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3年超170個,新原料備案變天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3年超170個,新原料備案變天

跨界新玩家持續涌入,新原料賽道觸發“鯰魚效應”。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C2CC新傳媒

中國美妝“造芯”能力再提升。

根據C2CC傳媒X新妝統計,2024年1-7月,國家藥監局官網共計55個新原料完成備案,而2023年、2022年、2021年分別備案69、42、6。換言之,今年前7個月就達到了去年全年80%的備案數量。

其中,今年1月份備案新增數量最多(12個),2月份數量最少(4個),第一季度與第二季度的備案數量持平,均為23個。不過今年備案的新原料目前相關技術要求尚未披露,且尚未進入監測期。

在這些已備案的新原料中,原料備案釋放出哪些趨勢?哪種原料在備案潮中熱度攀升?

C2CC傳媒X新妝梳理發現,今年原料備案有多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頭部原料商、代工廠深研多元化原料,國際企業加碼新原料備案,國貨美妝品牌加碼“造芯”,植物原料備案持續提速,抗炎舒緩、抗衰類原料成備案“寵兒”,跨界原料和跨界玩家也越來越多。

01 占比超7成,本土企業以創新破局原料壟斷

在中國化妝品市場發展的30多年間,化妝品原料的話語權一直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使得本土美妝企業長期遭遇“卡脖子”難題,缺乏原料“芯片”也導致產品力難以實現質的突破。反觀國際大牌,往往都有一款或數款核心專利成分,并以此打造出超級大單品,經久不衰,比如玻色因之于赫蓮娜;PITERA 之于SK-II,煙酰胺之于OLAY。

不過,這種國際原料壟斷的局面正在發生改變。

近幾年,乘著功效護膚的東風,越來越多的國貨原料商、代工企業、美妝品牌開始發力原料端,成功研發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研原料,以此實現“彎道超車”。而新原料備案的開閘,更是為品牌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競技場。

國家藥監局官網信息顯示,2021年6月25日至今已有近110家企業共計172個新原料備案。

1、國內企業備案新原料40個

從備案人類型來看,2024年前7個月,國內企業備案新原料共計40個,占比超7成,國際企業備案新原料15個,占比僅30%。不難發現,在新原料備案中,中國本土企業占大頭,按此趨勢,中國美妝有望憑借自主研發逐漸擺脫原料強進口依賴屬性,搶回主場優勢。

深圳市維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備案了4個新原料:β-煙酰胺單核苷酸、β-丙氨酰羥脯氨酰二氨基丁酸芐胺、補骨脂酚、環四肽-24氨基環己烷甲酸酯。

截至目前,深圳維琪備案新原料8個,其中4個為肽類,如芋螺肽、三肽-105、咖啡酰六肽-9等。可以看到,深圳維琪正在不斷自研抗衰類原料。

致力于化妝品市場前沿的分子活性物研發企業,上海克琴科技有限公司備案了今年第1個原料——吡哆素三-己基癸酸酯。湖南水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備案了無柄靈芝菌絲體發酵產物濾液,這也是該企業這兩年備案的第4個新原料。

2、20家本土企業首次備案新原料

C2CC傳媒X新妝梳理發現,今年有20家本土企業首次備案新原料。

譬如,驢乳粉、乙酰基二肽-1、東北刺參不定根提取物、金耳子實體提取物、RGD酰胺化透明質酸等原料分別是桑陽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山東濟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南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嘉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陜西佰鴻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備案的首款新原料。

關于RGD酰胺化透明質酸,佰鴻官網這樣介紹,利用生物靶向原料將RGD肽與透明質酸通過鍵合取代結合在一起形成靶向透明質酸,RGD肽可與細胞膜表面整合素受體結合,將透明質酸牢牢捆綁在細胞周圍,防止透明質酸被酶降解,持久發揮保濕功效。

3、多個國際企業首次在華備案

國際企業不止于觀望,開始在新原料備案方面發力。

從國際企業的布局來看,瑩特麗股份公司、贏創運營有限公司、禾大化學品(上海)有限公司等企業首次在華備案新原料。

今年,瑩特麗連續備案4個新原料:雙羥基乙基PPG/PEG-7/4二氰甲基噻吩偶氮甲苯胺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酸酯、雙-1,4(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酰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丙胺基)蒽醌、甲基苯并噻唑偶氮甲苯胺雙-(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酰基PEG-5/PPG-5乙醇)和雙-(苯基偶氮甲苯胺雙-(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酰基PEG-5/PPG-5乙醇)砜。

