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界面工業
中國海油(00883.HK/600938.SH)在南海斬獲千億方氣田。
8月7日,界面新聞從中國海油獲悉,其在海南島東南海域發現的陵水36-1氣田新增探明儲量順利通過國家有關部門評審備案,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1000億立方米,且為全球首個超深水超淺層大型氣田,實現海洋油氣勘探理論領域的創新,填補全球技術空白。
至此,中國海油在南海北部鶯歌海、瓊東南、珠江口三個盆地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超過1萬億立方米。
如果按照目前國內氣田25%-30%的采收率來計算,36-1氣田的技術可采儲量約為250億-300億立方米,屬于大型氣田。
按照自然資源部2022年發布的《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準》,天然氣技術可采儲量大于等于250億立方米時,為大型氣田;技術可采儲量在250-25億立方米區間,為中型氣田;技術可采儲量小于25億立方米時,為小型氣田。
南海位于歐亞大陸、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大板塊的交界處,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但海上油氣勘探面臨著高溫高壓、深水等眾多世界級技術難題。
中國海油通過合作與自營,由淺水向深水,從淺層到中深層,從常溫常壓到高溫高壓,持續推動南海天然氣勘探,在鶯歌海盆地發現東方1-1、東方13-2,在瓊東南盆地發現陵水17-2、陵水 25-1,在珠江口盆地發現荔灣3-1、番禺30-1、番禺34-1等多個氣田。至2017年,中國海油在南海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近8000億立方米。
2018年,中國海油啟動“七年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建成“南海萬億大氣區”,不斷加大對海上復雜油氣資源勘探的攻關力度。
國際上一般將水深超過300米海域的油氣資源定義為深水油氣,1500米水深以上稱為超深水。深水是全球油氣資源重要的接替區。全球超過70%的油氣資源蘊藏在海洋之中,其中40%來自深水。
2022年,中國海油在瓊東南盆地寶島凹陷近5000米地層深處斬獲中國首個深水深層氣田寶島21-1,此時距離實現“南海萬億大氣區”建設目標僅剩不到1000億立方米的儲量缺口。
在優質勘探目標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中國海油將業界普遍認為不具備大規模成藏條件的超淺層氣作為戰略性研究方向。
超淺層氣是深水區極為重要的油氣資源,一般指埋深小于300米的天然氣,勘探開發面臨埋藏超淺保存難、遠離烴源充注難、地層疏松鉆探難等世界級難題。
中國海油技術團隊對淺層氣成藏機理和工程作業關鍵技術展開系統攻關,通過研究分析,選定位于瓊東南盆地中央坳陷南部、平均作業水深達1500米的陵水36-1區塊作為勘探目標。
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工程技術作業中心總經理陳浩東稱,為了確保海上鉆井作業的安全,業內一般會在井位設計時避免穿越危險的淺層氣,但中國海油反其道而行之,創造性實施了全球首例超深水超淺層鉆井作業。
最終,中國海油團隊順利完成超深水超淺層氣藏鉆井、取心、測試等多項作業目標,獲取了相關區域地層資料,實現了對全球首個超深水超淺層的精準快速評價。
中國海油表示,陵水36-1氣田勘探取得成功,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特色深水復雜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技術體系,驗證了其先進性和可靠性,也為“南海萬億大氣區”建設筑牢了資源儲量基礎。
中國海油總地質師徐長貴表示,陵水36-1的勘探實踐,揭示了將超深水超淺層氣資源從影響鉆完井作業安全的“災害氣”變成具備開發價值的清潔能源的可能性,對中國乃至全球類似海域條件的資源勘探開發具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