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肖明超-趨勢觀察
巴黎奧運會雙人10米臺的賽后采訪中,17 歲的跳水新星全紅嬋在鏡頭前展示粉絲送的“絲帶痛包”(絲帶裝飾的包包)。在攝像機面前,她模仿包上印著她大頭照的“吧唧”(徽章),做了一個嘟嘴的表情。
全紅嬋已經不是第一次帶著滿是小玩意兒的包包出場。有視頻拍到過她身背黑色雙肩包前往巴黎奧運會的場館,背包上掛滿了各種玩偶。網友們見狀紛紛調侃,戲稱全紅嬋的背包上“掛了10KG動物”,這些讓運動員都為之著迷的小掛件到底有什么魔力呢?它們又是如何成為消費市場上的“寵兒”?品牌又該如何把握這次的“新風口”呢?
01 時尚圈奢牌爭相復興“包掛”
包袋掛飾的潮流起源于“松弛感”。最早裝點手袋的 “鼻祖”,是時尚偶像 Jane Birkin,她也是愛馬仕Birkin Bag的命名來源。她裝點鉑金包的方式十分隨意 —— 使用各式貼紙、珠子、絲帶甚至涂改液。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一種松弛感,幾十年后,包括設計師在內的許多人依舊在效仿她的做法。
在今年近幾季的秀場上,眾多奢侈品品牌不約而同地有意復興“包掛”單品。不過,這些奢侈品品牌的“包掛”并不便宜。例如,Loewe和Bottega Veneta推出棕櫚樹和蝦形狀的皮革吊飾和鑰匙圈售價近4000元,Miu Miu的彩色尼龍繩結掛飾也定價4950元。
(圖源:LOEWE官網)
由于消費者對花錢的態度變得更加謹慎和冷靜,大家開始更關注產品真實價值和實用功能。所以更多的消費者選擇購買工廠平替或者自行DIY。越來越多人的加入自然而然地推動了“包掛”的玩法,除了貴出天際的大牌尼龍繩結、皮革吊飾外,售價百元上下的IP毛絨公仔、鑰匙扣、耳機包、卡套等各種物品成為消費者更普遍使用的“包搭子”。
02 “包掛”到底有多火?
在小紅書平臺上,“包包掛件”的話題擁有超5億次的瀏覽量,眾多用戶分享自己千奇百怪的包掛搭配。這些分享不僅展示了包掛的多樣性,還激發了更多用戶的購買欲望和創作靈感。
在各類掛件中,毛絨公仔火爆程度最為突出。
從星黛露到玲娜貝兒,JELLYCAT毛絨動物等掛件,還有平價的卡皮巴拉等網紅角色,以及二次元們熱衷的各種“我推”(喜歡的動漫角色)。去年夏威夷限定“黑皮HelloKitty”掛件意外在社交媒體走紅,迎來潮流翻身。鐵打的包搭子,流水的大熱款。
泡泡瑪特去年10月首次推出的“LABUBU”搪膠毛絨掛件在韓國女團BLACKPINK成員LISA的推薦下爆火海內外。此外,迪士尼、三麗鷗、JELLYCAT、Baby Gund、名創優品等更多品牌的毛絨掛件也都成為明星同款。在不少消費者眼中,毛絨公仔“包掛”不僅是掛件,更是與自己最親密的“娃”。因此,消費者們不但會專門購買防塵袋避免自己的“娃”弄臟,還衍生出為玩偶角色搭配各類定制化的服飾、配件。
(圖源:小紅書)
可以說,這種新形式的“帶娃出街”正在成為時代的流行趨勢。
03 包掛爆火的趨勢啟發
現如今,包掛因為種類之多,已經發展成了“時尚版MBTI”,流行的程度更是超乎預期,那么其火熱背后可以看出哪些對行業的趨勢啟發呢?
