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經濟e線
今年來債券市場發行火爆,各家基金管理人產品申報熱情高漲,但隨之而來的是,債基申報出現大量積壓。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8月9日,按成立日期計算,年內新成立債券基金235只,累計發行份額達5867.91億份,其發行占比持續走高。按今年來新成立730只基金累計募集份額7286.89億份計,前者占比已超過八成,高達80.83%,再度創下歷史新高。
在2022年和2023年的相對高點,全年債基發行額合計分別為9973.69億份和8192.5億份。同期,全市場新成立基金發行份額累計分別達14916.58億份和11495.39億份,前者發行占比分別為66.86%和71.27%。

來源:Wind
若按單只基金發行規模從高到低排序的話,年內募集規模超過70億份的基金全部被債券型基金所包攬。與此同時,今年來266只股票型基金和168只混合型基金分別僅募集732.7億份和488.29億元,合計約1220.99億份,其平均募集份額分別僅有2.76億份和2.92億份。
無疑,在規模導向驅動下,各家管理人申報債券型基金的數量也急劇增加。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8月9日,年內新申報的債券型基金多達396只,而去年同期的數量為341只。不過,從受理進程來看,自國壽安保悅鑫90天持有期債券型基金、興業福盛債券型基金、招商資管睿豐三個月持有債券型基金、東海啟衡債券型發起式基金等4只債基于7月26日獲受理以來,尚沒有新申報產品獲受理。期間,另有15只債基提交了申請材料。其中,有10只為8月新申報的債基產品。
有機構人士透露,近期債基審批放緩,或為配合央行保持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相較于理財,公募基金具備利率債交易優勢,但若持續發行債基以買入長債進行交易,或繼續壓低長債利率,從而減弱“保持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的政策效果。
獲批產品激降至個位數
據新經濟e線調查,在今年來新申報的近400只債基中,獲監管部門審核通過的產品數量卻寥寥無幾,激降至僅個位數。反觀去年同期新申報的債基中,僅去年3月至7月末的4個月時間里,多達51只年內新申報的債基即獲審核通過。
Wind統計表明,截至2024年8月9日,不包括山證資管匯利一年定期開放式債券型基金和博時富發純債基金這2只因為變更注冊獲批的產品在內,年內新申報產品中,順利拿到發行批文的債基合計僅有6只。其中,農銀金澤60天持有、國壽安保泰寧利率債、金元順安乾盛利率債、路博邁安航90天持有、路博邁中高等級信用債等5只產品已相繼成立,僅浙商匯金聚悅利率債這1只產品發行延期。
8月9日,浙商資管發布公告稱,浙商匯金聚悅利率債基經證監會2024年5月31日證監許可[2024]877號文《關于準予浙商匯金聚悅利率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注冊的批復》準予注冊,已于2024年7月10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4年8月9日。根據募集情況,為充分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根據有關規定,公司決定將基金的募集期延長至2024年8月14日。
在年內新申報且已獲批發行的5只債基中,國壽安保泰寧利率債和金元順安乾盛利率債2只產品的募集規模均接近60億元,分別達59.95億元和58.98億元。此外,農銀金澤60天持有的募集份額也有25.26億份。而路博邁安航90天持有和路博邁中高等級信用債則分別募集了23.67億份和2億份。
可以看出,今年來發行或成立的債基,絕大多數消耗的是以往年度的發行批文。在基金發行鏈條中,由于基金申報后需要等待審批,通過審批拿到批文后才進入發售環節,發售之后才是新基金成立。這幾個環節之間的時間跨度,從快到數月或慢到一年不等。對此,有市場人士指出,此舉應該是管理部門根據目前市場環境變化,基于“股債平衡”思路做出的產品策略調整。
另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8月9日,目前仍處發行期的基金共計有86只,債券型基金占據20只,分別包括中長期純債基金、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混合債券一級基金、混合債券二級基金等。
