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跨境電商規模剛剛突破百億,中山如何奮起直追? |城市跨境電商轉型案例庫⑧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跨境電商規模剛剛突破百億,中山如何奮起直追? |城市跨境電商轉型案例庫⑧

深中通道為中山產業提供了快速承接深圳跨境電商產業資源的機會,中山制造業企業急需通過新模式、新技術拓展新的訂單渠道。

中山港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界面新聞編輯 | 崔宇

編者按:“跨境電商”正成為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占貨物貿易進出口的比重,已從2015年的1%增長到2023年的5.7%。由于各地的區位優勢、要素稟賦和產業結構等存在較大差異,在推動跨境電商轉型發展方面面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界面新聞/界面智庫推出的“高質量出海——中國城市跨境電商轉型案例庫”系列報道,將通過案例和數據分析的形式,聚焦重點城市的跨境電商政策體系、發展路徑和企業訴求等,并嘗試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一頭是底蘊雄厚制造業工廠,另一頭是潛力巨大的國際市場,曾經的廣東四小虎”中山想通過跨境電商將兩者銜接起來。

中山的跨境電商起步較晚,直到2020年才獲批成為全國第五批跨境電商綜試區,2023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剛邁過百億門檻。而中山周邊城市的跨境電商已發展得如火如荼——在廣州、深圳、東莞等地,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其外貿增長的新動力。

在中山規劃的跨境電商版圖中,“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特色產業園、品牌出海是關鍵詞。它能否通過一系列措施奮起直追、后來居上?

多重因素導致起步較晚

盡管是珠三角的制造業重鎮,中山跨境電商并沒有贏在起跑線上。2020年5月,中山才獲批成為跨境電商綜試區;直至2020年9月,才完成了首票跨境電商B2B出口貨物通關

到2023年,中山跨境電商進出口訂單申報金額突破百億元級別。這個規模相對較小。比如,并非珠三角城市的汕頭,2022年其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就已經突破了200億元

2020年6月,中山首票跨境電子商務直購出口業務通關 圖片來源:中山商務公眾號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向界面新聞分析到,長期以來,受“三來一補”外向型經濟影響,中山制造業產業層次偏低、創新能力不足。

曾經的安逸也限制了轉型步伐。林江提到,十幾年前,中山的燈飾、服裝、家具等專業鎮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的地位,路徑依賴下導致企業沒有轉型動力,“我曾經跟古鎮鎮的企業聊過,他們的想法是,現在手頭還有訂單,為什么要開拓新渠道?”

“很多工廠缺乏對市場、對銷售渠道的認知,而且早期中山也沒有很大力度地進行政策扶持。”在中山一家器材制造業公司負責跨境電商業務的李承提到,除了政策、產業結構等因素外,跨境復合人才不足也限制了區域內跨境電商的規模。

人才不足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比較嚴重的信息壁壘。李承舉例到,在深圳,跨境電商人才有很頻繁地交流,信息得以快速流通,但在中山,還未引進外地人才前就難以實現,有些行業信息會“慢一拍”才接收到。

“因此,我們公司從深圳挖了不少人過來,包括銷售端、市場端等前端崗位。”李承透露道。他自己其實也是被“挖角”的一員,目前,整個營銷團隊中有20%以上人員是從廣深等地引進。

三方面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

李承在2019年從深圳來到中山,這期間他感受到中山跨境電商正加快“趕進度”。“2019年時政策寥寥無幾,甚至對亞馬遜的招商力度也很弱,本土做亞馬遜的企業屈指可數。但近兩年跨境電商氛圍明顯活躍了很多,政策不斷給予支持,每個月都會組織跨境電商的對接活動。現在有很多中山大賣逐步在亞馬遜上嶄露頭角。”李承表示。

憑借不設市轄區的特色,中山形成“一鎮一品”的產業模式,即一個鎮區圍繞著一個特色產業發展,發展出古鎮燈飾、小欖五金、東鳳家電等20個產業鏈、18個專業鎮。“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亦成為中山發展跨境電商的主要思路。中山市商務局數據顯示,本土跨境電商企業店鋪數量已經超萬家。

中山市商務局電商科相關負責人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指出,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主要從方面著手:在培育跨境電商市場主體方面,持續以政策宣講、面對面座談、走訪調研、實務培訓、行業對接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工作,搭建中山企業與亞馬遜等平臺資源深入對接的渠道。