據了解,上述4個新原料均為化學原料,主要作為彩妝、護膚、個人護理品的分散劑使用。

贏創也首次在華備案,2個新原料為,聚甘油-3 硬脂酸酯/癸二酸酯交聯聚合物、雙-(異硬脂酰/油酰異丙基)二甲基銨甲基硫酸鹽,主要用作乳化劑、穩定劑。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在華備案2個新原料的科萊恩國際有限公司今年又加碼備案2個聚合物原料:刺云實膠/AMPS銨交聯聚合物、聚丙烯酸酯交聯聚合物-11,前者是一種活性成分,在產品中主要是起到成膜劑,皮膚調理劑,黏度控制劑等目的。

02 HBN、至本入局,美妝企業新原料競賽升級

C2CC傳媒X新妝統計,今年前7個月的55個新原料當中,國貨美妝品牌相關企業備案的原料達到15個,占比接近1/3。貝泰妮、華熙生物、上美股份、片仔癀化妝品、福瑞達、敷爾佳等企業均有新原料備案通過。

其中,云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備案6個,分別為短莛飛蓬提取物、荔枝草提取物、南方紅豆杉籽油、南方紅豆杉嫩枝提取物、總狀綠絨蒿提取物、梁王茶提取物。

據《云南中草藥》與《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記載,梁王茶別名臺氏梁王茶、掌葉梁王茶,分布于貴州、云南,生于森林或灌木叢中。本種為民間草藥,莖皮有清熱消炎、生津止瀉之效。梁王茶在白族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白族民間用于治咽喉痛、咳嗽、消化不良等常見癥狀。

上美股份在今年4月份通過備案的環六肽-9,是全球首個品牌自研的環肽原料,通過對「傳統直鏈多肽」的環化升級,提高了原料的穩定性、安全性和功效性。該抗衰原料作為專研成分,將應用于韓束未來的大單品中。

國貨功效抗老護膚品牌HBN所屬企業深圳市護家科技有限公司則在今年通過了兩色金雞菊花提取物、乳酸桿菌/小粒咖啡籽發酵產物濾液2款新原料備案。據了解,兩色金雞菊花提取物來自中國新疆昆侖山地區的特色植物,在化妝品中常作為保濕劑和皮膚保護劑使用。

福建片仔癀化妝品有限公司、上海澄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分別備案了金線蓮提取物、鳶尾苷元,兩大企業均為首次備案新原料。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澄穆實業為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至本品牌母公司。

此外,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備案巖藻糖基乳糖、β-煙酰胺單核苷酸2個原料。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備案了苦參堿水楊酸鹽,山東福瑞達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則備案了今年的第52號新原料10-羥基-2-癸烯酸。

其實,這兩年,包括丸美股份、環亞集團、歐詩漫集團、逸仙電商、水羊股份等頭部品牌企業,都已備案了新原料。截至目前,貝泰妮共備案了9個新原料,為美妝企業備案新原料數量之最。

此外,華熙生物備案6個,上美股份2個,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2個......

在當前市場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守住基本盤的同時,尋求品牌新增量一直是頭部美妝品牌的目標。從貝泰妮、上美股份、華熙生物等頭部企業以及HBN、至本等新銳品牌在原料端的布局來看:

一是圍繞自身品牌定位和調性,發揮優勢資源,例如貝泰妮之于植物原料領域、上美股份對于抗衰新貴多肽類成分的持續深耕、華熙生物之于生物科技原料領域;

