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龐宇
近日,包括牧原股份(002714.SZ)、溫氏股份(300498.SZ)、新希望(000876.SZ)在內的十余家上市豬企陸續披露7月份生豬銷售簡報。受益于豬價持續上揚,三季度的首月,各大豬企銷售收入均實現環比增長。
生豬銷量排名第一的牧原股份“量價齊升”,其商品豬銷售均價近一年半以來首次突破18元/公斤,帶動收入環比大增超20%,據測算,公司7月份單月利潤超過30億元。溫氏股份、新希望雖“價漲量跌”,但也實現收入環比小幅上揚。
當前生豬行情已步入新一輪上漲階段。下半年豬價上漲空間有多大,養殖戶們能否實現全年盈利?界面新聞記者通過采訪生豬養殖行業專家及上市公司,獲取一些答案。
牧原股份單月利潤超30億元
8月8日晚新增4家上市豬企發布銷售簡報后,截至目前,A股已有13家公司披露7月份生豬銷售數據。
可以看到,隨著生豬銷售均價進一步上漲,各大豬企當月銷售收入均實現環比增長。

以表現最為突出的“養殖大戶”牧原股份為例,當月共計銷售生豬615.8萬頭,環比增長22%;實現銷售收入134.05億元,環比增長25%。
7月份,牧原股份商品豬銷售均價18.30元/公斤,相較6月的17.73元/公斤,上升約3個百分點。這是其自2023年1月以來商品豬銷售均價首次突破18元/公斤,達到近一年半的最高。
生豬銷量排名第二、第三的溫氏股份、新希望,盡管7月銷量環比有所回落,但仍依托豬價的上漲,實現收入約3%左右的小幅上揚,當月銷售收入分別達到53.43億元、23.91億元。這2家公司的毛豬、商品豬均價在牧原股份之上,每公斤分別達到18.95元、18.80元。
除上述三大行業龍頭外,ST天邦(002124.SZ)、大北農(002385.SZ)、唐人神(002567.SZ)、正邦科技(002157.SZ)、金新農(002548.SZ)等一眾公司,也乘著生豬銷售均價上漲的東風(盡管ST天邦略顯例外,環比微跌3%),實現了銷售收入7%至40%的環比增長。
當前生豬行情已處在新一輪上漲階段。
“本輪生豬價格是從今年5月份開始出現比較明確的回暖”,卓創資訊生豬市場分析師李晶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這一輪豬價的上漲主要是因為2022年11月至2023年全年豬價下行帶來的大面積虧損,推動養殖戶主動減產,以及去年四季度北方部分地區發生豬病,導致母豬大比例減產,從而導致了供應端缺口的擴大。這些因素也是本輪豬價上漲的主要支撐點。
除了生豬價格回暖外,養殖成本下降也是企業盈利的重要原因。
李晶表示,“今年豬企的養殖成本整體來說低于去年,因為今年飼料的價格有所下行,所以在養殖盈利這塊,今年無論是大的集團公司,還是中小廠或者散養戶,整體養殖盈利都有明顯的上升。”
以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兩大行業龍頭為例,隨著今年以來飼料成本的下降,兩家公司的養豬成本均呈下降趨勢。
牧原股份證券部相關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7月份的生豬養殖成本還在核算中,應該會低于14元/公斤,較6月份進一步下降。希望今年年底養豬成本能夠達到13元/公斤這樣一個水平。”
牧原股份6月份的生豬養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4元/kg左右,相比今年1~2月平均生豬養殖完全成本下降約1.8元/kg,相比于2023年全年平均的15元/kg下降了1元/kg左右。
若不考慮其他因素,按7月份615.8萬頭的生豬銷量(標準體重120公斤/頭)、18.30元/公斤的銷售均價計算,牧原股份每售1公斤豬肉約賺4.3元,公司7月份單月利潤超過30億元。
溫氏股份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表示,其6月、7月的養殖成本數據“將在發布半年報之后統一進行披露”。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公司肉豬養殖綜合成本降至14.2元/公斤左右。
由于生豬養殖行業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特征,一般而言,行業內公司的業績也會隨著豬周期上下波動。
熬過“史上最長虧損周期”后,伴隨著市場景氣度的提升,各大生豬養殖戶們紛紛迎來業績的新生。
根據已披露的半年報或其預告,2024年上半年,10家申萬生豬養殖行業上市公司(來自Choice數據)中,5家公司凈利潤扭虧為盈,5家續虧但也都實現同比減虧。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等頭部豬企帶頭吹響盈利的號角。

豬企們能否吹響全年盈利的號角?
本輪豬周期上升階段將持續多久,上市豬企們下半年能否持續盈利,是眼下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談及本輪豬周期的特點,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相較于上輪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的豬周期,本輪周期的上升階段特征與之類似,均是短期內快速反彈后進入上漲通道。”
“但本輪周期豬價上漲速度和空間比上輪周期溫和,一方面是能繁母豬產能調減速度較平穩,母豬下調空間溫和,仍然處于產能調減合理區域;二是養殖場戶心態調整,過度壓欄進行育肥現象下降,滾動式二次育肥,養殖場戶及時出欄鎖定利潤,有利于延長生豬盈利周期。”。
不過朱增勇也指出,“盡管當前生豬產業進入盈利期,但由于周期內豬價波動已經進入相對穩定期,頭部企業規模效益仍然不高,因此更應注重規模效益和規模效率的提升,產能上應以穩產為主。”
下半年豬價上行空間有多大?
“從我們現在監測的情況來看,自5月份豬價明確上漲之后,市場確實有主動增產現象,包括我們監測到能繁母豬的存欄量環比有所上升,不過落腳到全國來看,上升幅度并不是很大。”李晶向界面新聞分析道。
“度過了這段因產能去化導致供應缺口的時期之后,豬價可能就會長期在8元/斤附近盤整,長期保持在9~10元每斤這種極端高價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按照當下飼料價格推算的話,8元/斤的豬價下,養殖戶的平均盈利水平應該在200~300塊錢每頭。”
關于三、四季度豬價的走勢,李晶分析指出,“根據我們目前監測的市場整體供需情況推算,暫時預判8月份豬價將達到全年最高點;9~10月份考慮到前期產能去化導致的存欄低位期還沒有度過,再加上消費面的恢復,預計豬價還是處在一個高位的震蕩階段;11~12月份隨著市場供應量的逐漸恢復,以及部分集團性公司會選擇在年底進行集中性的出欄,預判月均價格會出現小幅回落。”
綜合上述情況,李晶認為,今年整體來看,頭部豬企應該都會盈利,“截至8月7日,行業自繁自養理論盈利的年均值為222.16元/頭。”
在養殖盈利方面,朱增勇也認為,目前養殖效益處于中等以上盈利水平,出欄1頭120公斤肥豬,盈利超過500元。“預計下半年豬價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但漲幅不會太大。2024年豬企將會保持中等盈利水平。”
作為生豬養殖行業的風向標,牧原股份方面向界面新聞表示,“我們一季度還是處于虧損狀態,二季度隨著生豬市場價格的回暖以及成本的持續降低,帶動上半年度整體實現了盈利。結合市場情況來看,下半年豬價總體較為樂觀。”
考慮到養殖市場行情波動較大這一特征,溫氏股份則回應稱,因為無法確定接下來幾個月的市場行情,所以暫且還不能確定全年業績能否保持盈利,“我們的兩個主營產品雞價和豬價都是隨行就市,價格(波動)對業績的影響較大。”
對于是否有擴產計劃,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均強調,其仍將堅持穩健生產,不會通過預測豬價去改變生產、出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