中山市商務局今年將進一步深化與電商平臺合作。比如在2024年4月“中山市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中山市商務局聯合亞馬遜全球開店啟動了“中山跨境電商啟航計劃”,開展成長啟航、品牌啟航、商機啟航、人才啟航等系列活動,旨在促進中山跨境電商主體培育、人才培養、品牌打造,共同推動企業“高質量出海”。

其次是加強深中跨境電商產業聯動,推動本土企業與深圳企業合作打造跨境電商交易服務平臺,通過整合深圳企業在海外營銷渠道、信息系統及保稅倉儲運營等專業資源,結合中山產業帶及區位優勢幫助本土制造業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第三是完善跨境電商扶持政策體系。目前中山出臺了市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區認定辦法、市級跨境電商出口品牌企業認定辦法,印發實施扶持政策《中山市商務發展專項資金(電子商務項目)實施細則》以及《中山市促進外貿新業態高質量發展十三條》,圍繞跨境電商的主體培育、園區建設、業務拓展、金融支持等方向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資金政策保障。

中山港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以中山東鳳鎮為例,東鳳鎮作為“中國小家電創新基地”,擁有眾多小家電生產企業和供應鏈資源。2023年8月,東鳳鎮成立了全市第一個鎮級的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推動鎮內小家電企業從傳統外貿向外貿新業態轉型。

東鳳鎮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會長、廣東西雅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宇華告訴界面新聞記者,2023年起著手鏈接跨境資源,開展一系列跨境電商活動,包括交流學習、培訓、選品對接、探廠、視頻推廣、跨境創新大賽等,共計28場次

“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方面已有初步成效,促使會員企業之間達成合作。成功促進深圳賣家與東鳳企業潔克電器簽訂了合作合同,共同開模,預計銷售金額達到每年1000萬元。”鄧宇華舉例道。

中山市東鳳鎮工業信息和科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指出,為了推動企業轉型,東鳳鎮還成立了東鳳數字經濟聯盟,每周組建聯盟交流活動,至今已組織66場,參與企業超700家次。目前全鎮共推動215家規上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

打造三類跨境電商園區承接企業落地

在中山市富灣南路56號,坐落著中山唯一一家“國字號”電商產業園區——中山美居電商園。這是珠江西岸為數不多的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園內企業涵蓋跨境電商、品牌電商、直播電商、代運營、第三方平臺等電商領域企業,是中山電商企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據統計,中山擁有超百萬平方米園區可用于承接電商產業發展。“受電商行業的發展特性影響,大多數園區主要會選擇集聚分布在商業配套成熟的中心城區,少部分選擇在產業帶優勢地區如世界燈都古鎮鎮布局。”中山市商務局電商科負責人稱,中山目前已建設了一批可供跨境電商企業落地發展的產業園區,主要分為三類,中山美居產業園就是其中一類,即綜合型園區。

上述負責人還介紹到,中山美居產業園這種綜合型園區,提供專屬的人才、金融、孵化、推廣、政務、后勤等六大服務體系,目前產業園集聚電子商務、科技、家居文化創意及銷售等業態企業累計超1380家,其中電商企業超580家

深中通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第二類園區是以中山保稅物流中心為代表的通關功能型園區,作為海關特殊監管場所,中山保稅物流中心已建成3600平方米跨境電商監管中心,配備實現全程信息化作業、智能卡口聯動、智能分揀及非侵入式查驗一體的4條分揀線,配設A類卡口“跨境一鎖”專用通道,同時由海關部門駐點現場辦公,具備24小時快速通關的條件,支持跨境電商1210、9610、9710、9810等所有類型業務開展

“還有繸子跨境電商產業園,其提供九大支持服務,涵蓋產業基金、供應鏈金融、賣家孵化、平臺注冊、人才培訓、物流倉儲、海外本土服務、戰略咨詢、聯合運營,致力于搭建產業投資平臺、產業研究平臺、產業服務平臺和產業招商平臺的服務體系。”中山市商務局電商科負責人表示。

為了吸引企業落戶,中山的各園區在招商力度方面鉚足了勁,開出租金優惠、免費提供場所等條件。中山美居產業園建設的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易創空間)設有8000平方米孵化空間,為粵港澳青年在中山創新創業提供免租金、免物業費、免服務費的物理空間以及免費提供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而繸子跨境電商產業園對于符合產業招引方向的企業,如對園區的相關指標有貢獻可按照一定折扣給予租金優惠。

