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車百智庫 岳鵬鵬
編輯 | 紫峰
前段時間的重慶論壇上,吉利高管曾明確地反對無序內卷,和友商幾乎針鋒相對,被網友調侃“卷”不動了。但近日上市的吉利最新的銀河E5,反而給出了超出預期的低價:指導價11.28到14.88萬,官方優惠后10.98到14.58萬。起售價比預售價格低了1萬多塊不說,還限時贈送價值8800元的1000W 16揚聲器Flyme Sound音響,還能再疊加3000元上市現金優惠和4000元置換補貼,配置也不算低。
吉利的發布會開了有一個多小時,但銀河 E5 這輛車,其實一句話就可以介紹完:價格便宜、空間賊大、外觀中庸、車機智能、音響優秀、底盤稱得上是有質感的緊湊級純電 SUV。
01 吉利的野心
誓要“重回自主第一”的吉利汽車,意圖打造一系列“爆款”,以奪回自己的桂冠。
目前長期霸榜A級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產品,均來自比亞迪。與銀河E5直接競爭的則是比亞迪元Plus,單月銷量穩定在2萬輛以上,且已然有了要拿下整個A級汽車市場銷冠的架勢。
顯然,靠著包括神盾短刀電池等技術首發上車,以及如今在售價上的優勢,吉利要將銀河E5打造成A級車市場的爆款,進而加速實現全年銷售目標。
發布會后,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表示,在產品具備競爭力后,銀河E5的銷售目標就是成為細分市場的標桿。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中央研究院院長李傳海表示,吉利銀河E5是目前吉利所有最強技術的集大成者,在輕量化方面也是吉利目前水平最高的一款車。這是吉利“架構造車”能力的體現,未來還會體現出更多的優勢。
具體而言,通過GEA架構和CTB電池車身一體化的結合,銀河E5的“得房率”達到67.2%,實現“A級尺寸、B級空間”;G-TCS全天候防滑系統加持下,銀河E5大幅降低了打滑量,安全轉彎速度,比同級別其他車型提高6~10km/h;吉利自研的“魔方”熱管理系統和的銀河11合1智能電驅支持下,讓銀河E5的百公里電耗達到同級最低的11.9kWh。
此外,銀河E5還搭載了吉利自研7nm車規級芯片“龍鷹一號”,該芯片性能超過高通8155芯片。在泊車場景上,支持銀河E5的方案超過國內大多數新能源汽車,也讓銀河E5能夠支持主流的L2+駕駛輔助系統,并上車吉利自研的銀河Flyme Auto車機系統。
至于占據三電成本大頭的電池,吉利也采用自研產品神盾短刀電池。華爾街見聞了解到,雖然正極材料還是采用磷酸鐵鋰,但吉利通過技術革新,讓該電池電芯的能量密度達到192 Wh/kg,能夠媲美三元鋰電池。
李傳海表示,吉利要走的是最主流的,同時用戶要求的價值最有競爭力的路線。盡管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會比三元鋰電池差一些,但吉利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突破,彌補磷酸鐵鋰電池的不足。比如神盾短刀電池的能量密度是磷酸鐵鋰電池里最高的,同時安全性比三元鋰電池好很多。
自研帶來的更直接的結果,是產品BOM成本大幅下降。李傳海表示,在在最主流的A級純電市場,神盾短刀電池既能給用戶非常好的產品和體驗性能,成本也很有競爭力。他指出,長刀電池并不是最優解,短刀電池才是新一代動力電池最優解。
為了保障銀河E5的交付能力,神盾短刀電池第20000套電池包已于7月26日在貴陽閃聚工廠順利下線,全力保障銀河E5上市即交付。
從這些準備也可以看到,為了讓銀河E5一炮而紅,吉利方面做了諸多準備。
02 極氪速度
眾所周知,吉利目前正在全面加速轉型新能源,2023 年吉利發布銀河子品牌,創造了 8 個月銷量過 10 萬輛的佳績,同年吉利汽車新能源滲透率相比 2021 年實現了 4 倍的增長。
淦家閱也在發布會上對吉利銀河的銷量表示了肯定,吉利集團如今的新能源滲透率已經提升到了 48.6%,在這背后,吉利銀河自然功不可沒。然而,當我們將目光投向整個新能源市場,尤其是那些路線更為激進的新勢力品牌時,吉利銀河的銷量表現和它們相比,仍有提升空間。
在剛剛過去的 7 月,吉利銀河 L6、L7、E8 三輛車的總銷量僅有 16704 輛,作為一個定位入門的品牌,吉利銀河理應有著更亮眼的表現。
吉利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從銀河 E5 這輛車看來,吉利是打算復現一下“極氪速度”。盡管極氪今年以來的均價一路走低,但它還是坐穩了“20 萬元以上中國純電品牌銷量冠軍”的寶座。不同于別的新勢力車企推出首款車型前需要多年的準備,極氪作為新造車里的“富二代”,其在品牌問世的同時,就發布了量產車型極氪 001。當時,極氪 001 憑借獨特的造型,精準俘獲了眾多年輕受眾,僅用 4 個月就達成了交付過萬的里程碑,成為中國高端純電車中銷量爬坡最快的車型之一。
從極氪這幾年的產品來看,和極星、幾何、沃爾沃、睿藍、smart 這些品牌不同,我們可以在極氪里看到吉利集團的幾乎所有最新的技術,包括當時的浩瀚架構、威睿的電機和電池 Pack 等。如今,威睿的能力遠不止電池 Pack,極氪 007 所用的金磚電池,正是威睿的最新產品。威睿還在去年推出了 800V 的集成電驅系統,搭載在極氪 24 年的全系車型上——這是極氪能在降低車價的同時穩住整車毛利的原因之一。
