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娛樂硬糖 顧韓
編輯 | 李春暉
2024年的暑期檔較以往稍顯寂寥,不僅因為奧運會吸干大盤,也是因為劇集爆款缺位。持續制造話題、捧紅演員,這是劇集的專長,連電影都要讓賢。
以往充當這個角色的,大概率是仙俠劇。正所謂“無仙俠不暑期”,小中大學生都放暑假了,仙俠劇一向是暑期檔的標配。早在2014年的《古劍奇譚》就在暑期創造了堪比《仙劍》的造星神話,此后《花千骨》《香蜜沉沉燼如霜》都是至今留有姓名的暑期仙俠爆劇。暑期檔的仙俠101競爭,幾乎本身也構成了一個看點。
然而從今年初、甚至去年開始,仙俠劇就進入了一條新的下滑曲線。由上一個公認仙俠爆款《蒼蘭訣》確立的輕喜劇風格反復失靈,仙俠劇又到了尋求突破的時刻。
而基于類型自身的發展脈絡,基于今年的種種劇圈新象,基于演員配置與IP供給,硬糖君大膽猜測:下一個仙俠爆款可能會贏在虐戀奇情、倫理元素與大女主。
按照之前“寶寶仙俠”的命名法,硬糖君愿稱之為——“人妻仙俠”。
仙俠劇,在分裂中求生
從內娛仙俠劇鼻祖《仙劍奇俠傳一》算起,仙俠劇發展至今,可以說是不斷在分裂中尋求出路。
仙俠劇的第一階段,IP來源主要是單機RPG“國產三劍”,播放平臺則是一線衛視。如此,盡管它們也采用男主視角、可籠統歸為男頻IP,卻并不像男頻網文中的仙俠故事那樣硬核垂直(這一類的代表是《凡人修仙傳》)。蕩氣回腸的愛情在其中占了不小比重,也留下了“月如VS靈兒”這樣經典的紅白玫瑰之爭。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一方面,“國產三劍”產能堪憂,另一方面,女性觀眾話語權漸長,武俠趣味讓位于古偶趣味。仙俠劇隨之迎來第一次爆款交接與類型細分。
2014年的《古劍奇譚》雖然仍是游戲IP,卻已不再是男孩們的英雄夢,而是女性觀眾的狂歡。2015年的《花千骨》則更加突出情感元素,徹底將女性觀眾放在第一位。由此,仙俠劇正式進入網文IP時代,不管是從上游制作還是下游期待來說,都要求女頻有女頻味,男頻有男頻味。
《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燼如霜》共同書寫了仙俠劇第二階段的輝煌,我們或可稱之為綜合仙俠。同之前比,它們顯示出了更加垂直的女頻趣味。但是同之后相比,體量在六十集左右的它們依然存在很強的綜合性,前面輕松后面虐心:小骨剛出場時是天真少女,身邊有特效靈寵糖寶;《香蜜》男女主真身是霜花與鳳凰,相遇時卻是葡萄與烏鴉,以土味沙雕顛覆仙俠的宏大敘事,也頗令當時的觀眾耳目一新。
這一時期,熱錢時代未過,網絡平臺崛起,許多制作公司攜網文大IP切入這一賽道。然而,爆款終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份額有限,一味復制只能導致配方加速過氣。 2019年起,這種綜合仙俠便顯露頹勢。《宸汐緣》請了張震倪妮卻還要強行插科打諢過家家,導致開局不利,很多人沒能堅持到后面顯露格局的部分。最終大劇的配置落了個小而美口碑劇的下場,熱度遠不敵賣點更為突出的《陳情令》。
自此,仙俠劇進入了一個較長的尷尬與探索期,最終迎來了第二次類型細分,涌現出氣質迥異的兩類新爆款。一類是三生三世的虐戀套路超級加倍,并在此基礎上融入新的創意。《琉璃》是十生十世加女A男O,《長月燼明》則是逆轉未來加正邪對立,強化宿命感。
