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潮新消費 杜仲
編輯 | 紫蘇
在國內,“三蹦子”一直都是流量體質。一方面,它的實用耐造讓拉貨、擺攤兒、接娃等各場景下的人民群眾愛不釋手;另一方面,橫沖直撞、隨心所欲的走位又讓“馬路殺手”的稱號與它如影隨行。
簡而言之,由于不符合復雜的城市交通環境,容易因管理不完善、安全意識薄弱等原因造成交通事故,三蹦子在國內很多城市已經進入限制上路的名單。此外,電動三輪車是近年來三輪車市場的主流趨勢,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大幅下降,也讓一部分電動三輪車的潛在用戶一咬牙就擁抱了新歡。
國內需求的飽和與下降是電動三輪車出海的核心原因之一。行業統計顯示,2017-2022年,我國電動三輪車需求量由1030.2萬輛增長至1395萬輛,漲了6.25%;同期,我國電動三輪車產量從1034萬輛增長至1404萬輛,漲了6.31%。相近的數據彼此呼應,堪堪扒住了自產自銷的臨界點,也鎖定了行業天花板——電動三輪車在國內市場很難再挖掘新的大增量了。
(來源:Frost&Sullivan)
這也得到了其他行業數據佐證。2016年到2020年,中國作為全球電動三輪車最大的市場,國產電動三輪車銷售額從300億元逐步跌至26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3.5%。作為對比,中國電動三輪車發展最快的2006年至2016年十年間,全國年產量從約50萬輛,猛增到1100萬輛,20倍的增速支撐起廣大市場。
局勢已定,增量難尋,尋求對外擴張是必然策略,“現在國內稍微有實力的一些廠家基本上都是到歐美、中亞一帶一路的國家投資辦廠。”威馬車業銷售總監張書達直言,“其實原有的廠家不會增加太多,只是大家都把目標瞄向海外了,國內卷不動了”。
此時,潛力值拉滿的海外市場送上了驚喜——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百諫方略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球電動三輪車市場銷售額為618.6億元,預計2030年達到1498.9億元。其中亞太是全球最大市場,2023年占有大約90.06%的市場份額,其次是歐洲市場,占比約為5.14%。
中國市場之外,是一個60億人口的更大市場。但美國市場,目前仍榜上無名。故而這次切去這樣一小塊蛋糕也不會讓廠商們過于焦慮。在三蹦子二十余年的出海歷程中,北美本就不是主戰場。例如江蘇豐縣的飛米車業將非洲作為出海主陣地,華創車業則主攻中東、中亞的一些國家,單是豐縣一個產業帶的電動三輪車企業覆蓋的出口目的地就多達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生產商們入美的步伐確實可能因此而減慢。
出海這碗飯他們二十年前就吃上了
潑天流量帶來的利好是顯而易見的。
三蹦子走紅后,短視頻中C位露臉的“國威”在美國的銷量翻了三番,短時間內接到十幾個電話咨詢在美代理事項,國威也計劃陸續組織人員赴美調研政策法規及市場情況,研究批量出口或合作建廠等事宜。
這波流量并非只在美國市場爆發。同期,歐洲、南美、東南亞等市場也展現出了勃勃生機。
浙江綠駒車業透露2024年一季度,企業出口詢單量同比增長40%至50%,成交量同比增長10%。凱希蜀宇總經理杜堯成則介紹,“今年目前接了5.2萬輛的生產任務,預計產值1.5億元,其中有40%為出口訂單。”
這些訂單來自于美國、泰國、緬甸和非洲等多個地區。他特別提到了今年5月拿下的泰國客戶大訂單,約定每年度向客戶交付10,000輛電動三輪車,目前首批車輛已順利交付。公司運營中心負責人趙偉直接表示:“生意從來沒有這么好過,現在生產線加班加點趕訂單,客戶催著要貨,供不應求,訂單排期至2025年,甚至還有銷售人員在一線幫忙生產。”
另一邊,洛陽珠峰華鷹三輪摩托有限公司2024年的業務勢頭也十分強勁,訂單量已排至兩個月之后,其中半數以上的客戶來自海外。回顧2023年的銷售表現,海外訂單同樣為其貢獻了總銷售額的半壁江山,且同比增幅超過了20%。珠峰未來三年的戰略規劃聚焦于新興市場與未開發區域的開拓,布局海外的中轉倉和直營店。此外,珠峰還打算強化海外生產基地的建設,促進資源的全球性整合,以此達到品牌國際化和企業持續發展的雙重目的。
盡管潑天的流量讓企業產銷量水漲船高,但對于一些老玩家們來說,出海布局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啟動了。
以風頭最盛的江蘇國威為例,國威擁有年產摩托車30萬輛、電動車80萬輛的生產能力,200多個款式的摩托車和電動車暢銷全國各地,其中兩三成賣往了海外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威起初研究出海并非因為看到了市場天花板,據國威公司電三事業部副總經理秦曉明介紹,出海更多出于對利潤水平的考量。國內10%的毛利VS國外10%凈利的利潤差距,是他們自2003年就開始研究出海的直接動力。彼時,國威最先對外出口的地區是東南亞,之后是印度、哈薩克斯坦和歐美的一些國家與地區,海外業務拓展堪稱順利。據秦曉明介紹,東南亞銷量最好,都是經銷商的訂單,出口大約占總銷量的30%。目前為止,東南亞的訂單還沒有飽和,需求量還是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國威的官網是全英文,這或許就是一家有20余年出海歷史的老炮兒應有的自我修養。
與國威同期踏上出海征途的還有北方永盛摩托車公司。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之一,2003年至今,北方永盛的產品不僅暢銷巴西、澳大利亞、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緬甸、加納等20多個國家,而且在西非的一些國家銷量尤為出色。
除此之外,金彭集團、威馬車業、珠峰等也早早開啟了出海之路;嗯哇、眾星、宇峰等甚至已開始在海外建設生產基地。
對這些出海勁旅來說,社交媒體熱度背后最大的價值并非是對營收的直接貢獻,而是為他們借勢打開和擴張美國市場提供了一陣東風。
不斷進化的三蹦子背后,產業帶深藏功與名
美國制造商聯盟認為中國制造的這類電動車成本應該在5萬美元左右,如果不是故意的托辭,那就是還沒有真正領會中國式供應鏈的威力——如果不加運費、關稅等,一輛三蹦子600美元就能賣,閣下又該如何應對?
