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郭凈凈
獨立近四年,榮耀有新動作。
8月5日,針對媒體報道的上市相關傳聞,榮耀終端有限公司(簡稱“榮耀”)方面對界面新聞回應稱,“榮耀始終堅持公開透明的發展原則,也會持續多元化股權結構。榮耀計劃在今年四季度啟動相應的股份制改革,并在之后適時啟動IPO流程。”
榮耀進一步表示,公司在相應的過程中會披露相關財務數據。從2021年1月1日至今,榮耀沒有獲得過深圳市政府超出對通常企業的支持。同時,相關報道例舉的特殊支持項榮耀從來沒有獲得過。
“從消息來看,榮耀單獨IPO上市,從準備到正式上市,至少需要1~2年。”有券商保代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估計1~2年后IPO就放開了,“目前積極做好準備也是應該的”。
榮耀去年就宣布計劃首發上市
官網顯示,榮耀于2013年誕生,是智能終端提供商。該公司目前員工數超1.3萬名,研發人員占比超60%,體驗店及專區專柜超過4.5萬個,在網設備數超2億,公司有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西安、法國及日本等7大研發基地。榮耀坪山智能制造產業園旗下超過85%產線工序由自動設備完成,超過60%設備實現自主研發。
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158萬臺,同比增長8.9%;其中,榮耀以14.5%的市場份額位居國內手機市場第四的位置。
2020年,榮耀從華為獨立出來。當年11月17日,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深圳智信”)與華為簽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后,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作為收購方的深圳智信,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簡稱“深圳智城”)與30余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其中深圳智城持股98.6%,該公司由深圳國資委全資控股;剩余1.4%的股份則由深圳國資協同發展私募基金合伙企業持有,該基金出資人包括北京松聯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內的30余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
獨立后的榮耀董事長萬飚,1996年加入華為,歷任華為無線產品線總裁、終端公司總裁、俄羅斯地區部總裁、消費者業務移動寬帶與家庭產品線總裁、消費者業務首席運營官等職位。CEO趙明于1998年3月加入華為,歷任華為CDMA、WiMAX、TD產品線總裁、全球無線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西歐地區部副總裁等職務,并于2015年3月任榮耀總裁一職,全面負責榮耀業務。
當時市場消息稱,榮耀與相關收購主體存在協議,榮耀需要在獨立三年后實現上市。隨后3年多,“榮耀借殼”傳聞屢屢傳出。針對傳言,榮耀曾多次公開否認。
2022年11月,在獨立兩周年之際,榮耀引入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綜改共贏(杭州)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中金祺智(上海)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等多名新股東。
2023年11月22日,榮耀正式明確了上市方式。該公司發布董事會公告稱,為實現公司下一階段的戰略發展,將不斷優化股權結構,吸引多元化資本進入,通過首發上市推動公司登陸資本市場;隨著公司走向公開市場的規劃逐步啟動實施,公司董事會將按照上市公司標準進行調整,董事會成員逐步多元化,以適應公司在新發展階段的治理需要和監管需要。
彼時,為了推動上市事宜,榮耀對董事會成員進行了調整,代表大股東深圳國資的吳暉獲委任為公司董事長,原董事長萬飚則擔任副董事長。據了解,吳暉曾任職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其來到榮耀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推動公司上市進程。
榮耀借殼炒作終“熄火”?
根據聯儲證券《2022年度A股并購市場報告及2023年年度展望》,“榮耀借殼”成2022年四大借殼上市傳聞之一,一大批上市公司股價坐上“過山車”。
“榮耀借殼”炒作集中在2022年11月,涉及深深房A(000029.SZ)、深賽格(000058.SZ)、ST英飛拓(002528.SZ)、深振業A(000006.SZ)、沙河股份(000014.SZ)、深城交(301091.SZ)、ST特信(000070.SZ)7只股票異動,傳聞發生后三個月內相關個股區間漲幅在24.05%至148.86%之間。
實際上,即便2023年11月榮耀已明確將首發上市方式后,其借殼傳聞仍未停止。界面新聞在互動平臺到,2024年7月22日,再被投資者追問“最近有傳聞榮耀借殼事宜,公司是不是會收購榮耀?”時,ST英飛拓回復稱,公司未獲悉上述事項,也沒有與之相關的計劃或安排。此前深振業A、中新賽克(002912.SZ)、愛施德(002416.SZ)、達實智能(002421.SZ)等多家深交所上市公司也被問及榮耀借殼事宜。
有分析認為,中小投資者大多將借殼上市視為眾多業績差的公司規避退市、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莊家則利用借殼上市題材進行二級市場炒作。這一狀況下,炒作過后,往往受傷害的是中小投資者。上海融力天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許超此前對界面新聞表示,這種消息大概率都是,莊家想出清;“相關消息大多是傳聞,至于誰傳的,證明不了”。
面對亂象層生的借殼傳聞炒作情況,聯儲證券報告曾建言,關閉借殼上市通道,與境外成熟市場的監管規則進一步接軌,實現上市公司殼價值徹底歸零,阻斷“投機者”的炒作念想。
“之前一直傳暫停‘借殼’,這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也有相關券商保代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借殼”應該放開。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鋒此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指出,兼并重組也是A股公司退市的主要方式;“企業經營到一定程度,已經進入下行期,必須要注入新概念、收購新資產重新發展,或者被別人‘吃掉’(借殼)。兼并重組是本身是非常正常的資本運作模式。市場對借殼上市的關注度很正常,如果市場很透明、交易也合規,那么投資者就該承擔參與炒作的風險。即便在相對成熟的資本市場,借殼上市傳聞炒作本身也是有極大風險的。”
劉鋒認為,監管部門要發揮作用,在信息披露造假、內幕交易、釋放假信息炒作、內幕人員管理等方面完善監管細則,加強監管,甚至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科技監管力度。
今年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進一步削減“殼”資源價值,加大對“借殼上市”的監管力度,精準打擊各類違規“保殼”行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