二是提前布局潛力成分,如片仔癀化妝品挖掘金線蓮對舒緩抗炎賽道的探索、HBN在中國特色植物成分賽道及相關品類的探索等。

03 抗炎舒緩植物原料攀升,2家企業備案金線蓮

在功效護膚的市場趨勢下,消費需求已向科學理性轉換,天然綠色、功效性和安全性兼具的護膚產品變得更受消費者青睞,純天然植物成分已成為企業突出重圍的一把利刃,植物原料也隨之成為新原料備案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今年前7個月,植物原料備案數達到18個,接近備案總數的33%。而在2023年的69個新原料中,植物原料僅12個。預計2024全年植物類新原料備案數量將再次刷新紀錄。植物原料的備案數量的攀升,或將逐漸改變以往由化學原料和生物技術原料主導的新原料格局。

在植物原料的備案數量上,貝泰妮是不得不提的一個企業。在上述18個原料中,貝泰妮備案6個。其中,多個原料功效主打抗炎舒緩,而這也是今年備案的植物原料在功效上凸顯出來的一大明顯趨勢。

“短莛飛蓬提取物”來自來自滇南紅土地的“小太陽”短莛飛蓬。經驗證,該原料對多種炎癥因子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展現出優異的舒緩抗炎、皮膚控油功效。此外,還可提升皮膚屏障關鍵蛋白水通道蛋白AQP3、絲聚蛋白FLG和兜甲蛋白LOR的基因表達,以增強皮膚屏障的保護效應。

“荔枝草提取物”也可有效降低皮膚炎癥,快速給肌膚降溫,緩解敏感肌熱、痛、癢的狀態,號稱“皮膚滅火器”,抗炎舒爽“ACE”。史料記載,荔枝草在中藥中別名“雪見草”,具備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消炎緩熱的護膚功效也是一種藥理上的延展。

其實,炎癥已被認為是衰老的內源性因素,消除炎癥可能是一種潛在的抗衰老策略。從抗炎角度切入皮膚抗衰,也為化妝品企業提供新思路。

C2CC傳媒X新妝注意到,今年,片仔癀化妝品和廣州遠想生物先后備案了“金線蓮提取物”。

公開資料顯示,金線蓮是一種南方傳統名貴的中藥材,主要分布于我國廣東、福建和浙江等南方地區,亦稱為金線蘭、金絲絨、金石松等。該植物富含多糖類和黃酮,具有強效的舒緩和保濕功能。

有研究表明,金線蓮中的多糖成分能有效抑制LPS誘導的RAW264.7細胞中NO的產生,并通過調節NF-κB、IκB和p65等信號通路,降低炎癥因子TNF-α和IL-6的mRNA表達,從而減輕細胞損傷。

相比于普通植提成分,中草藥植物提取物的優勢是,在功效論證上有一定基礎。比如根據《中國壯藥圖鑒》記載,兩色金雞菊花擁有清熱毒、除濕毒的功效。以此為依據,可推測該中草藥植物應用到化妝品中,對皮膚也會有舒緩的功效。

新原料“東北刺參不定根提取物”亦被證實有良好的保濕、美白以及抗炎舒緩能力,市場前景廣闊。

今年備案的第50號新原料“紫檀芪”是一種天然的芪類多酚化合物,為白藜蘆醇的衍生物,主要存在于葡萄、藍莓、花生中,近年來由于其潛在的抗癌、抗氧化、抗炎等功效而備受關注。

此外,植物類新原料備案的一個另一個顯著特點在于,備案人大多是本土企業。18款植物新原料備案中,除了仙婷(廣州)科技研發有限公司是外資企業外,均為本土企業。

綜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幾個趨勢:

一是依托中國豐富的植物資源優勢,本土美妝不斷瞄準植物原料打造品牌核心成分優勢;

二是植物原料中更具功效論證基礎的中草藥植物原料被不斷挖掘,“中式成分”效應顯現。

《化妝品用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原料目錄》中收錄有344種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對應833種原料,資源豐厚,可供品牌創新使用。對大多數國貨品牌而言,借助植物原料做大做強已是大勢所趨。但植物原料的發展也面臨著完整版安評的挑戰。檢測成本高、如何檢測、檢測標準等問題也對企業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4 抗衰原料成跨界熱門,更多“攪局者”緊逼

1、NMN備案10次,敷爾佳、華熙生物入局

2022年至今,β-煙酰胺單核苷酸(NMN)共計備案10次,包括今年上半年備案2次,成為備案最多的化妝品新原料。備案人包括深圳維琪科技、富肽生物、萊孚斯本、敷爾佳、華熙生物等企業,覆蓋化妝品產業鏈上下游。

