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降噪NoNoise
「股市短期是投票機」——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經典名言,這次在星巴克的上空響起。
2024年8月13日,在宣布任命餐飲界傳奇CEO布萊恩·尼科爾為星巴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后,星巴克股價上漲24.5%,創下單日最高漲幅。
不知道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作何感想。2008年1月,舒爾茨接替吉姆·唐納德、第二次回歸星巴克時,當天股價上漲了8%,彼時的次貸危機已經讓高速擴張的星巴克吃盡了苦頭,投資者期待創始人的力挽狂瀾;2022年疫情期間,舒爾茨再次回歸,星巴克股價當周上漲了13%。
今昔漲幅一對比,更能看出星巴克這次面臨挑戰之大、此前資本市場信心之低。
新獲任命的布萊恩·尼科爾,曾先后將Taco Bell、Chipotle兩家連鎖餐飲企業帶出經營泥淖。在他任內,Chipotle年收入平均增長34%、運營利潤增長91%、凈收入平均增長175%。投資人自然期待這些變化能在星巴克復現。
不過作為全球性連鎖咖啡巨頭,星巴克的情況遠比Chipotle要復雜的多。
從區域市場來看,美國和中國門店共占星巴克全球門店的60%以上,是承擔增長的雙引擎。根據最新一季財報,美國門店數達到16730家,門店數接近飽和;中國門店7306家,仍在擴張,但行業競爭加劇、價格戰仍未有熄火的意思。
但投資人需要振奮的增長計劃和漂亮的經營利潤率來安撫神經。星巴克當前所面臨的局面是,要么讓美國用戶買更多的咖啡,要么讓中國更多的用戶買高端咖啡。又或者,擠出利潤,比如通過控制擴張節奏,減少資本支出。
前者涉及門店體驗提升,是長期工程;后者則可以在短期內產生效果。
突然換帥意味著管理層動蕩以及新的戰略選擇。此時,星巴克中國的業務走向也微妙起來。
根據實地走訪及管理層公開表態梳理,《降噪NoNoise》認為,星巴克中國有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主動的戰略性選擇或調整:
一、控制門店擴張節奏,但在下沉市場依然有獨特優勢:從近三年星巴克擴張節奏來看,二、三季度既是銷售旺季,也是開店高峰,不過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已有開店速度放緩趨勢。
分季度來看,2023年一季度,星巴克凈新增門店153家,二季度237家;三季度326家,四季度169家;今年一季度,凈新增門店118家,二季度新增213家。
BTIG分析師此前估計,星巴克每年用于擴張的投資超過4億美元,占公司資本支出的20%-25%。考慮到公司連續兩個季度業績惡化,中國市場保持有節奏的門店拓展,有合理之處——這樣一方面控制支出,另一方面可降低因高門店密度加大后所造成的互相分流。
如果從地域來看,適當控制開店節奏的大概率是高線城市,以北京為例,個別選址不佳的新店——如客流稀少的購物中心店,單日杯量僅有100多杯。門店持續加密,可能稀釋同店銷售額。今年二季度,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額下降了14%,盡管這一表現相較于瑞幸自營店20.9%的降幅來說,已經實屬不易。
在縣級市場,相信星巴克還會繼續踩油門,以更快的速度,開出更多的縣城首店。僅今年二季度,星巴克新進入38個縣級城市。原因無他,在下沉市場的滲透,能帶來「一流的回報和盈利能力」。
以河北廊坊某縣城星巴克為例,今年2月有店員向《降噪NoNoise》透露,1月門店日均單量能有400多,過年高峰期能有600多單。這一數據甚至比媒體測算的北京門店日均杯量要高。與之相對的是更低的成本,縣城商業地產租金、人力成本都要遠低于一二線城市。以星巴克在下沉市場的品牌號召力,部分商業體為吸引星巴克入駐,甚至會貼補租金。
此前有不少聲音質疑,以縣城的消費力和消費習慣,難以支撐一家星巴克門店的長期生意。事實上,從財報數據表現來看,星巴克在縣城是順風順水,屬于咖啡茶飲價格戰卷不到的一類。
小紅書網友們討論縣城新開的星巴克門店
地域差異給星巴克提供了新的空間。當前的縣級市場,像極了星巴克1999年進入中國時的一線城市,最稀缺的是第三空間。可持續性的第三空間是有門檻的,經營面積、裝修調性、盈利能力、品牌力缺一不可。
在咖啡、茶飲行業紛紛價格戰的背景下,瑞幸、庫迪、喜茶的下沉擴張和競爭,是無暇顧及「空間」和「場景消費」的,但縣城居民又切實需要一個有格調的休閑空間,這方面星巴克暫時沒有對手。
在縣城,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而是空間和文化體驗。
