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探客出行 魏帥
編輯 | 馮羽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成功“卷”到了寧德時代。
8月3日,寧德時代與峰飛航空簽署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寧德時代獨家投資數億美元,成為峰飛航空的戰略投資者,雙方將共同開展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航空電池的研發工作。
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到航空電池,也并非這家全球動力電池獨角獸的首次嘗鮮。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風口上,除了汽車動力電池之外,從儲能電池、電動船舶再到航空電池,都是寧德新能源產業的發力方向。
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孕育出來的絕對“明星”企業,寧德時代受益于動力電池這一主營業務,在上市三年內股價漲超28倍,日均凈賺超億元,被中國股民奉為“寧王”。
然而,市場不可同日而語,動力電池產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強勁玩家。與寧德時代穩居第一同步的是,2024年動力電池行業產能過剩已經板上釘釘。
產能過剩的壓力也直接給到寧德時代。財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寧德時代實現營業收入1667.67億元,同比下降11.88%。
往日鮮少進行營銷的寧德時代,似乎也意識到了變化,開始廣泛出現在了戶外大屏、電視廣告中。
在近期的奧運會賽事轉播中,“選電車認準寧德時代電池”也出現在了轉播間隙;8月6日鴻蒙智行享界S9發布會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罕見露面,力陳寧德時代的技術優勢,為新車“代言”。
潮漲潮落,皆是法則。寧德時代在經歷了萬億市值的資本盛宴后,也逐漸回歸平常。而如今,才是評估寧德時代的真正時刻。
“花無百日紅”
市值突破萬億,是寧德時代步入創業板之后的“高光時刻”。
時間倒回到三年前。憑借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的加持,寧德時代緊跟產業機遇,與多家主機廠達成合作并實現增資擴產,搶占新能源產業鏈機遇。
時代的機遇,讓寧德時代進入到快速發展期,并直接映射到了資本市場。2021年5月31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報收434.1元/股,上漲5.98%。至此,寧德時代市值達1.01萬億,正式突破萬億大關,成為創業板第一家市值過萬億的公司。
然而,2022-2023年,牛市不再,經濟更是經歷了周期性調整,曾經的“創業板一哥”寧德時代,早已經走下萬億市值“神壇”,股價也逐漸回歸平常。
截至8月8日,寧德時代市值降至7584億元。
更為關鍵的是,從財報表現上來看,寧德時代的“苦日子”或將到來。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1667.67億元,同比下降11.88%;其中第二季度營收更是同比下滑13.18%。而這已經是寧德時代連續三個季度出現營收下滑的局面。
目前,寧德時代業務包括動力電池系統、儲能電池系統、電池材料及回收以及電池礦產資源四大部分,其中動力電池系統營收占比超過67%。
據公開數據測算,公司上半年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合計出貨量約為205GWh,同比增長21%。
營收的下滑和出貨量的增長,意味著均價的降低。
此外,除了產品賣不上價、議價能力降低外,寧德時代客戶增長情況也不容樂觀。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表示,今年以來,市場中的“去寧王化”呼聲高漲,寧德時代開拓客戶的空間變窄,更多的是維護存量客戶,甚至以價換量。
如今的寧德時代,也開始依靠起過去積累的規模優勢。
據業內人士介紹,過往寧德時代在原材料端積累的優勢,讓鋰材料、電芯等核心原材料價格傳導并不明顯,同時還能使其在價格差中獲得更高的毛利率。
這意味著,盡管寧德時代產品單位價格有所下降,但由于碳酸鋰等原材料成本快速下降,使得單位毛利得以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21.63%提升至26.53%。
在支出費用方面,寧德時代也變得更“節省”。
財報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研發費用為85.9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12.8%。
“今年動力電池行業整體腳步都慢了下來。寧德時代也告別過去大規模投入研發的時代,開始思考如何在行業中保持更長久的增長步伐。”張翔稱。
“擺脫”寧德
可以說,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崛起與寧德時代的成功,是相互成就。
“一個完整而強大、由技術支撐的高性價比產業鏈,是寧德時代興起、走向全球的關鍵。”一位產業人士如是評價。
剛剛成立的三年內,寧德時代并不為行業所熟知。直到2014年之前,互聯網上鮮少有寧德時代的新聞字眼。
而2015年一紙《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讓寧德時代成為首批進入名錄的企業,也進入到了更多車企的視野中。
據「探客出行」了解,2015年寧德時代出貨量由上年的0.27GWh增長至2.19GWh;2016年,寧德時代就成為繼松下和比亞迪之后的全球電池出貨量第三名。
尤其是在過去的三年里,動力電池行業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增長,訂單增多、價格上漲,因此產能擴展計劃也成為包括寧德時代在內企業的共同選擇。
