間手游》的AI語音打斗玩法,為玩家提供與真人幾乎無異、全能多模態、可實時語音交流的AI隊友。
TCL華星通過AI發力的電競顯示屏具有高對比、高曲率、高刷新、快響應“三高一快”的特點。以TCL華星和聯想聯合發布電競顯示器R25F-30為例,該顯示器搭載TCL華星HVA面板,刷新率最高可達280Hz,擁有1ms GTG的響應時間(0.5ms MPRT),并通過Eyesafe 2.0認證原生低藍光技術。
在電子競技日益普及、4K分辨率、HDR等顯示技術的進步以及NVIDIA G-SYNC和AMD FreeSync等可變刷新率技術等多因素的共同推動下。Cognitive Market Research預測,2024年全球游戲顯示器市場將達到99.512億美元。
得益于產品持續創新、市場和產能布局,如TCL華星收購位于蘇州的韓國三星顯示高世代面板廠,是業內唯一能量產4k分辨率、240Hz刷新率、1ms超低響應時間、全球最薄0.38D的玻璃、800R超高曲率屏幕的工廠,工藝水平全球TOP1。今年7月份TCL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提到,TCL華星電競顯示器市場份額已做到全球TOP1。
但未來電競顯示屏能給TCL華星帶來多大增幅,仍有待商榷。一方面,搭載高刷新率、低響應時間和高分辨率等更高配置的電競顯示屏PC產品價格相對較高。隨著全球消費市場愈發呈現K型分化,無形中勸退不少電競消費者。
在京東平臺上,機械革命極光系列價格在8000元以上,聯想拯救者系列價格來到更是接近萬元。但從有限的評論來看,側面說明終端動銷不佳。此外,游戲顯示器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頻繁的升級和產品迭代,進一步拉高使用成本。
另一方面,全球游戲游戲顯示器市場競爭激烈,京東方、三星等眾多面板廠商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和增值功能來爭搶市場份額。如何持續保持創新優勢,成為TCL華星的大考。
不僅僅是游戲顯示屏領域,隨著全球面板技術的持續創新,如何在智能手機、車載顯示屏領域擴大市場份額,以及如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電視面板價格下行壓力,均成為TCL華星所需應對的問題。
一、上下游擠兌,電視面板價格下行壓力增加
為應對面板行業周期性,減產、控產、按需生產成為LCD面板廠商調控供需的核心策略,如京東方、TCL華星均指出按需生產。雖說減產、控產、按需生產名詞不同,但本質上均是通過減少供給來達到供需平衡或供不應求的地步,進而拉高面板價格。
2022年底面板廠商首次啟動史上最大規模減產,歷經行業陣痛后,2024年上半年LCD面板價格迎來上漲。疊加全球體育賽事讓整機廠提取備貨以及大尺寸電視持續推進,電視面板出貨面積有所增加。但因整機廠備貨相對謹慎,面板出貨量持續下跌。
DISCIEN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LCD電視面板較同期減少2%約達1.19億片,出貨面積較同期增加5%至8650萬平方米。TCL華星較同期增長2%至2430萬片,超大尺寸115寸的出貨量高于預期上半年約近3000片,超過年初目標。京東方和TCL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24%和20%,二者差異正在縮小。
考慮到目前TCL華星8.5代廠已折舊完畢,穩定出貨有助于業績支撐。TCI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稱,顯示業務預計實現凈利潤 25.8億元-28.8億元,同比改善超 60 億元。但面板廠商正遭遇上下游共同擠兌,TCL華星能否繼續保持利潤增長仍有待商榷。
在上游端,康寧、艾杰旭、電氣硝子等玻璃制造商為對沖日元貶值,紛紛開啟提價。以全球最大的玻璃制造商康寧為例,康寧CEO魏文德5月份表示,預計2024年底之前日元核心匯率維持在107,現階段日元即期匯率明顯低于107。但因客戶以日元購買玻璃,以美元售出賣出面板。利率差下,公司計劃通過價格調整組合進行避險,以保證盈利。
通常來說,玻璃占到面板成本的10%-15%,上游玻璃廠商提價對TCL華星帶來的影響或低于以彩晶為代表的中小尺寸面板尺寸,但這對TCL利潤或將構成影響。