被冠以“不老藥”之稱的NMN,在保健品領域呈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據最新市場數據顯示,NMN市場產值已突破萬億大關,增長率更是驚人地超過了326.5%,成為抗衰老行業的一匹黑馬。

隨著越來越多的化妝品企業將NMN作為新原料備案,NMN也成為了最熱門的跨界原料。不過,NMN雖已在國外應用于化妝品中,但因為在臨床研究層面,更多是口服方式,涂抹于皮膚的研究并不多。所以,NMN在國內僅作為一般普通化妝品原料備案,而不作為功效原料。目前,該原料尚處于3年檢測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據多家媒體報道,多家電商品臺被告知自今年6月1日起,NMN不得再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在國內銷售,海關總署方面亦有相關政策要求。

關于NMN遭禁售是否會影響至化妝品行業這一問題,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只要國家藥監局沒有發布禁止通知就是合法的,只不過可能會影響到消費者,質疑這個成分的功效和安全性。

2、歐洲市場滲透率47%,3家本土企業備案補骨脂酚

補骨脂酚同樣是熱門跨界原料之一,2022年至今共計備案6次(一次注銷),今年上半年備案2次,分別為廣東粵微生物及深圳維琪科技。去年,云南衡金藥業有限公司備案1次;美國賽勝公司在該原料上備案數最多,達到3次。

公開資料顯示,補骨脂酚是常用中藥補骨脂揮發油的主要成分,在其揮發油中占到60%以上,是一種異戊二烯基酚萜類化合物。補骨脂酚能夠激活肌底多種膠原蛋白、促進表皮細胞更新,不同于A醇的刺激性,補骨脂酚適用于各種膚質,敏感肌也可以使用。

拜爾斯道夫旗下品牌妮維雅產品“植A精華”,其核心成分為補骨脂酚。該成分在國內并不為人熟悉,但在國外被廣泛使用。用戶說平臺調查顯示,過去兩年,在歐洲市場滲透率最高的化妝品原料成分為補骨脂酚,占比達到47%。

隨著本土企業加碼備案補骨脂酚,該原料或將在中國化妝品市場逐漸被應用。

3、跨界新玩家持續涌入,新原料賽道觸發“鯰魚效應”

今年,新原料備案領域還涌入了一批跨界新玩家。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下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桑陽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林油科技有限公司這3家企業,主要業務涉及食品保健、農產品、藥品等領域。

其中,專注于興安嶺大森林的綠色、有機森林食品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林下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備案了杜香葉油這一新原料。該原料經過植物提取工藝制備,具有抗氧化、皮膚保護和芳香劑的作用。

桑陽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備案了今年的29號新原料驢乳粉。據悉,該原料是生驢乳經濃縮、殺菌后,再通過凍干工藝制成的一種奶基動物原料,使用目的是收斂劑。

山桐子全產業鏈科技孵化企業中林油科技有限公司則備案了山桐子果/籽油。

公開資料顯示,山桐子又稱山梧桐、半霜紅、油葡萄等,是一種純天然的木本油料植物,其果實內含豐富的亞油酸、亞麻酸、不飽和脂肪酸、棕櫚烯酸、維生素E、角鯊烯等多種微量元素,可有效增強人體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

其實,早在2022年,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就備案了動物原料驢乳粉;同期,廈門市燕之屋絲濃食品有限公司備案燕窩肽。

越來越多的跨界者加入,或為化妝品新原料領域帶去更多創新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也將觸發原料備案的“鯰魚效應”,在激烈競爭中推動包括中藥草在內的中國特色植物原料進一步崛起。

當然,要想讓一款植物新原料成為“中國成分”,既要持續攻克技術難題,也要通過科學傳播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并信任該原料的功效和安全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貝泰妮

82
  • 貝泰妮今日大宗交易折價成交133.82萬股,成交額6360.47萬元
  • 貝泰妮: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郭振宇一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3年超170個,新原料備案變天

跨界新玩家持續涌入,新原料賽道觸發“鯰魚效應”。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C2CC新傳媒

中國美妝“造芯”能力再提升。

根據C2CC傳媒X新妝統計,2024年1-7月,國家藥監局官網共計55個新原料完成備案,而2023年、2022年、2021年分別備案69、42、6。換言之,今年前7個月就達到了去年全年80%的備案數量。

其中,今年1月份備案新增數量最多(12個),2月份數量最少(4個),第一季度與第二季度的備案數量持平,均為23個。不過今年備案的新原料目前相關技術要求尚未披露,且尚未進入監測期。

在這些已備案的新原料中,原料備案釋放出哪些趨勢?哪種原料在備案潮中熱度攀升?

