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2024年8月9日,界面新聞主辦的“大咖聊營商”系列研討會第一期在上海報業集團舉行。
“大咖聊營商”系列研討會由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指導、界面新聞主辦,匯聚了國內17位各領域前沿專家,在法律、金融、人力資源、土地儲備、城市建設、環境保護、電力、水務、通信等9個方面圍繞展開探討。
首期“大咖聊營商”研討會聚焦營商環境中 “要素投入”這一關鍵主題,與會嘉賓分別從獲取經營場所、勞動就業、金融服務、公共設施服務四個指標方向進行熱烈討論。
在金融服務專場,漢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金融合規及ESG新媒體“一川LAW”“律懿ESG”主理人權威以“金融角度看營商環境優化的新進展”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

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B-READY中,關于金融服務重點關注三個維度的指標,一是商業貸款、擔保交易、電子支付和綠色融資法規及執行質量,二是信貸基礎設施中信息的可及性,三是享受金融服務的實質效率。
權威表示,國家金融立法和監管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這些年金融服務越來越規范、立法越來越成熟。權威舉例稱,在商業貸款的監管中,BR評估體系重點關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規則。
今年4月,反洗錢法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圍繞明確法律適用范圍、加強反洗錢監督管理、完善反洗錢義務規定等內容,對相關制度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按照“風險為本”原則強化反洗錢監管。
在電子支付行業,權威指出,中國將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重新劃分為儲值賬戶運營與支付交易處理兩類,這一立法業態也與國際通行的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規則高度接軌。
在綠色金融領域,今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對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作了全面部署。權威表示,中國對于銀行保險機構的綠色金融、ESG合規的法律要求愈加完善,對環境、社會和治理理念的關注在監管框架中日益彰顯。
在隨后進行的圓桌對話,多位專家就商業貸款、擔保交易、電子支付、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細分領域深入探討,共同為金融業營商環境的發展建言獻策。

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合規部副總經理李彧在談及中小微企業擔保交易時表示,中國對于中小微企業的動產擔保已有較為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
李彧指出,因為動產是中小微企業能夠獲取金融服務的主要依據和憑借,所以動產擔保制度也是降低融資成本、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保障,中國的法律體系一直以來都特別重視擔保制度,特別是動產擔保制度在金融服務當中的應用。
在此前的營商環境評估中,中國在動產讓與擔保和未來財產擔保權益方面,還存在一些缺失。“我們的規則以前不是沒有,是不太明確。”李彧表示,但隨著《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的出臺,我們已經有了明確和完善:一是擔保法律制度體系的健全,包括民法典、司法解釋、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辦法;二是有關讓與擔保的內容在司法解釋中予以明確;三是關于未來資產的擔保,我們已經有了相關規定;而且在上次評估后,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通過系統建設,逐漸確立完善了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體系,我們需要充分向世行展現中國在法治建設上的成果。
電子支付是首次進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體系中。
在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規和公共事務部政府事務高級專家楊德森看來,這是因為在新冠流行時期,大家注意到電子支付在金融、貿易活動中的重要性。同時,在世界經濟放緩態勢下,全球主要經濟體就跨境支付的合作達成共識。
楊德森表示,B-READY中涉及電子支付的一共是18個指標,12個是評估電子支付良好監管實踐的指標,包括風險管理、客戶資金保障、費用條款和條件的透明度、可靠的追索權和爭端解決機制、互操作性和促進競爭五個方面;另外6個是評估電子支付服務效率方面的指標,主要是涉及成本、時間、使用水平、性別差距等四個方面。
楊德森認為,中國在風險管理、客戶資金保護、追索權和爭端解決機制等指標上具有優勢。
以風險管理為例,B-READY對于風險管理評估的是網絡安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這三種風險。但中國的電子支付監管更進一步,將網絡安全風險拓展到信息科技、交易安全、客戶信息安全等多個風險維度,將流動性風險與清結算風險、業務連續性管理相結合。
2024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接連發布多份企業融資相關文件,例如實施“融資暢通工程”,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供應鏈企業金融服務政策等。
民生銀行上海分行公司部總經理、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研發專委會主任孫健表示,中小企業融資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近些年來,中國特別是上海中小企業融資可得性、可及性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孫健拿出了一組數據,截至2023年末,上海普惠小微貸款余額超過萬億元,普惠貸款戶數超80萬戶,中小微首貸戶超2.7萬戶。普惠貸款平均利率4.21%,較年初下降0.52個百分點,為企業節省近60億元。
“這種趨勢還會延續。”孫健表示,各商業銀行也推出了不少金融創新舉措,例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無還本續貸等,持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供應鏈金融業務、數據風控、盡職調查等都是規避風險的有效路徑。
孫健指出,中小企業融資是一個雙向奔赴、多向奔赴的過程,有了好環境,企業打鐵仍需自身硬,需要更好地抓住政策,準確把握發展規劃、管理模式、市場經營每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