在下游端,在智能手機、PC、平板電腦等多沖擊下,即使有體育賽事成為動力,但TV出貨量并未迎來提升。奧維云網監測數據顯示,618前三周(5月20日至6月9日),TV銷售量和銷售額分別為83.3萬臺和30.6億元,較同期分別減少37%和27.3%。
下半年國內雖有雙11、雙12,海外有黑色星期五、圣誕節等傳統備貨旺季,但上半年整機廠需求被透支、銷售并未達到預期,高庫存下整機廠備貨仍相對謹慎。6月多尺寸LCD面板價格已和5月份持平,7月Omdia TV面板報價已開始下跌1美元。此外,上半年紅海危機導致海運時程被延長,為下半年TV面板需求增加增添更多阻力。
在終端銷售渠道,京東和天貓圍繞低價持續競爭,但低價不可能由電商平臺一直買單,后續整機廠和電商平臺的利潤博弈將逐漸成為常態化。下游經銷商為從電商平臺爭奪客戶,完成整機廠設定的考核目標,只能以低于電商平臺價促成交易。
在面板廠商端,電視面板作為眾多面板廠商盈利的重要業務,為防止未來價格出現大跌,減產無疑是快速打法。但全球電視面板供應商減產動作正出現分期,LCD電視面板價格呈現亂象。
相關業內人士指出,5月全球平均的面板稼動率約在86%左右。7月份,京東方、TCL華星稼動率或將下調8成。臺企因產能受限,產出有限,整體影響有限。
Q3三星和樂金會有部分訂單移轉至臺廠,友達、群創目前還沒有減產計劃。Q4整機廠采購需求無明顯回暖,面板廠商仍難逃減產計劃。尤其整機廠采購需求已從備貨安全向降成本、保利潤轉變下,面板廠商和整機廠的價格博弈更會增強。
產能壓力下,面板廠商紛紛卷大尺寸TV,100寸TV已不夠大,巨幕TV時代正在來臨。如TCL和海信堅持超大尺寸+Mini LED背光產品路線多年。
基于觀看視覺效果,國內二手房價格下行等因素,大尺寸電視需求正迎來增加。群智咨詢數據顯示,過去3年來,國內75寸以上超大尺寸電視出貨規模倍數成長。2024年全球超大尺寸電視較同期增長38.9%至768萬臺,國內市場預計占全球總出貨量的40%以上。
但目前大尺寸TV在終端渠道放量也面臨不少阻力,一方面,大尺寸TV遭遇和電競PC類似問題。價格相對過高和消費者追求性價比產生矛盾,整機廠為對沖這種矛盾正將價格持續下放。如618期間,小米RedMI MAX100型、Vidda巨幕電視分別將價格下放到8999元和7999元。
不可否認的是,價格下放對終端需求在帶動整機廠出貨量增加的同時,也能加速面板面積成長,幫助面板廠消化產能,緩解供需壓力,但也意味著雙方的價格博弈繼續增強。
另一方面,大尺寸電視尷尬點在于硬件大幅度升級,內容生態并未跟隨升級。尤其是此前電視會員的套娃式收費,更是勸退不少消費者。海外市場大尺寸電視目前仍由三星所主導,這意味著國內廠商需投入更多資源才能帶動出貨量增加。
二、智能手機、車載顯示屏,競爭壓力凸顯
今年7月TCL在回答投資者提到,TCL華星顯示屏領域筆電和車載產品按計劃完成品牌客戶導入并逐步放量。對于TCL華星切入車載顯示屏領域,也不能理解。
新能源汽車朝著智能化、“消費電子化”方向發展,正成為不可逆的趨勢。但相較于L3級更高級別自動駕駛面臨眾多阻力,短期內難以落地。智能座艙因技術門檻相對較低,落地時間更快,正成為廠商打造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面板廠商為帶動出貨量增加,一是和車企聯合推出多屏幕或一體化屏幕,車載顯示屏正朝著大屏幕方向發展。CES 2024上,京東方全球首發44.6寸超大尺寸氧化物智能座艙,TCL華星展示42.7寸超大尺寸車載屏幕,采用LTPS LCD技術以及Mini LED背光分區。工研院預期,未來車內顯示面板的面積可望呈現倍數成長,并預估車載面板產值將在2026年成長至百億美元規模,增長率達到8.1%。
二是面板廠商和主機廠采用Tier 1.5模式,即跳過Tier 1的電子整合商直接與主機廠合作,群創與京東方均采用該模式。
但若想借助車載顯示屏帶動出貨量更高增長,TCL華星也面臨不少阻力。
其一,綜合考慮到車主駕駛習慣、全球對車輛重量、尺寸要嚴格要求,面板廠商雖能卷大尺寸但有限制。若想打造差異化,不僅要持續整合AR HUD、裸眼3D、手勢識別、透明顯示等功能,且需進一步強化與顯示技術應用的探索和連結。
其二,主機廠人情世故復雜,想要進入主機廠的供應商名單,或以價格優勢,或承擔更高銷售成本維護客情,這或將影響TCL華星利潤增長?;蚴且堰_到寧德時代龍頭地位,進而幫助主機廠增加品牌信任背書。
華經情報網數據顯示,2023年大陸企業深天馬、京東方出貨量分別位列第一,第四,出貨量分別為13.6億片、10.9億片,市占率分別達到15.6%、12.5%。換言之,TCL華星在車載顯示領域仍處在前期導量、提升品牌知名度階段,和主機廠話語權有限。