企業、政府、協會共同推動品牌出海

對于習慣了傳統外貿出口模式的工廠而言,跨境電商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如何打破傳統代工模式、形成自主品牌直連海外消費者,成為了工廠的痛點。

廣東思銳光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思銳光學”)是中山企業探索品牌出海的一個縮影。這家公司成立于2006年,從工廠起步,逐步形成以光學鏡頭為核心,支撐系統、攝影燈、攝影配件為輔的產品體系。

據思銳光學亞馬遜業務負責人Blake透露,切入跨境電商賽道后,銷售額呈現顯著增長目前約70%訂單份額來自海外,其中亞馬遜是公司銷售主渠道中份額最大的平臺,通過該平臺覆蓋北美、歐洲、日本、澳洲等多個區域,預計今年的份額可以超過30%。

思銳光學旗下注冊了自主品牌“SIRUI”。Blake提到,“SIRUI”品牌主要售往美國歐洲與日本等區域目前在中高端腳架市場,“SIRUI”品牌在歐美地區可以排在前三。

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也在助推品牌出海。2023年7月,中山啟動了首輪跨境電商出口品牌企業認定申報工作,中山市寶莎蒂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中山市歷美亞衛浴有限公司、廣東美尼亞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在今年完成認定,成為首批示范企業。盡管踏出第一步,但三家企業均為初創型品牌企業,加上數量偏少,要形成品牌規模化還需要漫長的時間。

中山市商務局電商科負責人表示,在現行認定辦法有效期內,預計會在每年下半年發布通知、組織有意向的企業申報,期盼有更多跨境電商企業能達到標準,進一步擴大示范企業的數量規模。

Blake表示,為了推動品牌出海,一方面,公司注重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研發生產,從比較入門的配件轉向更高端的產品;另一方面,不斷拓展海外市場,思銳光學于今年3月入局日本亞馬遜,并于7月正式入駐澳大利亞亞馬遜。Blake坦言,日本的攝影生態產品競爭較大,進軍日本市場,離不開在日本市場的品牌曝光

3月,中山企業組團參展 圖片來源:中山商務公眾號

對于亟需轉型的賣家而言,來自政府端的補貼能緩解企業不小的資金壓力。品牌推廣同樣是李承所在的公司目前著重布局的業務。李承提到,品牌推廣成本由多個環節費用組成,包括平臺端的廣告費用、給海外社交媒體的KOL費用、線上線下的展會費用等。

“此前我們主要拿到的是展會補貼或跨境電商平臺推廣補貼,政策會按年或按次數進行費用補助,但是金額不多,也沒有涉及品牌推廣的其他環節。”李承說。

他同時提到,作為賣家還面臨認定標準的問題,即政策補貼主體必須是中國公司,但他們公司是以海外地區的子公司做跨境電商,所以長期以來面臨著認定模糊的問題,“嚴格意義上講,我們不在補貼范圍內。但其實所有子公司(的費用)最終都是匯總到母公司來,希望政策對認定可以適當放寬條件”。

李承列舉了兩項公司需要申請、但又達不到認定門檻的例子。一項是2023年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帶的試點項目每個項目的補貼金額最高不超500萬元,可以按照綜合成本的50%補貼;另一項是2023年對于超過3000平米以上的跨境電商智能倉儲建設、購買海外倉儲等給予50%的補貼每個海外倉可以補貼20萬

中山市商務局電商科負責人表示,商務局已于今年4月印發出臺新的扶持政策《中山市促進外貿新業態高質量發展十三條》,其中,在跨境電商主體培育、跨境電商金融支持、跨境電商進口業務、樹立跨境電商行業標桿、跨境電商集貨倉建設、本地跨境電商監管場所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支持措施。

據該負責人介紹,符合扶持條件的企業,可在用于跨境電商業務實際產生的費用(包括辦公租金、獨立站建設、營銷推廣、物流倉儲建設、信息化系統開發等)、用于跨境電商相關業務的銀行貸款、跨境電商監管場所相關費用支出等方面享受一定比例的資金補貼;被評為跨境電商示范企業以及成功建設公共海外倉示范項目的標桿企業,還可以享受一次性的資金獎勵。

