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天下財道 儲燕
公募基金經理再現“清倉式”卸任。
宏利基金日前發布多條基金經理變更公告。
公司權益產品老將劉欣,就此一口氣卸任了目前管理的全部9只基金。
(來源:宏利基金官網)
劉欣不僅是宏利基金老將,還在公司任總經理助理兼投資總監(權益類),對于此次清倉式卸任,公司給出的理由是“工作安排”。
但從業內慣例來看,遭遇這種情況的基金經理,最終的結局大多是離開公司。
劉欣為何會清倉式卸任?宏利基金目前處境又如何呢?
名將卸任
宏利基金全稱是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曾是首批中外合資公募基金之一,原名泰達宏利基金。
劉欣有近12年基金管理經驗,在業內不乏知名度,也曾多次獲獎,在管理宏利逆向策略混合期間,也曾取得124%的超額收益。
(來源:天天基金網)
(來源:天天基金網)
因而,他的卸任也引起市場較多的關注。
在宏利基金期間,劉欣管理規模曾在2015年二季度末達到峰值,約73億元。然而,經過多年起伏之后,其管理規模在今年上半年末僅有約15億元,只有高峰時的1/5。
市場揣測,劉欣的卸任或許和近幾年業績表現不佳有關。但宏利基金其他表現更差的人,也還在基金經理任上撲騰。
因此,劉欣卸任也許還有其他原因。
截至8月5日,劉欣管理的9只基金中,近3年業績均為負值,其中,宏利逆向策略、宏利改革動力混合(A、C)、宏利消費混合(A、C)5只基金收益虧損皆超四成。
(來源:天天基金網)
僅以曾令劉欣成名的宏利逆向策略混合為例,截至今年6月底,該基金近6個月、近1年、近3年分別虧損約為2%、14%、38%,表現遠不及業績比較基準同期收益(2%、-6%、-23%)。
(來源:基金財報)
劉欣在基金半年報中對操作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看上去頗為技術化,但對基金業績落后的原因,卻沒有什么解釋和反思。
(來源:基金財報)
劉欣卸任后,繼任者能絕地反擊嗎?目前來看,任重道遠。
根據公告,接手宏利逆向策略混合、宏利風險預算混合的分別是劉洋、蔡熠陽;宏利波控回報12個月持有混合、宏利消費紅利指數則分別增聘了劉曉晨、李婷婷;宏利消費混合、宏利改革動力混合則由李婷婷單獨管理。
也就是說,劉欣近一半的產品都交由李婷婷管理,但李的基金管理經驗尚不足3年,最佳任期回報僅有2.59%。
(來源:天天基金網)
而接任宏利風險預算混合的蔡熠陽,管理經驗更是不足1年。
(來源:天天基金網)
除劉欣外,宏利基金較為看重的權益類“人才”要算是孟杰了。
宏利基金本身的權益類產品規模就不大,因此只有5人的管理規模超20億元,孟杰就是其中之一。
孟杰2017年加入宏利基金,現任研究部副總經理,管理經驗即將滿四年。
(來源:天天基金網)
宏利基金年內只發行了3只新基金,其中就有2只由孟杰管理,可見公司對其十分看重。
不過,劉欣卸任后,孟杰能否挑起權益產品重擔,也很難說。
截至8月2日,孟杰管理的2只基金,年內虧損皆在10%左右,近2年虧損都在20%左右。
(來源:天天基金網)
顯然,劉欣一旦離去,宏利基金能指望上的權益大將著實不多。
費率高企
經過22年發展,截至今年6月底,宏利基金管理總規模達到840億元,在200余家公募基金中排在67位。
在合資公募基金公司中,這一水平偏居一隅。比如,景順長城基金、中銀基金、工銀瑞信基金管理規模已在5000億元以上,宏利基金的差距不小。
這幾年,宏利基金新發產品較為緩慢,2023年僅發行了2只,年內至今也只發行了3只基金,只有2016年、2017年發行高峰期的一個零頭。
(來源:同花順iFinD)
或許是為了突破規模瓶頸,宏利基金也患上“重固收,輕權益”的痼疾。
截至6月末,宏利基金固收類管理規模約為631億元,占比超75%。
(來源:同花順iFinD)
權益類產品(含混合型、股票型)合計190億元,占比不足23%。
更重要的是,權益類產品不僅整體規模遠不及固收類產品,在發展趨勢上也呈現出下滑態勢。
(來源:同花順iFinD)
這樣的發展趨勢,顯然和新“國九條”提倡的“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占比”不符。
(來源:政府官網)
權益類規??s水,固然和整體市場環境有關,更主要的還是受到自身業績不佳的影響。
截至8月2日,宏利基金旗下權益類產品有可比數據的共有57只(各類分開計算),其中有36只為負收益,占比高達63%,更有14只虧損在10%以上,占到1/4左右。
(來源:同花順iFinD)
盡管業績不佳,宏利基金收取的管理費率卻不低。
公司旗下多只權益類產品的管理費用率為1.5%,甚至有1只達到1.8%,而在公募費率改革的當下,業內主動權益類產品管理費用率已普遍降到1.2%以下。
(來源:同花順iFinD)
高層震蕩
宏利基金的管理層近兩年也不太穩定。
2020年至今,僅法人就換了3次,弓勁梅、劉軼、傅國慶等人相繼出走。
現在的法人是高貴鑫,2022年底才加入宏利基金,至今不足2年。
(來源:同花順iFinD)
這與宏利基金這兩年的股權更替有關。
2022年11月,宏利投資管理(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受讓泰達宏利基金9180萬元出資(占注冊資本比例51%)。
公司股東由此變更為宏利投資管理(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持股51%)和宏利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持股49%)。
由于宏利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是宏利金融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因此,股權變更后,宏利金融成為泰達宏利100%控股股東,宏利基金也變成外資獨資公募。
就在股權變更完成前后,公司高層經歷了一次大變動,多名高管出走,當時的法定代表人傅國慶也是此時離任的。
(來源:同花順iFinD)
2023年4月,泰達宏利基金正式變更為宏利基金。
但是,高層震蕩似乎并未終止。
近期有市場傳聞稱,宏利基金如今的法人兼總經理高貴鑫可能是過渡人選,未來總經理可能由丁聞聰接任,丁聞聰目前則是宏利投資管理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全程主導參與了宏利基金的收購項目。
如果傳聞屬實,這或許是劉欣卸任的另一原因。
《天下財道》就此向宏利基金求證,公司方面未能給出回應。
另據天眼查顯示,宏利基金目前周邊風險已近7000條,其中大部分來自其投資公司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涉及買賣合同糾紛、追償權糾紛等。
有業內人士向《天下財道》分析說,一方面,外資基金公司通常擁有國際化的投資視野和經驗,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全球資產配置的機會;許多外資基金公司具有長期的資產管理經驗和成熟的投資策略,能夠帶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但另一方面,外資基金公司也可能面臨本土化的問題,包括對本地市場理解不足、文化差異等;在中國的品牌知名度和渠道建設可能不如本土公司,需要時間積累;對投資者來說,外資基金更需要通過業績和服務來證明自己。
劉欣最終會離開公司嗎?宏利基金業績不佳而管理費率不低的局面何時結束?經過股權更替和高管震蕩的宏利基金又將向何處去?《天下財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