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CGx
雖然豆瓣開分7.1分,但沖著追光動畫品牌和《白蛇》系列去看《白蛇:浮生》(下稱《浮生》)的觀眾,大概有不少會對該作劇情非常失望。
由于電影的劇情框架被限定在國人耳熟能詳的《白蛇傳》故事里,主創團隊僅能在細節和美術風格上下功夫,這使得《浮生》無法像《白蛇:緣起》和《白蛇2:青蛇劫起》那樣在劇情、人設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動和創新。
但《浮生》之所以擁有如今的劇情表現,不只是因為它改編自《白蛇傳》,更由于它屬于追光《白蛇》系列的一部分,不得不在情節上做出妥協,去貼合整個系列。
喜劇情節成了國產動畫電影的萬能藥?
在《浮生》這部作品里,追光在保留許仙與白娘子相識、盜竊府庫財物、開藥店、盜仙草、法海降妖等主要情節之外,進行了兩方面的調整,一是為既有情節填充了符合當下觀眾喜好的要素,二是對許仙這個人物的重塑。
首先來說一下要素的填充,這其中有觀眾認可的部分,也有比較多余的內容。
觀眾認可的部分,是電影對宋朝文化的還原。基于故事發生朝代南宋和發生地點臨安(今杭州),追光以一流的制作技術再現臨安的文化細節和市井煙火氣,由此讓白蛇與許仙的日常生活情節變得真實。同時,借動畫將中國傳說故事與中國古代美學風格相融合,大量古樸唯美的場景也非常符合當下文娛市場對“新國風”這一類型的追崇。
另外,人氣角色寶青坊主出場的《西廂記》的表演和博山爐里盜仙草這兩段表演,可謂是相當腦洞大開,創意與美術、特效的結合運用,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想要讓電影在白蛇和許仙溫馨的過家家日常之外打動更多觀眾,電影填入的另一要素是大量喜劇情節。
設置專門的搞笑型角色,以及在特定的情節中加入搞笑環節的熟手,其實是好萊塢的動畫電影,其目的是讓不同年齡、不同審美喜好的觀眾可以在觀影過程中各取所需,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整體也受此創作模式的影響。高級的搞笑情節可以做到與電影主線或者凸顯角色個性完美融合,而搞笑情節的插入若是過于刻意,反倒容易起反作用。
比如《浮生》里登場的許仙姐夫,由于其人設源自《白蛇:緣起》里的小狗“肚兜”轉世,倒是比較好地完成了串聯全片情節的“工具人”和搞笑“氛圍組”擔當這兩個作用。
而電影開頭許仙與白蛇的“初相識”,以及小青的相親片段,就受到很多觀眾詬病。劇情設計了許仙反復被鄉民拉去看診,這一段喜劇情節與二人斷橋初相遇的清新秀美,以及隨后船上相會的含蓄唯美形成了相當嚴重的割裂感,不少觀眾認為還不如設計為二人共同給鄉民看病以增進感情更為合理。
中間十多分鐘的小青搞笑相親局的存在意義更是讓觀眾不明所以,相親到最后引來著便裝的法海與小青會面,難道是在致敬徐克的《青蛇》里小青幫助法海“雙修”情節?
過于熟悉的故事框架里插入這些搞笑情節,在一定程度上打斷亂了觀感,同時也使得電影在重塑許仙人設的過程中,缺乏大量有價值的情節讓人物的變化層層遞進,轉而選擇以“喚醒前世記憶”這種自圓其說的方式,去實現有關許仙的新結局。
悲劇結局框架下,電影如何突破窠臼?
從上世紀 20年代開始,《白蛇傳》的故事被加入了各種細節,進行了相當多的顛覆,以真人電影、電視劇、舞臺劇、戲劇、動畫的形式反復翻拍,其故事內核也逐漸從因果報應演變為歌頌青年男女對愛情的自由追求,白蛇的形象也從最早的惡妖褪去妖性,進化為“人”,對于許仙人設也進行著微調。
比如,在1958年東映出品的日本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白蛇傳》里,許仙與白蛇的敘事就發生了極大變化:許仙為尋找白蛇而喪命,白蛇為救活許仙放棄法術成為人,許仙下海救白蛇,二人互相救贖,這段雙向奔赴的故事結局最終落腳在成為人的白娘子、許仙和法海3人和好。即使現在看來電影很多設定和改動都屬“魔改”,但是從敘事邏輯上來說倒也合情合理。
90年代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為許仙設計了三次挑戰,其心境逐漸產生變化,最后選擇無條件信任和支持白蛇。白蛇被壓雷峰塔,許仙選擇出家為其積功德,最終白娘子實現了從妖到人的變化,再與許仙、小青、法海一同成仙升天的結局。不知道有多少觀眾看到這個結局不是一臉懵逼,許仙和白娘子這幾十年的感情,說沒就沒了?
