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響 吳鴻鍵
離開舞臺中央許久的教育賽道,最近熱度驟增。
截至8月6日,A股教育板塊持續走強,學大教育、中公教育等多個教育公司股票出現過漲停甚至多次漲停。新東方美股收盤大漲13.38%,好未來美股大漲8.47%,高途也收獲了8.94%的漲幅。
教育概念走強很大程度和市場情緒有關。但事實上,行業回暖比市場情緒來得更早。教育公司近年已經逐步完成轉型,悄悄回到增長軌道。
新東方2025財年第一財季(即截至2024年5月31日季度)的營收為11.3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2.1%,其中“教育新業務”(包含非學科類輔導、智能學習系統等)營收同比大增50.3%;
好未來第一財季營收為4.14億美元,同比大漲50.4%。
今年一季度,高途實現營收9.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9%。
有道一季度凈收入為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9.7%,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
“一起教育”一季度凈收入為2550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4.19%;
“猿輔導”和“作業幫”,不僅在素質教育領域多點開花,旗下智能硬件銷量同樣突出。
增長數據背后,有兩個事情值得關注:其一,時隔三年,教育公司逐步完成轉型,非學科類教育業務正在幫助公司快速增長;其二,AI在教育行業的順暢落地比想象中快,帶來了新的增量。圍繞AI,各個教育公司正在智能硬件、教學內容和交互等方向上密集發力,當然新的競爭也在快速升溫。
轉型成效顯現,新引擎就位
關于教育公司轉型,此前外界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了各家的直播電商業務上,但直播電商只是教育公司的轉型嘗試之一。真正驅動各家公司重拾增長的,還是教育類業務。
教育賽道上一波熱潮的驅動力來自K12、學科培訓、在線大班課/小班課。如今,行業驅動力已被各類素質教育、研學項目、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業務替代,各家公司的業務結構也因此變得多元。
從各家教育公司的轉型動作中,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素質教育業務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體育藝術類教育,另一類是和語言學習、思維能力、STEAM等相關的素養課程。新東方的智體運動訓練館、街舞課等屬于前者,各家公司推出的編程課、科學課、STEAM教育平臺等屬于后者。此外,行業還在研學(如有道研學、新東方文旅的研學團)、托管(如好未來的“彼芯”托管品牌)等項目上有所拓展。
各家的成人教育業務,既有面向大學生的四六級考試、考研、雅思托福培訓業務,也有面向職場人的考證和英語學習業務。
以上的轉型業務,有的是教育公司的全新探索,有的則是原有業務的整合和拔高(比如好未來的“輕舟”由考研、留學、語培業務整合而來)。但它們都在驅動公司業務結構的轉變,成為公司收入增長新引擎。
例如,新東方的“教育新業務”收入增速明顯高于出國考試準備、出國咨詢、國內考試準備等“傳統業務”。好未來原本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中小學生學科類校外培訓,如今收入結構已經轉變為學習服務(包含素質教育和高中業務)和內容解決方案(主要是學習機業務)。
線下教學點的增加同樣能反映行業的回暖。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5月31日,新東方學校及學習中心的總數為1025間,較上一季度增加了114間,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77間。而在過去幾個季度,新東方招生的速度時常高于產能增加的速度。
交銀國際研報也顯示,2025財年第一財季好未來素質教育收入同比增長超50%,占總收入的比重超45%,主要受益于培優線下高雙位數增長。公司線下教學點超過400個,擴張速度超過預期。
競逐AI新增量
素質教育和成人教育業務的增長,反映的是行業需求的蓬勃和供給的逐步到位。與之并行的,還有AI帶來的新增長動能。
早在2017年,AI教育就獲得過資金和企業的熱捧,這背后的邏輯是,從業者希望將智能融入“教學測練評”各個場景,讓教學變得更精準、更個性化。2023年,Chat-GPT展現出的內容生成能力、交互能力和推理能力,讓行業看到了AI教育進一步深化的可能。
智能硬件天然適合做AI落地教育的載體——它承載著內容,覆蓋不同學齡、可以融入“教學測練評”各個場景,學生和老師都要和它交互。
實用意義上,AI和硬件的結合可以體現為英語對話、作文批改、數學助手、講題機器人、智能助手等功能,以及個性化學習方案的生成;長遠來看,企業做好AI教育硬件也有助于沉淀跨科目、系統性的數據,有助于在學生不同學齡段持續獲取收入。
智能教育硬件品類很多,包括學習機、詞典筆、學習燈、智能練習本、單詞卡、啟蒙機等等。以學習機為例,好未來、作業幫、猿輔導、有道、新東方等公司均已推出系列產品,科大訊飛、小度、希沃、讀書郎、步步高、京東方藝云、聯想等一眾公司也已入局。
為了和大眾平板產品做區隔,各個品牌都把推廣重點放在護眼、大屏、家長伴讀等產品特性上。而為了突破同質化競爭,品牌也會不斷強調自身的差異化賣點。例如,好未來學習機的賣點是公司多年來的教學內容沉淀、以及針對新課標的內容升級;有道傾向于強調技術積累和AI心智。
目前,智能教育硬件已經成為部分公司的重要增長動力。華泰證券的研報顯示,2025財年第一財季,估算好未來內容解決方案業務收入占比提升至約27%。結合抖音的數據跟蹤,預計3月份至5月份好未來學習機銷售額同比提升51%。此外,小猿學練機、作業幫學習機等產品的銷售表現同樣突出。
教育行業的「常青-競爭」兩面性
總的來看,本輪教育行業回暖,既有修復性質,也有成長性質。在需求強勁的背景下,素質教育業務重新承接了不同學齡段的教育需求,AI又為行業注入了新動力。
相比上一輪資本催化、營銷驅動的教育熱潮,目前教育公司的增長更多是需求驅動的,企業在增加產能和對待競爭方面也更理性。不過,隨著行業增長確定性提升,競爭也必然隨之加劇。
在近期的財報電話會上,新東方執行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楊志輝提到,“競爭對手在頭部城市投入了一些資金或開設了更多的學習中心”。
各家公司在智能硬件領域的競爭則更加激烈。電梯里常常出現學習機廣告;短視頻平臺上常有測評博主橫向對比不同品牌的學習機;在電商平臺上,學習機品類還出現過搶購熱潮。CTR媒介智訊的數據也顯示,部分學習機品牌的廣告花費有明顯上漲。
教育是個常青的行業,尤其是在中國,需求一直在。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增長預期更加明確,行業熱度和競爭烈度只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