C2CC傳媒X新妝梳理發現,今年原料備案有多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頭部原料商、代工廠深研多元化原料,國際企業加碼新原料備案,國貨美妝品牌加碼“造芯”,植物原料備案持續提速,抗炎舒緩、抗衰類原料成備案“寵兒”,跨界原料和跨界玩家也越來越多。

01 占比超7成,本土企業以創新破局原料壟斷

在中國化妝品市場發展的30多年間,化妝品原料的話語權一直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使得本土美妝企業長期遭遇“卡脖子”難題,缺乏原料“芯片”也導致產品力難以實現質的突破。反觀國際大牌,往往都有一款或數款核心專利成分,并以此打造出超級大單品,經久不衰,比如玻色因之于赫蓮娜;PITERA 之于SK-II,煙酰胺之于OLAY。

不過,這種國際原料壟斷的局面正在發生改變。

近幾年,乘著功效護膚的東風,越來越多的國貨原料商、代工企業、美妝品牌開始發力原料端,成功研發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研原料,以此實現“彎道超車”。而新原料備案的開閘,更是為品牌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競技場。

國家藥監局官網信息顯示,2021年6月25日至今已有近110家企業共計172個新原料備案。

1、國內企業備案新原料40個

從備案人類型來看,2024年前7個月,國內企業備案新原料共計40個,占比超7成,國際企業備案新原料15個,占比僅30%。不難發現,在新原料備案中,中國本土企業占大頭,按此趨勢,中國美妝有望憑借自主研發逐漸擺脫原料強進口依賴屬性,搶回主場優勢。

深圳市維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備案了4個新原料:β-煙酰胺單核苷酸、β-丙氨酰羥脯氨酰二氨基丁酸芐胺、補骨脂酚、環四肽-24氨基環己烷甲酸酯。

截至目前,深圳維琪備案新原料8個,其中4個為肽類,如芋螺肽、三肽-105、咖啡酰六肽-9等。可以看到,深圳維琪正在不斷自研抗衰類原料。

致力于化妝品市場前沿的分子活性物研發企業,上海克琴科技有限公司備案了今年第1個原料——吡哆素三-己基癸酸酯。湖南水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備案了無柄靈芝菌絲體發酵產物濾液,這也是該企業這兩年備案的第4個新原料。

2、20家本土企業首次備案新原料

C2CC傳媒X新妝梳理發現,今年有20家本土企業首次備案新原料。

譬如,驢乳粉、乙酰基二肽-1、東北刺參不定根提取物、金耳子實體提取物、RGD酰胺化透明質酸等原料分別是桑陽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山東濟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南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嘉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陜西佰鴻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備案的首款新原料。

關于RGD酰胺化透明質酸,佰鴻官網這樣介紹,利用生物靶向原料將RGD肽與透明質酸通過鍵合取代結合在一起形成靶向透明質酸,RGD肽可與細胞膜表面整合素受體結合,將透明質酸牢牢捆綁在細胞周圍,防止透明質酸被酶降解,持久發揮保濕功效。

3、多個國際企業首次在華備案

國際企業不止于觀望,開始在新原料備案方面發力。

從國際企業的布局來看,瑩特麗股份公司、贏創運營有限公司、禾大化學品(上海)有限公司等企業首次在華備案新原料。

今年,瑩特麗連續備案4個新原料:雙羥基乙基PPG/PEG-7/4二氰甲基噻吩偶氮甲苯胺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酸酯、雙-1,4(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酰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丙胺基)蒽醌、甲基苯并噻唑偶氮甲苯胺雙-(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酰基PEG-5/PPG-5乙醇)和雙-(苯基偶氮甲苯胺雙-(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酰基PEG-5/PPG-5乙醇)砜。