“深中通道”打開人才交流和資源互補新機遇

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深圳、中山兩市進入“半小時生活圈”。

在此之前,中山就著手對接深圳資源。5月以來,“中深跨境直通車”活動先后在小欖鎮、黃圃鎮和東鳳鎮舉辦,搭建深圳跨境電商企業和中山制造企業的溝通橋梁。

5月,首場深圳-中山跨境電商選品對接交流系列活動在中山小欖鎮舉辦 圖片來源:中山商務公眾號

深中通道為中山產業提供了快速承接深圳跨境電商產業資源的機會,中山制造業企業急需通過新模式、新技術拓展新的訂單渠道,而深圳跨境電商企業出于市場需求也需要跟產業帶更緊密結合。”中山市商務局電商科負責人提到,將鼓勵兩地企業各取所需,探索“深圳總部+中山制造”“深圳鏈主+中山配套”“深圳研發+中山轉化”“聯合運營”等合作新模式,實現兩地資源配置與合作價值的最大化。

此外,中山將對標深圳完善制度。該負責人表示,深圳有不少先行先試的做法,會協同相關部門對標深圳的先進經驗,探索推動跨境電商領域的“關、稅、匯、貸”等數據透明化、合規化,協助解決跨境電商企業普遍存在的數據歸集、出口退稅、收結匯和信用融資等痛點堵點難題。

對于企業而言,也意味著招人更方便。“我們今年剛從深圳挖了五六個人。”李承認為,深中通道通車后,預計招人難的狀況會改善很多。

中山市東鳳鎮工業信息和科技商務局負責人提到,將建立人才交流機制,定期組織兩地人才互訪、培訓和交流活動,吸引深圳的高端人才到東鳳鎮創業就業,同時為東鳳鎮的企業員工提供在深圳的學習機會。

李承則希望,針對人才引進可以增加相應政策扶持,“像廣州、深圳、東莞,有人才住房、人才公積金等福利,中山其實可以借鑒,對跨境電商的高端人才、研發人才給予支持,吸引他們到本地就業。”

(應受訪者要求,李承為化名)

相關專題:高質量出海——中國城市跨境電商轉型案例庫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關于界面智庫

界面智庫是界面新聞旗下的財經和商業智庫,聚焦宏觀政策、區域經濟、產業趨勢和資本市場等。我們的宗旨是扎根事實、演繹趨勢、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業決策。關于專題策劃、研究報告、指數產品和論壇培訓等合作,請聯系我們。
聯系郵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跨境電商規模剛剛突破百億,中山如何奮起直追? |城市跨境電商轉型案例庫⑧

深中通道為中山產業提供了快速承接深圳跨境電商產業資源的機會,中山制造業企業急需通過新模式、新技術拓展新的訂單渠道。

中山港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界面新聞編輯 | 崔宇

編者按:“跨境電商”正成為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占貨物貿易進出口的比重,已從2015年的1%增長到2023年的5.7%。由于各地的區位優勢、要素稟賦和產業結構等存在較大差異,在推動跨境電商轉型發展方面面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界面新聞/界面智庫推出的“高質量出海——中國城市跨境電商轉型案例庫”系列報道,將通過案例和數據分析的形式,聚焦重點城市的跨境電商政策體系、發展路徑和企業訴求等,并嘗試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一頭是底蘊雄厚制造業工廠,另一頭是潛力巨大的國際市場,曾經的廣東四小虎”中山想通過跨境電商將兩者銜接起來。

中山的跨境電商起步較晚,直到2020年才獲批成為全國第五批跨境電商綜試區,2023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剛邁過百億門檻。而中山周邊城市的跨境電商已發展得如火如荼——在廣州、深圳、東莞等地,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其外貿增長的新動力。

在中山規劃的跨境電商版圖中,“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特色產業園、品牌出海是關鍵詞。它能否通過一系列措施奮起直追、后來居上?

