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盤,在岸人民幣對美元盤中觸及7.1150,較上周五收盤價跳漲1000點。人民幣匯率大漲的背后是周五美國公布的就業數據不及預期,引發市場對美聯儲政策錯誤導致經濟衰退的擔憂,進而導致美元指數大跌。
北京時間周五晚間,美國勞工部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非農就業人數增長11.4萬,大幅低于上月修正后的17.9萬,也遠低于市場預估的18.5萬;當月失業率為4.3%,比6月上升0.2個百分點,創2021年11月以來的新高。
此外,過去三個月美國移動平均失業率為4.13%,過去12個月最低失業率為2023年7月的3.5%,二者之差為0.63個百分點。按照前美聯儲經濟學家克勞迪婭·薩姆(Claudia Sahm)提出的“薩姆法則”,如果三個月移動平均失業率比前一年中的最低失業率高出半個百分點或更多,美國經濟已經處于衰退的初期階段或者即將陷入衰退。
受就業報告拖累,周五美股三大指數全線收低,美元指數跌1.1%,收報103.23,創近5個月收盤新低。美元指數大幅回落給人民幣提供了上漲的最直接動力。
另外,近期日元的大幅反彈也對人民幣產生聯動效應。上周,日美央行先后宣布利率決議,日本央行年內第二次上調基準利率,并公布了縮減國債購買計劃,而美聯儲則繼續按兵不動,將基準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5.25%-5.5%區間不變。受美日貨幣政策走勢分化的影響,日元對美元展開大幅反彈。截至發稿,日元對美元匯率報1美元兌145.05日元,較7月3日創下的38年低點161.96升值近12%,幾乎抹去了今年以來的全部跌幅。
日元大幅上漲的同時,也提振了市場看多人民幣的情緒。平安證券分析師鐘正生指出,2023年以來,人民幣與日元匯率保持了高度相關性,主要源于二者都具備了套息交易中低息貨幣的屬性。盡管美中利差寬度不及美日利差,但人民幣匯率今年以來的低波動狀態,使得人民幣作為套息貨幣的屬性并不弱于日元,從而二者的走勢邏輯有相通之處。近期日元強勁升值,美股科技股調整,進一步催化日元套息交易平倉,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了情緒上的牽引。
不過,分析師認為,就目前而言,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還未獲得長期趨勢性的上行動力。
南華研究院分析師周驥在研報中表示,主要原因在于近期人民幣走勢和國內經濟基本面的關聯度不大。人民幣匯率若要形成長期趨勢性的上行走勢,需要看到兩點,一是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二是中美利差倒掛的改善。
鐘正生認為,當前美元前景較為撲朔,不能認為美元指數會很快走弱,特別是近期歐洲經濟不盡如人意,但目前歐元對美元匯率仍處在偏高水平,后面可能會有貶值壓力,如果歐元和日元反向而行,美元指數便不容易快速下跌。
他還提到,考慮到特朗普對華經貿政策的激進言論,及其較高的勝選概率,如果未來中美經貿領域摩擦再度升溫,人民幣仍有貶值壓力。
截至發稿,人民幣對美元報1美元兌7.1402元人民幣,較早盤最高點回落275個基點,但仍比周五收盤上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