其三,對標動力電池來看,主機廠基于供應鏈安全考慮,往往會考慮多家供應商。但搭載主機廠車型交付量的不確定,以及無法成為主機廠主供下,均對供應商出貨量帶動整體有限。
如哪吒汽車配套電池為億緯鋰能(主供)、寧德時代、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和正力新能等,2024年Q1哪吒因銷量不及預期,產量規劃僅有1萬輛,對動力電池廠商出貨量拉動僅有0.6GWh,按合同比例分流到具體廠商或將更低。
不僅僅是在車載顯示屏領域,智能手機領域同樣如此。以TCL獨供的一加平板Pro為例,其在京東平臺上近30日(6月27日至7月27日)銷量僅有1000件。上市至今累計評論約在1萬+,和其他廠商差距明顯,這對TCL華星面板出貨量帶動有限。
但若想成為廠商熱門機型的獨供,TCL華星既要面臨更殘酷的競爭,也要面對更強的技術創新。如SDC長期在AMOLED顯示器領域主導先進技術研發及量產,目前為Apple iPhone 15基礎版和Pro M全系列機型供應面板,LGD供應Pro和Pro Max 2款高端機型面板,京東方最初因技術問題未能通過蘋果品質測試。
同樣的也有華為,針對華為三折疊屏機型,TCL華星、京東方和維信諾等面板供應商紛紛積極開發和優化三折疊屏技術,希望成為華為三折疊屏的獨供。京東方技術重點為改善折疊屏的內外折性能和降低生產成本;TCL華星技術重點放到提升折疊屏的可靠性和良品率,以解決三折疊屏的厚重、折痕和鉸鏈問題;維信諾的研發方向包括提升屏幕的耐用性和優化折疊結構。換言之,當面板廠商技術路徑相同時,如何盡快跑出差異化和良品率,成為TCL華星拿下華為的大考。
三、溢價收購,博弈增強
基于面板行業的重資金屬性,收購是面板廠商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推動力。如京東方早在2003年收購SK海力士旗下LCD部門Hydis,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推動并購。在OLED業務方面,近年京東方也砸下巨額投資,緊追著SDC、LGD等韓企。2020年TCL華星收購SDC的國內蘇州工廠后,不僅成功擴大LCD產能,也一直在追趕京東方。
目前引發業內關注的收購為,LGD在國內廣州的8.5代LCD工廠。據7月份韓媒ET News報告,LGD廣州廠收購候選企業的實地調查已結束,目前LGD正在協商價格、專利、工廠營運等具體收購條件,LGD廣州廠出售、選定工作已進入最后階段。
其中,京東方和LGD私下協商價格為1.5萬億韓元(約合79.5億元),希望順利拿下LGD廣州工廠后,全球LCD面板市場份額增長至30%。TCL華星基于阻擊京東方,將全球LCD出貨面板市占率擴大到20%,以及對LGD的IPS技術濃厚興趣等角度考慮,直接開出2萬億韓元(約合106億元)的天價。雙方價格博弈下,LGD不得不暫緩出售步伐。
但這筆收購能否順利完成,也面臨不少阻力。一方面,TCL華星股東中不僅有三星,且現在仍向三星供應部分LCD面板?;贚CD和三星的競爭關系,也成為LGD的擔憂所在。
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TCL華星雖實現盈利,但TCL中環因國內光伏不景氣虧損嚴重。TCL在上半年業績預告稱,因新能源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能加速釋放,引發供需較2023年下半年進一步失衡,主要產品價格下跌,行業經營承壓。TCL中環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其股東的凈利潤為-29億元至-32億元。
砸入百億收購下,無疑讓TCL集團面臨更大的現金流壓力。但最終收購結果,可能讓由LGD蓋棺定論。但若是最終買家確定為京東方,這讓京東方和TCL華星的差距或將繼續拉大。
寫在最后:
不可否認的是,TCL華星的發展這15年通過創新、投資、收購加速國內LCD面板和海外的差距,并在部分領域實現領跑。如2024年Q1全球AM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約1.9億片,國內廠商出貨份額占比53.4%,份額首次超越五成。TCL華星的出貨量同比增幅最大,排名升至全球第四。但如何通過更大創新,更深入布局,不斷抵抗行業周期性,縮小和競爭者差距,或許是下一個15年TCL華星的長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