多重因素導致起步較晚

盡管是珠三角的制造業重鎮,中山跨境電商并沒有贏在起跑線上。2020年5月,中山才獲批成為跨境電商綜試區;直至2020年9月,才完成了首票跨境電商B2B出口貨物通關

到2023年,中山跨境電商進出口訂單申報金額突破百億元級別。這個規模相對較小。比如,并非珠三角城市的汕頭,2022年其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就已經突破了200億元

2020年6月,中山首票跨境電子商務直購出口業務通關 圖片來源:中山商務公眾號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向界面新聞分析到,長期以來,受“三來一補”外向型經濟影響,中山制造業產業層次偏低、創新能力不足。

曾經的安逸也限制了轉型步伐。林江提到,十幾年前,中山的燈飾、服裝、家具等專業鎮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的地位,路徑依賴下導致企業沒有轉型動力,“我曾經跟古鎮鎮的企業聊過,他們的想法是,現在手頭還有訂單,為什么要開拓新渠道?”

“很多工廠缺乏對市場、對銷售渠道的認知,而且早期中山也沒有很大力度地進行政策扶持。”在中山一家器材制造業公司負責跨境電商業務的李承提到,除了政策、產業結構等因素外,跨境復合人才不足也限制了區域內跨境電商的規模。

人才不足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比較嚴重的信息壁壘。李承舉例到,在深圳,跨境電商人才有很頻繁地交流,信息得以快速流通,但在中山,還未引進外地人才前就難以實現,有些行業信息會“慢一拍”才接收到。

“因此,我們公司從深圳挖了不少人過來,包括銷售端、市場端等前端崗位。”李承透露道。他自己其實也是被“挖角”的一員,目前,整個營銷團隊中有20%以上人員是從廣深等地引進。

三方面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

李承在2019年從深圳來到中山,這期間他感受到中山跨境電商正加快“趕進度”。“2019年時政策寥寥無幾,甚至對亞馬遜的招商力度也很弱,本土做亞馬遜的企業屈指可數。但近兩年跨境電商氛圍明顯活躍了很多,政策不斷給予支持,每個月都會組織跨境電商的對接活動。現在有很多中山大賣逐步在亞馬遜上嶄露頭角。”李承表示。

憑借不設市轄區的特色,中山形成“一鎮一品”的產業模式,即一個鎮區圍繞著一個特色產業發展,發展出古鎮燈飾、小欖五金、東鳳家電等20個產業鏈、18個專業鎮。“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亦成為中山發展跨境電商的主要思路。中山市商務局數據顯示,本土跨境電商企業店鋪數量已經超萬家。

中山市商務局電商科相關負責人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指出,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主要從方面著手:在培育跨境電商市場主體方面,持續以政策宣講、面對面座談、走訪調研、實務培訓、行業對接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工作,搭建中山企業與亞馬遜等平臺資源深入對接的渠道。

中山市商務局今年將進一步深化與電商平臺合作。比如在2024年4月“中山市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中山市商務局聯合亞馬遜全球開店啟動了“中山跨境電商啟航計劃”,開展成長啟航、品牌啟航、商機啟航、人才啟航等系列活動,旨在促進中山跨境電商主體培育、人才培養、品牌打造,共同推動企業“高質量出海”。

其次是加強深中跨境電商產業聯動,推動本土企業與深圳企業合作打造跨境電商交易服務平臺,通過整合深圳企業在海外營銷渠道、信息系統及保稅倉儲運營等專業資源,結合中山產業帶及區位優勢幫助本土制造業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第三是完善跨境電商扶持政策體系。目前中山出臺了市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區認定辦法、市級跨境電商出口品牌企業認定辦法,印發實施扶持政策《中山市商務發展專項資金(電子商務項目)實施細則》以及《中山市促進外貿新業態高質量發展十三條》,圍繞跨境電商的主體培育、園區建設、業務拓展、金融支持等方向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資金政策保障。

中山港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以中山東鳳鎮為例,東鳳鎮作為“中國小家電創新基地”,擁有眾多小家電生產企業和供應鏈資源。2023年8月,東鳳鎮成立了全市第一個鎮級的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推動鎮內小家電企業從傳統外貿向外貿新業態轉型。

東鳳鎮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會長、廣東西雅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宇華告訴界面新聞記者,2023年起著手鏈接跨境資源,開展一系列跨境電商活動,包括交流學習、培訓、選品對接、探廠、視頻推廣、跨境創新大賽等,共計28場次

“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方面已有初步成效,促使會員企業之間達成合作。成功促進深圳賣家與東鳳企業潔克電器簽訂了合作合同,共同開模,預計銷售金額達到每年1000萬元。”鄧宇華舉例道。