據了解,上述4個新原料均為化學原料,主要作為彩妝、護膚、個人護理品的分散劑使用。

贏創也首次在華備案,2個新原料為,聚甘油-3 硬脂酸酯/癸二酸酯交聯聚合物、雙-(異硬脂酰/油酰異丙基)二甲基銨甲基硫酸鹽,主要用作乳化劑、穩定劑。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在華備案2個新原料的科萊恩國際有限公司今年又加碼備案2個聚合物原料:刺云實膠/AMPS銨交聯聚合物、聚丙烯酸酯交聯聚合物-11,前者是一種活性成分,在產品中主要是起到成膜劑,皮膚調理劑,黏度控制劑等目的。

02 HBN、至本入局,美妝企業新原料競賽升級

C2CC傳媒X新妝統計,今年前7個月的55個新原料當中,國貨美妝品牌相關企業備案的原料達到15個,占比接近1/3。貝泰妮、華熙生物、上美股份、片仔癀化妝品、福瑞達、敷爾佳等企業均有新原料備案通過。

其中,云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備案6個,分別為短莛飛蓬提取物、荔枝草提取物、南方紅豆杉籽油、南方紅豆杉嫩枝提取物、總狀綠絨蒿提取物、梁王茶提取物。

據《云南中草藥》與《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記載,梁王茶別名臺氏梁王茶、掌葉梁王茶,分布于貴州、云南,生于森林或灌木叢中。本種為民間草藥,莖皮有清熱消炎、生津止瀉之效。梁王茶在白族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白族民間用于治咽喉痛、咳嗽、消化不良等常見癥狀。

上美股份在今年4月份通過備案的環六肽-9,是全球首個品牌自研的環肽原料,通過對「傳統直鏈多肽」的環化升級,提高了原料的穩定性、安全性和功效性。該抗衰原料作為專研成分,將應用于韓束未來的大單品中。

國貨功效抗老護膚品牌HBN所屬企業深圳市護家科技有限公司則在今年通過了兩色金雞菊花提取物、乳酸桿菌/小粒咖啡籽發酵產物濾液2款新原料備案。據了解,兩色金雞菊花提取物來自中國新疆昆侖山地區的特色植物,在化妝品中常作為保濕劑和皮膚保護劑使用。

福建片仔癀化妝品有限公司、上海澄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分別備案了金線蓮提取物、鳶尾苷元,兩大企業均為首次備案新原料。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澄穆實業為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至本品牌母公司。

此外,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備案巖藻糖基乳糖、β-煙酰胺單核苷酸2個原料。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備案了苦參堿水楊酸鹽,山東福瑞達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則備案了今年的第52號新原料10-羥基-2-癸烯酸。

其實,這兩年,包括丸美股份、環亞集團、歐詩漫集團、逸仙電商、水羊股份等頭部品牌企業,都已備案了新原料。截至目前,貝泰妮共備案了9個新原料,為美妝企業備案新原料數量之最。

此外,華熙生物備案6個,上美股份2個,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2個......

在當前市場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守住基本盤的同時,尋求品牌新增量一直是頭部美妝品牌的目標。從貝泰妮、上美股份、華熙生物等頭部企業以及HBN、至本等新銳品牌在原料端的布局來看:

一是圍繞自身品牌定位和調性,發揮優勢資源,例如貝泰妮之于植物原料領域、上美股份對于抗衰新貴多肽類成分的持續深耕、華熙生物之于生物科技原料領域;

二是提前布局潛力成分,如片仔癀化妝品挖掘金線蓮對舒緩抗炎賽道的探索、HBN在中國特色植物成分賽道及相關品類的探索等。

03 抗炎舒緩植物原料攀升,2家企業備案金線蓮

在功效護膚的市場趨勢下,消費需求已向科學理性轉換,天然綠色、功效性和安全性兼具的護膚產品變得更受消費者青睞,純天然植物成分已成為企業突出重圍的一把利刃,植物原料也隨之成為新原料備案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今年前7個月,植物原料備案數達到18個,接近備案總數的33%。而在2023年的69個新原料中,植物原料僅12個。預計2024全年植物類新原料備案數量將再次刷新紀錄。植物原料的備案數量的攀升,或將逐漸改變以往由化學原料和生物技術原料主導的新原料格局。