據《降噪NoNoise》觀察,在下沉過程中,星巴克會根據人群重新規劃門店空間細節。高線城市突出商務社交氛圍,座椅大多咖啡色、原木色,燈光以柔和暖色調為主;縣城門店則出現了愛馬仕橙色座椅,或許是為了吸引Z時代年輕人。
不過在下沉擴張中,星巴克也有隱形挑戰,即如何保證門店服務體驗的一致性。
二、繼續加大會員權益投入:星享會員體系是舒爾茨2008年第二次回歸后所推出的用戶獎勵機制,亦是一種品牌營銷工具。在金融危機期間,通過新穎的會員體系、升級的顧客體驗等方式,星巴克與顧客建立了更深入的聯結,并有效改善了門店銷售。
自此以后,會員便成了星巴克維持高端咖啡定位的基本盤。今年二季度,星巴克中國星享俱樂部90天活躍會員達到創紀錄的2200萬,會員銷售占比達到75%。如何讓忠誠度最高的金星和鉆星會員提高消費頻次,是星巴克中國需要思考的地方。
今年6月,星享俱樂部會員體系做過一次重大升級,首次增設鉆星會員等級,提供專屬好禮和服務,并新增新增星星兌換機制,同時與希爾頓合作升級會員權益。我們預計,接下來星巴克中國還會繼續擴充合作伙伴名單和會員權益項目,以提升會員的忠誠度,鞏固星巴克做高端咖啡的差異化路線。
三、通過創新產品,提高客單價:在2024財年第三季度(即自然年二季度),星巴克中國聯席首席執行官劉文娟強表示,會通過對星巴克獨有的高端產品和體驗創新實現增長,不通過犧牲經營利潤率換取銷售額。
言下之意,不參加價格戰,以高端產品和體驗服務拉動凈收入。
有必要澄清一點,不打價格戰不代表拒絕優惠促銷,無論拉新還是激活會員活躍度,都離不開優惠激勵。但星巴克力度最大的優惠券,往往放到下午4點以后使用,這是咖啡行業共同的「閑時」,需要引流。
在更頻繁的促銷中,高端新品承擔了激活用戶、提升客單價兩重重任。反映到顧客感知中,星巴克飲品創新加速,僅今年4月至6月,就推出17款全新飲品。
新品幫助星巴克持續拉升客單價:今年以來,多款新品定價在40元區間。以新上線的抹茶凍山系拿鐵為例,大杯41元,如果再選個性化定制如精萃濃縮,43元。即便購買團購券,該飲品也要30.75元。
反映到顧客感知中,星巴克飲品創新加速,僅今年4月至6月,就推出17款全新飲品。新品幫助星巴克持續拉升客單價,避開行業價格戰。今年以來,多款創新產品定價在40元區間,以新上線的抹茶凍山系拿鐵為例,大杯41元,如果再選個性化定制如精萃濃縮,43元。即便購買團購券,該飲品也要30.75元。
伴隨國內咖啡市場競爭加劇,星巴克的單季上新速度甚至一度超過瑞幸。但囿于高端咖啡的定位和不同的產品思路,星巴克近兩年的本地化新品中還沒出現類似生椰拿鐵的爆款。
在另一條產品線——食品類別中,粽子禮盒、月餅禮盒的銷售均能對當季收入貢獻不菲。不過挑戰也越來越大:受宏觀經濟影響,企業精簡福利、禮品開支,星巴克高昂的月餅禮盒可能沒有以前那么好賣了。
四、改善門店體驗成為重中之重:在突然換帥之前,前掌門人舒爾茨曾公開批評過他的繼任者,「公司沒有按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執行。」他認為,管理層應該將投資重點重新放在門店和改善客戶體驗上。
門店和客戶體驗對中國市場同樣重要。這是星巴克的獨特之處,越是在行業競爭加劇的環境中,星巴克越要把自己的差異化做到極致。尤其在線上化、外賣配送占比越來越高的趨勢下,門店體驗是持續提升會員忠誠度的那個支點,也是承攬星巴克「社區」文化的物理空間。
今年5月,一個「消費入座」曾把星巴克送上熱搜,而輿論一邊倒地支持星巴克,反對「白嫖」空間的人把咖啡館變成「人民廣場」。保證消費的顧客有位子可坐,正是門店體驗的一部分。而出現在桌子上的點單二維碼,除了提醒消費,也避免了人工點單的排隊等候,提升運營效率。
有理由相信,在門店體驗環節,星巴克接下來還會繼續「做文章」。
從星巴克中國作出的一系列戰略選擇來看,該品牌要堅持走高端咖啡定位下的健康增長模式,追求一個高質量、可盈利、可持續。這需要長期主義。
此前談及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時,霍華德·舒爾茨曾提到,一開始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并不被看好,因為最初的幾年里,一直在虧錢,「事實上,股東和董事會給了我巨大的壓力,認為我們在中國市場不會成功。而我認為我們展現出了極大的毅力和信念,堅持長期主義。」
如今相似的場景再次上演。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和業績壓力,有激進投資人想要推動對星巴克中國業務的重新評估,如引入新的戰略合作伙伴。
不知9月即將上任的布萊恩·尼科爾,對中國市場信念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