中山市東鳳鎮工業信息和科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指出,為了推動企業轉型,東鳳鎮還成立了東鳳數字經濟聯盟,每周組建聯盟交流活動,至今已組織66場,參與企業超700家次。目前全鎮共推動215家規上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

打造三類跨境電商園區承接企業落地

在中山市富灣南路56號,坐落著中山唯一一家“國字號”電商產業園區——中山美居電商園。這是珠江西岸為數不多的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園內企業涵蓋跨境電商、品牌電商、直播電商、代運營、第三方平臺等電商領域企業,是中山電商企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據統計,中山擁有超百萬平方米園區可用于承接電商產業發展。“受電商行業的發展特性影響,大多數園區主要會選擇集聚分布在商業配套成熟的中心城區,少部分選擇在產業帶優勢地區如世界燈都古鎮鎮布局。”中山市商務局電商科負責人稱,中山目前已建設了一批可供跨境電商企業落地發展的產業園區,主要分為三類,中山美居產業園就是其中一類,即綜合型園區。

上述負責人還介紹到,中山美居產業園這種綜合型園區,提供專屬的人才、金融、孵化、推廣、政務、后勤等六大服務體系,目前產業園集聚電子商務、科技、家居文化創意及銷售等業態企業累計超1380家,其中電商企業超580家

深中通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第二類園區是以中山保稅物流中心為代表的通關功能型園區,作為海關特殊監管場所,中山保稅物流中心已建成3600平方米跨境電商監管中心,配備實現全程信息化作業、智能卡口聯動、智能分揀及非侵入式查驗一體的4條分揀線,配設A類卡口“跨境一鎖”專用通道,同時由海關部門駐點現場辦公,具備24小時快速通關的條件,支持跨境電商1210、9610、9710、9810等所有類型業務開展

“還有繸子跨境電商產業園,其提供九大支持服務,涵蓋產業基金、供應鏈金融、賣家孵化、平臺注冊、人才培訓、物流倉儲、海外本土服務、戰略咨詢、聯合運營,致力于搭建產業投資平臺、產業研究平臺、產業服務平臺和產業招商平臺的服務體系。”中山市商務局電商科負責人表示。

為了吸引企業落戶,中山的各園區在招商力度方面鉚足了勁,開出租金優惠、免費提供場所等條件。中山美居產業園建設的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易創空間)設有8000平方米孵化空間,為粵港澳青年在中山創新創業提供免租金、免物業費、免服務費的物理空間以及免費提供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而繸子跨境電商產業園對于符合產業招引方向的企業,如對園區的相關指標有貢獻可按照一定折扣給予租金優惠。

企業、政府、協會共同推動品牌出海

對于習慣了傳統外貿出口模式的工廠而言,跨境電商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如何打破傳統代工模式、形成自主品牌直連海外消費者,成為了工廠的痛點。

廣東思銳光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思銳光學”)是中山企業探索品牌出海的一個縮影。這家公司成立于2006年,從工廠起步,逐步形成以光學鏡頭為核心,支撐系統、攝影燈、攝影配件為輔的產品體系。

據思銳光學亞馬遜業務負責人Blake透露,切入跨境電商賽道后,銷售額呈現顯著增長目前約70%訂單份額來自海外,其中亞馬遜是公司銷售主渠道中份額最大的平臺,通過該平臺覆蓋北美、歐洲、日本、澳洲等多個區域,預計今年的份額可以超過30%。

思銳光學旗下注冊了自主品牌“SIRUI”。Blake提到,“SIRUI”品牌主要售往美國歐洲與日本等區域目前在中高端腳架市場,“SIRUI”品牌在歐美地區可以排在前三。

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也在助推品牌出海。2023年7月,中山啟動了首輪跨境電商出口品牌企業認定申報工作,中山市寶莎蒂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中山市歷美亞衛浴有限公司、廣東美尼亞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在今年完成認定,成為首批示范企業。盡管踏出第一步,但三家企業均為初創型品牌企業,加上數量偏少,要形成品牌規模化還需要漫長的時間。

中山市商務局電商科負責人表示,在現行認定辦法有效期內,預計會在每年下半年發布通知、組織有意向的企業申報,期盼有更多跨境電商企業能達到標準,進一步擴大示范企業的數量規模。