其中,發行期最短的格林30天滾動持有和興業恒悅180天持有分別僅有5天。8月9日,格林基金發布公告稱,格林30天滾動持有經證監會證監許可〔2024〕770號文準予募集注冊批復,并已于2024年8月5日啟動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4年8月16日。根據相關規定以及本基金實際募集情況,公司決定提前結束基金的募集,將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2024年8月16日提前至2024年8月9日。自2024年8月10日(含當日)起,不再接受投資者對本基金的認購申請。
新經濟e線獲悉,若按今年來管理人債基申報數量排序的話,銀華基金為最多,旗下多達12只產品提交了申請材料,主要是持有期債基為主,期限分別包括30天、90天、120天、180天不等,其申報日期均在今年上半年。截至目前,公司尚有2只產品尚未獲正式受理,分別為銀化順誠債基和銀華季季樂90天滾動持有。緊隨其后的為華夏基金和永贏基金,各有10只產品上報;此外,匯添富基金和國泰基金旗下也各有9只債基已申報。而其他頭部管理人中,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工銀瑞信基金也各有7只債基已上報。
中長久期管理面臨考驗
新經濟e線注意到,近日有市場消息稱,近期監管部門要求新批的債券型基金要出具久期不超過兩年的承諾函,目前主要針對頭部基金公司。不過,有公募機構人士對媒體證實稱,“其實不僅僅頭部基金公司,不少中腰部基金公司也接到了這樣的通知。”另有公募機構人士透露,公司近期新上報了一只債基,并已按監管要求簽署了承諾函,承諾公司將會在久期運作方面加強控制。
債券基金月度成立統計
來源:Wind
究其原因,前期債市漲幅明顯,市場情緒比較高漲,但同時長端風險也在逐步積累。有市場人士認為,從以往歷史經驗觀察,中長債基3年以上的久期往往意味著行情進入偏尾聲階段。然而,近期市場卻在高久期位置又迎來一輪凌厲的行情,久期高位續升。超預期降息固然是重要催化劑,機構在高位繼續拉久期的底氣或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負債端穩定性強化、資產供給久期上升、連續低利率環境的加久期“慣性”、居民和企業長久期資產的重配置傾向。這使得“3年”這一久期的歷史經驗頂點不斷被挑戰,以“3年”作為市場拐點信號的有效性下降。
有券商研報指出,中長期、短期債基久期拉長。截至8月4日,全市場債券型基金資產凈值為10.64萬億元,環比上升0.11%,其中中長期純債型基金環比上升0.09%。從該周交易日情況來看,中長期純債基金久期拉長,均值為3.33年,處在近一年10%-25%歷史分位;短期純債基金久期拉長,均值為0.95年,處在近一年10%-25%歷史分位。
此前,連續的債牛環境向投資者提供了多年的安全回報,債基凈值持續新高和回撤較短使得基金持有人在應對波動時能以更平穩的心態和操作面對。自2023年二季度以來,債基負債端的穩定性明顯提升,表現為份額環比增速波動區間明顯收斂。穩定的負債端隱含著久期上升,為資產端加久期提供了信心。
另據新經濟e線了解,一級市場發行期限也節節走高,今年7月超長信用債維持高供給,單月發行1531億元,占信用債整體的比例也提升到了12%。期限分布上,超長債發行仍以10年期為主,7月10年期信用債超1000億元。
今年1-7月,超長信用債以累計發行5985億元,接近2023年全年發行量的3倍。7-10年債券發行規模占比較去年上升1.6個百分點至10.1%,發行結構向2020年靠近。發行期限走高帶動全市場債券資產久期上升,以指數為代表,中債綜合指數久期較去年底上升0.4年,僅7個月的升幅就超過過去三年的全年水平。
不僅如此,在低利率環境中,久期策略亦有持續抬升傾向。如日本90年代利率下行過程中債基持倉久期的變化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標尺。日本的債券投資基金按目標久期劃分為中期債券投資基金和長期債券投資基金。在90年代的利率下行過程中,長期債券投資基金的規模快速攀升,在兩者中的占比從30%左右上升至70%左右,反映了投資者對于長久期資產的偏好。按照日本中期債券基金5年、長期債券10年作為目標久期,測算底層投資者資產配置久期的變化幅度,在10年間,日本中長債基投資者整體持倉久期提升幅度接近40%,平均每年提升3.4%左右。
短期來看,降息后利率連續快速下行,微觀交易情緒處于高位,機構止盈意愿有所上升,疊加久期接近前期高位,市場波動或加劇。不過,考慮海外風險傳導的可能,如果后續央行對曲線的調控暫時按兵不動,則市場預計繼續快速在各期限間輪動尋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