在植物原料的備案數量上,貝泰妮是不得不提的一個企業。在上述18個原料中,貝泰妮備案6個。其中,多個原料功效主打抗炎舒緩,而這也是今年備案的植物原料在功效上凸顯出來的一大明顯趨勢。

“短莛飛蓬提取物”來自來自滇南紅土地的“小太陽”短莛飛蓬。經驗證,該原料對多種炎癥因子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展現出優異的舒緩抗炎、皮膚控油功效。此外,還可提升皮膚屏障關鍵蛋白水通道蛋白AQP3、絲聚蛋白FLG和兜甲蛋白LOR的基因表達,以增強皮膚屏障的保護效應。

“荔枝草提取物”也可有效降低皮膚炎癥,快速給肌膚降溫,緩解敏感肌熱、痛、癢的狀態,號稱“皮膚滅火器”,抗炎舒爽“ACE”。史料記載,荔枝草在中藥中別名“雪見草”,具備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消炎緩熱的護膚功效也是一種藥理上的延展。

其實,炎癥已被認為是衰老的內源性因素,消除炎癥可能是一種潛在的抗衰老策略。從抗炎角度切入皮膚抗衰,也為化妝品企業提供新思路。

C2CC傳媒X新妝注意到,今年,片仔癀化妝品和廣州遠想生物先后備案了“金線蓮提取物”。

公開資料顯示,金線蓮是一種南方傳統名貴的中藥材,主要分布于我國廣東、福建和浙江等南方地區,亦稱為金線蘭、金絲絨、金石松等。該植物富含多糖類和黃酮,具有強效的舒緩和保濕功能。

有研究表明,金線蓮中的多糖成分能有效抑制LPS誘導的RAW264.7細胞中NO的產生,并通過調節NF-κB、IκB和p65等信號通路,降低炎癥因子TNF-α和IL-6的mRNA表達,從而減輕細胞損傷。

相比于普通植提成分,中草藥植物提取物的優勢是,在功效論證上有一定基礎。比如根據《中國壯藥圖鑒》記載,兩色金雞菊花擁有清熱毒、除濕毒的功效。以此為依據,可推測該中草藥植物應用到化妝品中,對皮膚也會有舒緩的功效。

新原料“東北刺參不定根提取物”亦被證實有良好的保濕、美白以及抗炎舒緩能力,市場前景廣闊。

今年備案的第50號新原料“紫檀芪”是一種天然的芪類多酚化合物,為白藜蘆醇的衍生物,主要存在于葡萄、藍莓、花生中,近年來由于其潛在的抗癌、抗氧化、抗炎等功效而備受關注。

此外,植物類新原料備案的一個另一個顯著特點在于,備案人大多是本土企業。18款植物新原料備案中,除了仙婷(廣州)科技研發有限公司是外資企業外,均為本土企業。

綜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幾個趨勢:

一是依托中國豐富的植物資源優勢,本土美妝不斷瞄準植物原料打造品牌核心成分優勢;

二是植物原料中更具功效論證基礎的中草藥植物原料被不斷挖掘,“中式成分”效應顯現。

《化妝品用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原料目錄》中收錄有344種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對應833種原料,資源豐厚,可供品牌創新使用。對大多數國貨品牌而言,借助植物原料做大做強已是大勢所趨。但植物原料的發展也面臨著完整版安評的挑戰。檢測成本高、如何檢測、檢測標準等問題也對企業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4 抗衰原料成跨界熱門,更多“攪局者”緊逼

1、NMN備案10次,敷爾佳、華熙生物入局

2022年至今,β-煙酰胺單核苷酸(NMN)共計備案10次,包括今年上半年備案2次,成為備案最多的化妝品新原料。備案人包括深圳維琪科技、富肽生物、萊孚斯本、敷爾佳、華熙生物等企業,覆蓋化妝品產業鏈上下游。

被冠以“不老藥”之稱的NMN,在保健品領域呈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據最新市場數據顯示,NMN市場產值已突破萬億大關,增長率更是驚人地超過了326.5%,成為抗衰老行業的一匹黑馬。