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動力電池需求為1226.1-1550GWh,而目前全球企業產能規劃卻超8000GWh。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此前也保守估計,2025年中國電池產能或將達到3000GWh,而出貨量預計為1200GWh,產能過剩明顯。
公開信息顯示,截止2024年6月末,寧德時代在歐洲、華東、西南、華中和華南地區均有多個在建項目,項目總投資預算達3730.24億元,同比增長了149.47%。根據目前產能規劃,至2025年底,寧德時代總產能將超過700GWh。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的產能有323GWh,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9GWh;在建產能153GWh,相比去年增加53GWh。
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的產能利用率為65.33%。盡管較去年同期的60.5%有所提升,但在龐大的在建產能面前,仍有巨大的產能過剩壓力。
產能利用率不足的情況下,在建項目被擱置。7月,寧德時代發布公告將廣東瑞慶時代鋰離子電池生產項目一期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
與此同時,更多的主機廠也在試圖跨過寧德時代這一“命門”。
眾所周知,動力電池成本約占新能源汽車整車成本的50%-70%,在價格內卷的今天,電池成本成為主機廠壓縮成本的關鍵。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喊出的“車企為寧德時代打工”的言論,也徹底引起了行業內對于自研電池的討論與追逐。
更重要的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車企的新車交付,都要看寧德時代的“臉色”。有車企員工透露,在車市整體上行的情況下,面對幾乎同時而來的眾多市場訂單,寧德時代也面臨如期交付的問題。
市場不再唯寧王論,車企也不可能坐等寧德時代的產能。
據「探客出行」不完全統計,吉利、廣汽、長安、上汽、蔚來、小鵬等多個品牌都已經開始自研電池或電池相關模塊研發工作,降低成本,以提升毛利率,試圖擺脫對上游電池廠商的依賴。
獨角獸的海外步伐
實際上,在高風險和高成本的壓力下,寧德時代的產能擴張本就有“賭”的成分。
隨著整個產業鏈的內卷,寧德時代的利潤空間也再不如前。不僅如此,未來,固定資產折舊也是這種重資產模式下的一大隱憂。
更多的目光集中在這個動力電池企業唯一的“獨角獸”身上。2023年3月,寧德時代發布公告,以每股4.1澳元出售澳大利亞鋰業公司1.46億股份。
自此,寧德時代便開始被產能過剩、戰略收縮、盈利能力下降等外界輿論裹挾。
盡管投資該鋰礦為寧德時代帶來了不小的現金回報,但當時的大環境下,出售鋰礦、收緊策略,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寧德時代的戰略調整。
過往成績與時代息息相關的寧德時代,或許更明白依托時代尋找新風口的打法。
今年年初,曾毓群在談及固態電池時仍保持謹慎態度,稱“距離真正的商品化尚有一段距離”“存在諸多困難”“電池壽命短和車禍中破裂可能導致的風險”。
然而不到兩月,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就在公開場合表示,寧德時代有機會在2027年小批量生產固態電池。
對于如今的寧德時代來說,在新能源動力電池市場份額逐漸穩定、市場飽和度漸增的情況下,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這也印證了寧德時代調轉口風,放開對于固態電池的嘗試。
這種嘗試也包括航空電池。2023年7月,寧德時代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交大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商飛時代(上海)航空有限公司,進一步拓展其在航空領域的業務版圖。
2024年4月,吳凱曾在北京車展上表示,搭載寧德時代凝聚態電池在噸級以上驗證機首飛成功。
對于新能源汽車外的動力電池嘗試,寧德時代高管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一直都在跟蹤和布局新的應用領域,比如工程機械、船舶、飛機,還包括中重卡、物流車、兩輪車等領域。但是,這些領域的落地場景和產品要求有差異,市場增長的節奏也不一樣。
不過,如今的布局仍屬于早期,規模效應實現尚需時間。曾毓群在今年6月表示,其民用電動載人飛機合作項目預計2027-2028年可支持約2000-3000公里航程。寧德時代已成功試飛4噸級民用電動飛機,8噸級飛機預計2027-2028年發布。
相比于產品的擴列,寧德時代更多精力則集中于海外市場的擴展。
據悉,目前寧德時代共布局6個海外工廠,包括德國圖林根工廠、匈牙利工廠、與福特合作的美國密歇根工廠、與特斯拉合作的美國內華達工廠、印尼工廠和泰國工廠。
不過從數據表現來看,海外市場紅利的釋放仍需時日。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的海外市場營收出現下滑。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海外市場營收為505.29億元,同比減少24.77%。
而在今年5月,美國還宣布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電池零件、鋰離子動力電池的關稅從7.5%提高到25%。市場競爭、地緣政治等都為寧德時代的海外事業增添了不確定性。
策略的轉變,來自于市場的變化。
在此前的《寧德時代不易,靠直播賣藝》一文中提及,今年以來,寧德時代開始廣泛開始和車企直播合作營銷,想要爭取更多的客戶。
可以肯定的是,寧德時代正在經歷一個新的周期。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受益者,寧德時代的成長與產業息息相關,但其同時也需要承受行業波動帶來的發展壓力。
價格戰如火如荼,二線動力廠商虎視眈眈,即便是寧德時代也不是順風順水、點石成金的“金手指”。在各種不確定之下,保住目前的市場份額,才是第一要務。
*參考文獻:《先破后立:動力電池領跑全球的傳奇與秘密》,許曉明,2024。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