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鋅財經 孫鵬越
編輯 | 大風
一貫在歐盟唯唯諾諾的蘋果公司,又雙叒叕在中國重拳出擊了。
最近幾個月,蘋果公司因為“蘋果稅”的問題,先警告騰訊,又威脅字節跳動,不斷施加壓力度,要求它們對微信、抖音作出根本性改變。
憑借iPhone在手機市場的市場獨大,蘋果公司在應用商店App Store中抽15-30%的作為傭金,再將剩下的資金轉給相應的APP開發者,俗稱“蘋果稅”。
但小程序的廣泛使用,逐漸撕開了“蘋果稅”的防御,讓不少中小廠商得到了喘息機會。
這下蘋果公司可不樂意了,強勢要求騰訊、字節跳動“堵住漏洞”,否則就暫停微信和抖音的軟件更新。
蘋果稅,漫長的對抗史
這一次的“拒繳蘋果稅”事件,已經足足纏斗了三個月之久。
最早的起因是今年5月,蘋果警告騰訊稱,它可能會拒絕微信的必要更新,除非騰訊刪除迷你游戲開發者用來在蘋果平臺外接受付款的鏈接。
6月,蘋果又再次警告字節跳動,除非字節跳動也能封堵類似的支付漏洞,否則它不會接受抖音的更新。
到了8月,蘋果又一次向騰訊、字節跳動施壓,要求兩家公司“封堵漏洞”,不準把用戶引向外部支付系統,從而規避30%的蘋果稅。如果不修補漏洞,App Store將拒絕微信和抖音后續上架更新。
對于蘋果的強勢態度,騰訊不予置評,字節跳動也未就此置評。
2008年App Store成立以來,蘋果就向全世界的軟件商征收蘋果稅,距今為之已經足足有16年的時間。
第三方數據統計機構Sensor Tower發布報告顯示,2023年,蘋果稅的全球收入約223.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608億元,其中,中國市場貢獻了超過400億元。
如此巨額的稅費,自然引起了全球范圍的抗議。其中,歐盟地區就是“反蘋果稅”的領頭羊。
在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制定的《數字市場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以下簡稱DMA)正式實施。強制性要求估值為800億美元且在歐盟范圍內每月有4500萬活躍用戶的科技公司,它們必須允許用戶安裝第三方應用程序,并且外部開發人員可以平等地訪問應用程序和服務的核心功能。
DMA要求蘋果在歐盟的蘋果稅率從30%降至17%,且iOS需在歐盟地區開放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應用商店、互聯網下載應用等功能。
面對歐盟地區的集體抵制,蘋果首次低下了高傲的頭,做出了歷史性的讓步。允許用戶在App Store以外的平臺下載東西,并且以前30%的抽成降低為17%,幾乎相當于腰斬。
但是,這些政策,只限于歐盟地區。
中國市場、美國市場和其他市場,依舊是保持著原本的蘋果稅力度。甚至,中國市場的蘋果稅額度冠絕全球。
據互聯網信息透露,目前蘋果稅政策根據地區不同,價格也不同。其中,中國市場最高征收30%、美國市場27%、歐盟市場17%、日本和韓國市場則為26%。
中國市場拿著最高的稅點,貢獻超過400億元,令人乍舌。
騰訊VS蘋果公司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除了歐洲之外,在美國本土,蘋果也面臨著不小監管壓力。今年3月,美國司法部聯合15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一同對蘋果公司提起反壟斷訴訟,指控其壟斷或試圖壟斷智能手機市場。
到了6月,美國內華達州、華盛頓州、印第安納州和馬薩諸塞州也加入了針對蘋果的反壟斷訴訟中,共計有20個州指控蘋果。
在日本市場,也在效仿歐盟DMA推出的新法案《智能手機特定軟件競爭促進法》,近日獲得日本參議院通過。
根據新法案要求,被列為“指定提供商”的經營者不得阻止第三方提供商提供自己的應用程序商店、不得阻止應用開發者使用第三方支付系統、不得歧視或不公平地對待應用程序開發者。該法案預計將于2025年底生效。
當然,被列為“指定提供商”的,除了蘋果,還有谷歌。
蘋果稅被各國政府當做“典型”來處理,直接影響1608億元的現金牛,蘋果自然是不干。于是它們對于中國市場的蘋果稅,一直處于小心保護的狀態。
對于蘋果的“霸權行為”,國內互聯網大廠也是不干,騰訊就曾多次和蘋果發生直接沖突。
在2017年,蘋果就認定微信公眾號的打賞,是“虛擬支付”的一環,所以也要征收30%的蘋果稅。
但騰訊則表示打賞的錢都給了作者,這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饋贈,沒有獲利,就不屬于商業行為。
雙方各執一詞,最終騰訊直接關閉掉了iOS版的打賞功能,引來了國內的一大波熱議。
兩個互聯網巨企的直接較量,還是由最高層來解決。最終,庫克訪華期間,特意到訪了騰訊,雙方最終各退一步。
公眾號打賞重新上線,改名為“喜歡作者”,蘋果也不再對其征稅。
征稅,是市場普遍現象
雖然蘋果征稅讓千夫所指,但在目前的智能機市場環境下,也是普遍趨向。
誰掌握了終端,誰就有了征稅權。
華為、OPPO、vivo、榮耀為首的國內安卓手機品牌,壟斷了國內60%左右的手機市場,它們共同建立起“硬核聯盟”,統一對應用商店的游戲業務,實施50%左右的抽成比例。
小米雖然沒加入“硬核聯盟”,但在游戲渠道分成上也使用50%的抽成比例。
這也是國內安卓手機品牌對蘋果的一次“效仿”,借助壟斷了國內60%手機市場的絕對權力,強行向游戲廠商征稅。
對于如此高昂的“硬核聯盟稅”,騰訊在今年6月公開抵制,讓其手游項目《地下城與勇士:起源》不再上架部分安卓平臺的應用商店。
除了騰訊之外,中國手游三巨頭其他兩個,網易和米哈游同樣對硬核聯盟動手了。在2020年和2023年相繼退出硬核聯盟的應用商店。
雖然硬核聯盟逐年勢弱,但還是有新的系統、新的玩家試圖開啟新的一波“XX稅”。
最有可能的一個,就是華為的“鴻蒙稅”。
因為眾所周知的緣故,華為被迫無法使用安卓系統,轉而研發Harmony OS,也就是鴻蒙系統。
作為獨立的新系統,Harmony無限接近iOS的市場地位。等到鴻蒙系統完成搭建,那么華為就可以跳過硬核聯盟,單獨成立一個屬于自己的“鴻蒙稅”。
在當下,不論是蘋果稅、安卓稅、硬核聯盟稅,還是有可能出現的鴻蒙稅。市場已經逐漸形成了:“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賬。”
大廠的錢,可以不要,但小廠的錢,必須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