此外,吉利研發的 SiC 四電機驅動系統被用于極氪 001 FR。如今,吉利中歐研發中心 CEVT 還在為極氪研發 SEA 浩瀚架構下更高級的 SEA-M 架構,可以接入 L4 級以上的智能駕駛系統。可以說,在 20 萬元價位,極氪成為了吉利新技術的載體。現在,在 10 萬元這個價位段,主角變成了吉利銀河。CEO 淦家閱在發布會上表示,吉利銀河 E5 是吉利協同全球研發能力,整合全球化標準、全球化技術,面向全球用戶的“智能精品車”。具體來看,吉利銀河 E5 不僅首發了全新的 GEA 架構,還集合了吉利自研的 G-TCS 防滑系統、神盾短刀電池,以及 11 合 1 電驅。
吉利稱得上是“架構世家”,目前吉利體系主要有四大架構,主打高端的 CMA、入門的 BMA、純電的 SEA,以及沃爾沃的 SPA,而最新上市的銀河 E5,用的則是「耗時 5 年、耗資百億」的全新架構 GEA——這個架構最大的特點就是集成化,是一個將座艙空間最大化的前驅電車平臺,E5 能有這么大的座艙空間,多虧了它。今年北京車展上那輛銀河星艦,便是提出這一架構的概念車型。
神盾短刀電池則是在今年 6 月剛剛發布的全新產品,采用了高耐熱隔膜,高安全電解液和自熔斷技術,不僅能通過海水沖泡、26 噸碾壓、側柱碰、95 式步槍擊穿實驗,還能夠在用戶高感知的充電方面帶來體驗優勢。從數據來看,神盾短刀電池的能量密度高達 192Wh/kg,容量為 60kWh 的電池可以為 E5 提供 530km 的續航里程(CLTC)。充電倍率達到 1.8C,Soc 30%-80% 只需要 20 分鐘。以絕對的空間為基礎,加上新技術和 Flyme Auto 帶來的越級智能體驗,吉利銀河成功讓一輛 10 萬元的緊湊型純電 SUV,從“剛需車”變成了“改善車”。
今年上半年是汽車行業很多朋友感受到的最卷的半年,一邊是加班裁員,一邊是銷量上漲,幾家歡樂幾家愁,我們不禁在想,汽車行業這是怎么了?從個人微觀的角度看,老李今年上半年也是一樣,整個二季度,最大的感觸就是焦慮,老李帶著行業如何發展的問題拜訪了很多企業,慢慢建立了更強的行業認知,半年走完后,感覺沒那么焦慮了。
要說起行業認識,還要從財報說起,所有的經營活動都體現在財報上,如果有朋友否定,那么大概率財報好不了,這是焦慮的根源。時間已經過半,老李結合半年銷量和一季財報說說吉利汽車是怎么給予大家信心的。
03 銷量玄機
從上半年銷量看,包括吉利汽車在內的國內大多數車企都是成功的,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累計銷量95.57萬輛,同比增長41%,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2.02萬輛,同比增長117%。
從一季度財務看,吉利汽車營收523億元,同比增長56%,毛利達71.5億元,同比增長達51%,凈利潤15.61億元,同比上漲119%,總現金水平達394億元。在激烈競爭的一季度,凈利潤的增長率能超過營收和毛利,說明企業在經營上著實展開了不少調整。
按照全年規劃,吉利上半年整體銷量為95萬輛,已完成原定目標190萬輛的50%。基于對下半年的良好預期,吉利將原定全年目標上調至200萬輛,很多人分析說這體現了吉利的信心,但按照市場規律,后半年的銷量實際是高于前半年的,如果到年底吉利銷量遠高于200萬輛,也在情理之中。
通過一季度財報,我們也能看到吉利的隱憂和戰略的調整。這不是壞事,而是下一階段的發展蓄勢所必須經歷的階段。
第一個是毛利率問題,吉利一季度的整體毛利率為13.7%,同比、環比均出現下滑,但幅度不大。老李認為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價格戰影響導致了部分車型售價降低;二是因為新能源汽車銷量比例上升攤薄了毛利。在業績說明會上,吉利CFO表示,由于降本節奏差異,該部分成果預計體現在二季度財報中,大家對半年報的毛利率可以有所期待。
第二是新能源車銷售進度較全年目標仍偏慢,上半年,吉利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了32萬輛,但相比全年 81 萬輛的目標僅完成了40%,主力車型銀河L7和領克08相比去年月銷上萬的成績都有所回落,后半年的新能源車型以純電為主,不容易走量。
外部來看,新能源車的龍頭效應更加明顯,比亞迪在DM-i 5.0技術加持下開啟了新品周期,長安汽車新能源產品節奏也在提速,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如何保持自我的節奏,如何在行業占據有利的位置,是吉利后半年的重要話題。
其實,后面兩個問題不僅是吉利的隱憂,更是行業的問題,現在的行業競爭遠比前兩年更加嚴峻,過去,我們說是新勢力的大浪淘沙,現在,行業的傳統龍頭企業,甚至是年銷量超過百萬的龍頭企業,都在開始準備下一階段的市場競爭。
04 結語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判斷,2024年車市發展會有一些新的特點,,產業競爭格局進入深度重塑期。2024年行業洗牌會加速,一部分企業有了成長的機會,而對一些企業來說日子會更加難過,這就是市場。
在常用長跑來比喻造車的當下,車企之間的競爭又何嘗不是相似的道理。尤其在競爭最為擁擠、產品力最卷、同質化最為嚴重的主流市場,那些能夠做到在別人“帶節奏”的時候,自己也能跟得上,并且還在各方面具有足夠優勢的企業和產品,才能跳脫同質化競爭,并且將優勢保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