粵劇電影《白蛇傳·情》里的許仙,從一開始怕白蛇,到發現白蛇千年修行只為報恩,許仙許下來世承諾——無論是許仙對妖的畏懼,猶豫,再到為白蛇的真情所打動許下承諾,愿意等待雷峰塔里想要修煉成人的白蛇,這是傳統故事里的許仙形象,但電影對其身為“人”的刻畫倒是非常真實。
以上幾個故事,都是基于白蛇“妖變人”的傳統敘事進行的改編,而追光在《白蛇:緣起》里的創新就更大膽——白蛇還在因人妖殊途準備放棄許宣時,許宣卻愿意為她“人變妖”,這顛覆性的情節設計深受如今年輕群體的喜愛,也讓追光對中國傳說故事、神話人物的改編越來越天馬行空。基于傳統故事框架下的《浮生》,在追光的“白蛇電影宇宙”里的改編難度倍增。
依然是人妖戀的《浮生》中,主創想要重塑許仙這個角色無可厚非。為了創造許仙自我犧牲拯救白蛇的合理性,電影的做法是進行了多次暗示,逐漸讓許仙找回其前世——《白蛇:緣起》里許宣的記憶,實現二人的情感互通,讓許仙敢于對已變回原形的白蛇說出成親時的誓言之詞。這個鏡頭設計,也在回應《白蛇:緣起》里的相同場面。
問題正在于此。由于電影對許仙的塑造都朝著心懷世人、救死扶傷的好大夫這個方向,他與白蛇的關系也停留在白蛇報恩這一點上。由于缺乏許仙個性轉變的有效情節刻畫,電影想靠“前世宿命論”讓觀眾認可身許仙犧牲自我實現人妖戀“雙向奔赴”,這難度顯然比人變妖或者妖變人還要高。看過《白蛇:緣起》的不少觀眾,都認為許宣的勇敢無畏與故事結局的情感張力顯然比《浮生》更有吸引力。
包括在《浮生》里融入大量《白蛇:緣起》梗,同時又將故事結局戛然停在白蛇與青蛇前往金山寺的路上,可以看到《浮生》的故事雖獨立且完整,但在劇情和人物創作中,不僅被限制在《白蛇傳》這個傳統故事框架下,更因為電影從屬追光《白蛇》系列,主創團隊想要站在系列的角度去設計劇情。
動畫電影宇宙,成了跳不出去的框架?
追光的電影基于中國傳統故事、神話人物創作基調,且有著天馬行空的創作風格,這一模式的形成是從《白蛇:緣起》開始的。《白蛇》系列在劇情方面的緊密銜接,使得續集的劇情創作會越艱難,第三部上有著非常明顯的體現,其導演也曾在路演時坦言“《浮生》的創作真的很難”。
《白蛇:緣起》講的是前傳故事,以白蛇和許宣的感情為主線,觀眾看到了自在灑脫的許宣,《白蛇2:青蛇劫起》講的是后傳,以白蛇和青蛇的姐妹情為主線,塑造了重情重義的青蛇。原故事里3個主要角色的人設和人物關系已經通過兩部電影進行了全新刻畫,再通過深挖人物關系講新故事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總不能講許仙和小青吧……)這大概也是第二部雖然埋下了小青來到現代世界的彩蛋,可追光卻沒有沿著這條線繼續做下去的原因。
不過,作為追光動畫成功的系列之一,站在商業角度繼續出IP續作,票房表現絕對要比原創角色寶青坊主的個人電影更出色,最終就有了以《白蛇傳》傳統主線劇情改編的《白蛇:浮生》。
這直接導致了該系列銜接混亂。以《白蛇》系列的角度來看,《浮生》索然無味的結尾意欲銜接第二部《青蛇劫起》開篇水漫金山情節,兩部作品里的許仙人設崩得厲害——《浮生》里許仙敢于救白蛇而死,《青蛇劫起》開篇里的許仙卻仿如徐克《青蛇》一般懦弱。
實際上,從前兩部傾向于青年向作品的《白蛇》,到如今這部情節缺乏創意但主線劇情足夠大眾化的《浮生》,看似有些無可奈何,卻是追光保持產能、穩定票房的優選。
以前兩部《白蛇》以及“新神話”系列積累下的制作經驗和粉絲基本盤,追光動畫和其他投資方的有效營銷運作,《浮生》在點映階段就收獲超過3500萬元的票房。
電影首周末拿下1.37億元的票房,貓眼專業版預測總票房為6.66億元,超過了《白蛇》前兩部作品。相較于國內絕大多數動畫電影公司,追光的整體制作、營銷水平已經是下一個Level。
不過從《白蛇:緣起》到《白蛇:浮生》系列口碑不斷下滑,也暴露出了追光動畫在形成所謂“電影宇宙”方面其實缺乏有效的內容規劃。雖然導演已在公開場合表示《白蛇:浮生》將會是該系列最后一部,但票房收入依然可觀,不知道這會不會促使追光接著做《白蛇4》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