另一類就是所謂的“寶寶仙俠”,主打輕喜劇、反套路與童話感,代表作有《蒼蘭訣》《護心》《神隱》等。
它們相當于將綜合仙俠進行了拆分,各自繼承和放大一部分亮點,符合互聯網時代尋求類型極致的大趨勢。但這也導致在此之后,不僅不夠極致的新劇很難出頭——例如主打師徒戀但是急于甜寵、缺乏拉扯的《重紫》;試圖一鍋燉的也是自尋死路——《護心》中期突然搞追妻火葬場,導致大批觀眾棄劇,與爆款口碑都失之交臂。
三年之期已到,“寶寶仙俠”失靈
按照創作規律,任何熱門類型都免不了內部起伏更迭、后浪顛覆前浪。但不同的風格流派之間其實并沒有真正的高下之分,無非是哪個更有時效性、哪個更具新鮮感。
今天很多人認為仙俠由男頻轉向女頻、由凡人轉向天龍人是一種嚴重的降級。但實事求是地說,《花千骨》《三生三世》當年紅火的程度、全民化的程度,遠超如今的一些營銷“爆劇”。這必然是切中了當時的市場訴求。例如全能型女主取代了等待拯救的灰姑娘、拒絕憋屈、要求爽文體驗,這完全符合2015年前后昂揚的社會意識和女性意識。
同理,硬糖君認為,虐戀仙俠與“寶寶仙俠”的力量消長,原因也不在于趣味高下、價值對錯,而在于跟風濫用與模仿不當。當我們嘗試為“寶寶仙俠”下個定義,會發現這一類型模板的要求是多層面的,包括但不限于:
內容上融入輕喜劇元素,并對以往仙俠劇進行顛覆解構。例如《蒼蘭訣》扶正魔尊當主角,借他之口譴責以往的正義男主,還用換身的設定令魔尊頻頻吃癟,威風掃地。
價值上更加“干凈”。不難看出,虐戀仙俠與“寶寶仙俠”是一次趣味上的分裂,前者服務于認為仙俠劇就是要愛得死去活來的典型仙俠受眾,后者吸引到的則是厭煩狗血虐戀、對更早一些的男頻仙俠有所懷戀的非典型仙俠受眾,二者在喜好上幾乎對著來。因此,“寶寶仙俠”售賣的應當是純粹、堅定、熱血、團魂等等,把雌競、誤會等狗血設定融進來就相當于污染。
視聽包裝上更具童話感。兩大開山之作,《蒼蘭訣》是在特效審美與妝造風格上令人耳目一新,同步炒火了制作公司恒星引力與造型師易小雅。《護心》則是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另辟蹊徑,金鷹卡通風格的各路妖獸存在感極強。
看清“寶寶仙俠”的本質,其為何早早便紅利散盡,答案也就浮出水面。
一是遍地仙俠劇都以小品開局,反套路就成了新套路。不光是內容,《蒼蘭訣》之后,易小雅不僅繼續服務于恒星引力的《七時吉祥》《狐妖小紅娘》系列,還被外面的各大劇組哄搶,《蒼蘭訣》的美術風格在新開仙俠劇中流傳,打破復制粘貼流水線的、成為了新的復制粘貼流水線。
二是成功的“寶寶仙俠”應當是一種有設計感的簡單快樂,而非無營養的低幼對話,更不能簡化成特效靈獸賣萌或者夾子音女主。《蒼蘭訣》之后,許多仙俠新劇往往只因為后邊這一兩點就被歸為“寶寶仙俠”,實際上并未做到劇情設定、價值取向與視聽包裝相互配合,導致“寶寶仙俠”風評被害,過早透支。
最后,“寶寶仙俠”打出名頭靠的是95生花主演,但之后不久,仙俠劇的趨勢變成了85花回流、90花滯留。沖著姐姐們來的觀眾期待的肯定不是幼兒園畫風,姐姐們表演起來也力不從心。《狐妖》把楊冪往鬼畜區又猛推了一把,趙麗穎聰明一些,在《與鳳行》前面幾集用了特效小鳥分擔,但也一度因此遭到詬病。
下一審美輪回,“人妻仙俠”當立?