隨著越來越多的化妝品企業將NMN作為新原料備案,NMN也成為了最熱門的跨界原料。不過,NMN雖已在國外應用于化妝品中,但因為在臨床研究層面,更多是口服方式,涂抹于皮膚的研究并不多。所以,NMN在國內僅作為一般普通化妝品原料備案,而不作為功效原料。目前,該原料尚處于3年檢測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據多家媒體報道,多家電商品臺被告知自今年6月1日起,NMN不得再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在國內銷售,海關總署方面亦有相關政策要求。

關于NMN遭禁售是否會影響至化妝品行業這一問題,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只要國家藥監局沒有發布禁止通知就是合法的,只不過可能會影響到消費者,質疑這個成分的功效和安全性。

2、歐洲市場滲透率47%,3家本土企業備案補骨脂酚

補骨脂酚同樣是熱門跨界原料之一,2022年至今共計備案6次(一次注銷),今年上半年備案2次,分別為廣東粵微生物及深圳維琪科技。去年,云南衡金藥業有限公司備案1次;美國賽勝公司在該原料上備案數最多,達到3次。

公開資料顯示,補骨脂酚是常用中藥補骨脂揮發油的主要成分,在其揮發油中占到60%以上,是一種異戊二烯基酚萜類化合物。補骨脂酚能夠激活肌底多種膠原蛋白、促進表皮細胞更新,不同于A醇的刺激性,補骨脂酚適用于各種膚質,敏感肌也可以使用。

拜爾斯道夫旗下品牌妮維雅產品“植A精華”,其核心成分為補骨脂酚。該成分在國內并不為人熟悉,但在國外被廣泛使用。用戶說平臺調查顯示,過去兩年,在歐洲市場滲透率最高的化妝品原料成分為補骨脂酚,占比達到47%。

隨著本土企業加碼備案補骨脂酚,該原料或將在中國化妝品市場逐漸被應用。

3、跨界新玩家持續涌入,新原料賽道觸發“鯰魚效應”

今年,新原料備案領域還涌入了一批跨界新玩家。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下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桑陽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林油科技有限公司這3家企業,主要業務涉及食品保健、農產品、藥品等領域。

其中,專注于興安嶺大森林的綠色、有機森林食品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林下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備案了杜香葉油這一新原料。該原料經過植物提取工藝制備,具有抗氧化、皮膚保護和芳香劑的作用。

桑陽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備案了今年的29號新原料驢乳粉。據悉,該原料是生驢乳經濃縮、殺菌后,再通過凍干工藝制成的一種奶基動物原料,使用目的是收斂劑。

山桐子全產業鏈科技孵化企業中林油科技有限公司則備案了山桐子果/籽油。

公開資料顯示,山桐子又稱山梧桐、半霜紅、油葡萄等,是一種純天然的木本油料植物,其果實內含豐富的亞油酸、亞麻酸、不飽和脂肪酸、棕櫚烯酸、維生素E、角鯊烯等多種微量元素,可有效增強人體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

其實,早在2022年,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就備案了動物原料驢乳粉;同期,廈門市燕之屋絲濃食品有限公司備案燕窩肽。

越來越多的跨界者加入,或為化妝品新原料領域帶去更多創新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也將觸發原料備案的“鯰魚效應”,在激烈競爭中推動包括中藥草在內的中國特色植物原料進一步崛起。

當然,要想讓一款植物新原料成為“中國成分”,既要持續攻克技術難題,也要通過科學傳播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并信任該原料的功效和安全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南县| 南岸区| 湘乡市| 东明县| 洱源县| 镇赉县| 乌恰县| 柳林县| 塔城市| 莒南县| 青海省| 光山县| 九台市| 宜城市| 自治县| 双桥区| 理塘县| 宁德市| 咸阳市| 南和县| 临清市| 宜丰县| 京山县| 德保县| 疏附县| 宜丰县| 巩留县| 泊头市| 成武县| 芮城县| 横山县| 襄垣县| 华蓥市| 山西省| 遂川县| 日照市| 阳东县| 城市| 安西县| 丹江口市| 博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