趨勢一:品牌抓住時尚潮流實現市場飛躍
在各路明星、博主乃至造型師的社交媒體影響力下,包掛已成為讓人忍不住躍躍欲試的新造型, 如Dua Lipa、周雨彤展示包掛的圖片刷屏社交網絡。
(圖源:小紅書)
社交媒體如小紅書等平臺上的熱門話題和明星博主的示范效應,推動了包掛文化的普及和傳播。
品牌們更是及時洞察到潮流趨勢,如Balenciaga、Miu Miu等更是抓住這一時機,通過推出各種精美的包掛產品,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并帶動了整個市場的熱潮,引領了包掛復興之路。除了這些奢侈品品牌,三麗鷗、JELLYCAT、Baby Gund、名創優品等品牌,更是推出與IP相結合的毛絨公仔包掛來追趕時尚潮流。
(圖源:MiuMiu官網)
這股風潮從名人代言,演變為一種成熟的配飾趨勢。夸張到部分單品一分鐘售罄,甚至形成了二級流通市場。在交易平臺上,相關首發產品幾度全線斷貨狀態。可以說這是人造現象,利用的明星流量有意為之,也可以說這是一次品牌抓住時尚潮流趨勢,利用產品創新的大獲全勝。
而近年來,復古風已經成為時尚界的一種趨勢,隨著國潮文化的興起,消費者對于本土品牌的認可度逐漸提高。回力飛躍鞋作為具有代表性的國產品牌抓住時尚界的潮流,用簡約復古的設計風格抓住年輕人的審美趨勢而再度出圈。千禧風、Y2K風格以及CCD相機的流行,正是反映了年輕消費者對復古元素的追捧。諾基亞3210的回歸,以其獨特的復古設計和朦朧拍照效果,成為年輕消費者追求個性與時尚的新寵。
(圖源:回力官網)
顯而易見,品牌抓住時尚潮流是再度出圈的關鍵要素之一。時尚潮流是消費者關注與追求的焦點,它代表了當下的審美趨勢、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的變遷。一個能夠敏銳捕捉并巧妙融入時尚潮流的品牌,往往能夠迅速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趨勢二:文化的跨界融合,重塑品牌競爭力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日益頻繁。時尚界也不例外,包掛的設計靈感往往來源于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如中國傳統的結藝、日本的和風元素、歐美的復古風情等。這種跨界融合不僅豐富了包掛的設計語言,也讓年輕人在佩戴過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圖源:小紅書)
同時,一些品牌還通過與藝術家、設計師的合作,推出限量版或聯名款包掛,進一步推動了時尚與藝術的結合。
對品牌而言,全球文化元素的融合與跨界合作有著諸多的好處。品牌只有加強對全球不同文化的深入洞察和理解,認識到每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才能精準地把握消費者的文化偏好和情感需求,從而設計出更具吸引力和共鳴的產品。
同時跨界融合為品牌提供了無限的設計靈感。品牌應鼓勵設計師打破傳統界限,勇于嘗試將不同文化元素、藝術風格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產品。這種創新設計思維不僅能夠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能增強品牌的差異化優勢。品牌只有抓住這些機遇,才能實現品牌的長期發展和繁榮。
趨勢三:產品社交力為品牌大大加分
相比動輒上萬的大牌包袋,包掛物美價廉,常換常新,給生活帶來新鮮感和小情趣。
正因為包掛便宜好換,能夠給人們提供穿搭新鮮感,時髦精們正在通過更改包掛來與當日造型呼應,讓包袋掛件成為每日裝扮的一部分。
同時包掛作為配飾的一種,能夠展現個人的風格和喜好,熱門包包“撞款”的幾率很大,但是通過不同掛件搭配,就能表達自己獨一無二的審美。所以消費者不僅會用包掛來日常搭配,更會用它表達自己的獨特品味和個性。使得在社交場合中,包掛也成為了一種社交貨幣,讓品味一致的年輕人彼此產生共鳴。
可愛尤物、有存在感、可曬可分享,更容易DIY使之風格化,“收藏多年的娃(玩偶),終于有機會炫起來的感覺”——這不是社交密碼,這是社交明碼。
(圖源:小紅書)
從包掛爆火背后的社交屬性來看,品牌更應該重視如何通過產品設計讓用戶能夠表達自我,無論是通過獨特的款式、顏色還是可定制的元素,如何讓產品不僅可以成為興趣愛好,還能成為與他人交流的話題。品牌們只有考慮到這些,才有機會撬動年輕人的錢包。
趨勢四:“情緒價值”成為品牌飛升秘籍
Z時代和千禧一代正在成為“情緒經濟”消費的主體。“除了香氛、黃金品類,今年以來,平臺上的潮流盲盒、玩偶產品銷量也在飛速增長,其中“95后”用戶為主要消費人群。
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年輕人常常感到孤獨和焦慮,療愈悅己經濟也隨之興起。人們越來越注重自我關懷與情緒滿足,而毛絨玩具則成為了他們尋求安慰和陪伴的不二之選。
「玩偶」形式的包掛,通常具有強烈的情感意義,有陪伴屬性,并能通過它們的存在提供情感上的安慰。也有一部分包掛是「文字」,是當代年輕人“與其內耗,不如發瘋”的超前精神狀態的體現,是時代洪流中一種群體性情緒釋放的需要。
(圖源:小紅書)
而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商機。這一代消費者對精神性消費需求將愈發看重,消費中的情緒滿足、感官愉悅和自我建構成為消費者關注焦點,而以動漫、游戲、表情包等為代表的形象IP的商業機會也正在于此。
在當前的消費時代,情緒價值已躍升為推動市場前行的核心動力。挖掘消費者的情緒需求,用不同方式去為產品注入更多情緒價值,突破同質化,才是走出卷產品僵局的新的機會點。
當商家、消費者都在追求情緒價值,那么它是否就不稀缺了?
當然不是,因為用戶某種情緒資源獲得極大的滿足之后,往往就會產生新的需求,所以商業賽道上給予消費者情緒價值,一定會是持續的,只是存在著差異化創新的問題,所以不僅要及時關注情緒價值,更要對其進行不斷地創新。
同樣情緒價值的需求從來都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屬,而是涵蓋各個年齡群體,越來越多中老年人表現出高品質消費、心態年輕化的意愿。如今,各行各業在自我更新中與消費者雙向奔赴,更加注重打造出差異化的品牌定位和獨特風格,為消費帶來持續的新鮮感、幸福感、滿足感。
在消費者需求多元化的巨大商機下,還存在對各家品牌守住流量和實現長紅的挑戰。期待商家能夠更進一步地把握人們消費觀念、行為與偏好的變化,挖掘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和痛點,持續創新與拓寬產品邊界、豐富消費場景和體驗,重塑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