曾被寄予厚望的新一批仙劍游改劇——《仙劍四》《祈今朝》《又見逍遙》,今年上半年接二連三暴死,并沒能引領男頻仙俠重回巔峰。下個檢驗機會要等到楊洋領銜的《凡人修仙傳》,但該劇有高分動畫版珠玉在前,也是一場硬仗。所以短期之內,仙俠劇大概還會是女頻的天下。
那么,女頻仙俠劇的下一個流行會是什么?按照慣例,可以從劇集上游——網文界的風向入手。
仙俠題材上可追溯到民國年間的還珠樓主,它不是由網文發掘,而是見證了網文的誕生發展、風格流變。可想而知,時至今日,傳統的仙俠故事已經滿足不了新生代讀者。無論男頻女頻,很多新爆款都是與穿越、重生、系統等其他熱門類型進行疊加,站在舊經典的肩膀上玩出新意,致力于提供更多信息量與閱讀快感。
嚴格來說,這在網文界也不是什么很新的風向,只不過長劇向來要落后網文三五年,最近才開始追上。虞書欣的《永夜星河》、陳飛宇的《獻魚》以及鵝廠待拍的千山茶客IP《簪星》講述的都是現代女主穿越到仙俠世界或仙俠小說中,求生、變強或者執行攻略任務的故事。
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女性意識覺醒,女頻網文正在上演一場反言情、無CP運動,許多女性作者開始挑戰無限流、賽博朋克等強情節創作。而修仙世界作為一種現成的“叢林法則”,其世界觀也被重新啟用,用于上演女主穿越重生之后、自己去闖蕩變強、裝逼打臉的仙俠故事,不管是悲情正劇向還是金手指爽文。
不過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無CP女主爽文對于長劇來說步子還是邁得略大,一時半會兒是指望不上了。更具可行性的新流行,是其中走悲情正劇向的那類。
不久前傳過楊冪將出演的新麗新劇《我不成仙》(原著作者時鏡),講述的就是被殺妻證道的女主踏上修煉升級之路的故事。優酷新劇《不醒》(原著作者一度君華)則是一個仙俠世界觀下的無限流,女主四度重回當年,自我救贖、破解陰謀,拋棄前夫哥、找到新伴侶。
此外還有原創劇本的于正劇《臨江仙》,劇情被于正描述得云山霧罩。但白鹿抱孩子的路透畫面、海報中男女主濃濃的“做恨”氛圍是很明確的,粉絲秒提取重點。
所以你看,“人妻仙俠”真不是硬糖君在故作驚人語。這其實也符合類型之內此消彼長的趨勢。之前提到的三部綜合仙俠爆款,《花千骨》是師徒虐戀,《三生三世》內含“回家的誘惑”,《香蜜》無論主角一代還是老一輩感情線都亂得要死,倫理元素在它們的爆火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那么,已婚有娃、離異重開、新歡舊愛、背德做恨,“人妻仙俠”正可以在虛置背景的情況下將種種現實倫理發揚光大。《好事成雙》(張小斐主演)《無所畏懼》(熱依扎主演)般的大女主離婚逆襲,作為現代家庭劇略嫌狗血老套,但仍然收視無敵。不敢想象這樣的故事一旦進入仙俠場域,俊男美女、華麗妝造、極致劇情,又能免于現實思考的壓力,會有多么激爽。
畢竟,《墨雨云間》已經探測出觀眾對于“女主非處”的接受度,也認證了“重生復仇”模式的能量。仙俠劇的未來,就讓人妻來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