更能體現降維打擊的是,不但造價便宜,甚至可以“私人定制”。
據國威介紹,新進來的美國訂單都是“通過電商平臺私人訂制一單一單過去的”。不止國威,國內越來越多電動三輪車企業都可以走定制化路線,根據不同銷售市場的特點和需求,采用有針對性的產品功能設計與設置,同時匹配合適的價格。秦曉明就曾總結,電動三輪車就有幾十個款式,封閉的、半封閉的,功率高低不同的……應有盡有,巴拿馬人喜歡大車型,東南亞國家則喜歡小車型。
就連歐美對于環保的要求,現有的永磁技術、電機、控制器以及電池和剎車等新技術也能完全匹配,為其這一輪爆紅埋下了伏筆。
不斷提升的工藝、技術和令人驚嘆的成本、售價背后,正是深藏功與名的中國供應鏈體系和各有千秋的(電動/燃油)三輪車產業帶。
在國內,電動三輪車的產業帶與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的產業帶多有重合,很多企業涉及其中多項業務布局。其中,江蘇無錫錫山/徐州豐縣、河南洛陽偃師最具代表性,此外還有四川遂寧安居、山東及天津多地等。錫山是電動自行車產業延伸的代表,在這里聚集著雅迪、新日、臺鈴、小刀等眾多電動兩輪車巨頭;偃師則有不少企業是從摩托車廠家拓展而來,因而出口產品中不只有輕型電動三輪,還有很多重型的燃油三輪。
江蘇是我國電動三輪車產業的橋頭堡。這里同時坐擁“世界‘電三’看中國,中國‘電三’看豐縣”的全國最大電動三輪車產業基地豐縣,和“全國每3輛電動自行車,就有1輛錫山制造”的錫山。
錫山區電動車產業園年產電動車超1500萬輛,出口訂單較多的企業有160家,擁有大批知名電動車整車企業和零部件生產商,規模大、集聚度高、產業鏈完整,是全國最大電動車整車生產研發基地和零部件集散地。2023年,無錫市又成立了長三角(無錫)電動車跨境電商產業園,專門針對電動兩輪車、三輪車出海及相關產業鏈。
“組團出海”模式下,出口總量不斷攀升,產品已銷往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按照規劃目標,到2025年,該產業園將孵化六家億級跨境電商賣家,打造10個跨境電商品牌,培養1000名跨境電商人才,實現超10億元的跨境出口額。
豐縣則將電動三輪車整車企業全國10強中的7家都收入囊中,當地擁有電動車整車及配件生產企業1000多家,年生產整車能力突破500萬輛,占據國內60%以上的電動三輪車市場份額和95%以上的電機市場份額,產品出口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全國品種最全、配套最完善、更新速度最快、產量最大的電動三輪車生產、研發基地和配件集散地,豐縣近年來一直沒有停下招商引資的腳步,希望吸引更多優秀的產業鏈落地,實現電動車產業集約集群式發展。
雖然現在三輪車以電動居多,但在一些電力供應不完善的地區,燃油三輪車依然有著巨大的市場。河南偃師作為中國的三輪車(燃油)之都,在三輪車出口上形成了以燃油為主,燃油、電動“兩手抓”的格局。
2023年該區整車產銷量近40萬臺,零部件2000余萬件,行業銷售收入約45億元。如今,偃師區摩托車及零部件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中,生產著三輪貨車、老年代步車、助殘車、三輪客車、電動三輪摩托車等九大系列100多個品種。據偃師區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產業發展部副部長李國偉介紹,偃師三輪車出口地包括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
上海中創產業創新研究院高級副院長丁國杰認為,國內制造業的勞動力優勢、成本優勢以及技術優勢,仍然在中短期內是存在的。
可以說中國電動三輪車產業以驚人的成本控制、定制化能力和技術創新,顛覆了美國制造商聯盟的認知。依托成熟供應鏈與產業集群,中國電動三輪車正以“降維打擊”之勢,開拓海外市場,彰顯中國制造的實力與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