Blake表示,為了推動品牌出海,一方面,公司注重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研發生產,從比較入門的配件轉向更高端的產品;另一方面,不斷拓展海外市場,思銳光學于今年3月入局日本亞馬遜,并于7月正式入駐澳大利亞亞馬遜。Blake坦言,日本的攝影生態產品競爭較大,進軍日本市場,離不開在日本市場的品牌曝光

3月,中山企業組團參展 圖片來源:中山商務公眾號

對于亟需轉型的賣家而言,來自政府端的補貼能緩解企業不小的資金壓力。品牌推廣同樣是李承所在的公司目前著重布局的業務。李承提到,品牌推廣成本由多個環節費用組成,包括平臺端的廣告費用、給海外社交媒體的KOL費用、線上線下的展會費用等。

“此前我們主要拿到的是展會補貼或跨境電商平臺推廣補貼,政策會按年或按次數進行費用補助,但是金額不多,也沒有涉及品牌推廣的其他環節。”李承說。

他同時提到,作為賣家還面臨認定標準的問題,即政策補貼主體必須是中國公司,但他們公司是以海外地區的子公司做跨境電商,所以長期以來面臨著認定模糊的問題,“嚴格意義上講,我們不在補貼范圍內。但其實所有子公司(的費用)最終都是匯總到母公司來,希望政策對認定可以適當放寬條件”。

李承列舉了兩項公司需要申請、但又達不到認定門檻的例子。一項是2023年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帶的試點項目每個項目的補貼金額最高不超500萬元,可以按照綜合成本的50%補貼;另一項是2023年對于超過3000平米以上的跨境電商智能倉儲建設、購買海外倉儲等給予50%的補貼每個海外倉可以補貼20萬

中山市商務局電商科負責人表示,商務局已于今年4月印發出臺新的扶持政策《中山市促進外貿新業態高質量發展十三條》,其中,在跨境電商主體培育、跨境電商金融支持、跨境電商進口業務、樹立跨境電商行業標桿、跨境電商集貨倉建設、本地跨境電商監管場所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支持措施。

據該負責人介紹,符合扶持條件的企業,可在用于跨境電商業務實際產生的費用(包括辦公租金、獨立站建設、營銷推廣、物流倉儲建設、信息化系統開發等)、用于跨境電商相關業務的銀行貸款、跨境電商監管場所相關費用支出等方面享受一定比例的資金補貼;被評為跨境電商示范企業以及成功建設公共海外倉示范項目的標桿企業,還可以享受一次性的資金獎勵。

“深中通道”打開人才交流和資源互補新機遇

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深圳、中山兩市進入“半小時生活圈”。

在此之前,中山就著手對接深圳資源。5月以來,“中深跨境直通車”活動先后在小欖鎮、黃圃鎮和東鳳鎮舉辦,搭建深圳跨境電商企業和中山制造企業的溝通橋梁。

5月,首場深圳-中山跨境電商選品對接交流系列活動在中山小欖鎮舉辦 圖片來源:中山商務公眾號

深中通道為中山產業提供了快速承接深圳跨境電商產業資源的機會,中山制造業企業急需通過新模式、新技術拓展新的訂單渠道,而深圳跨境電商企業出于市場需求也需要跟產業帶更緊密結合。”中山市商務局電商科負責人提到,將鼓勵兩地企業各取所需,探索“深圳總部+中山制造”“深圳鏈主+中山配套”“深圳研發+中山轉化”“聯合運營”等合作新模式,實現兩地資源配置與合作價值的最大化。

此外,中山將對標深圳完善制度。該負責人表示,深圳有不少先行先試的做法,會協同相關部門對標深圳的先進經驗,探索推動跨境電商領域的“關、稅、匯、貸”等數據透明化、合規化,協助解決跨境電商企業普遍存在的數據歸集、出口退稅、收結匯和信用融資等痛點堵點難題。

對于企業而言,也意味著招人更方便。“我們今年剛從深圳挖了五六個人。”李承認為,深中通道通車后,預計招人難的狀況會改善很多。

中山市東鳳鎮工業信息和科技商務局負責人提到,將建立人才交流機制,定期組織兩地人才互訪、培訓和交流活動,吸引深圳的高端人才到東鳳鎮創業就業,同時為東鳳鎮的企業員工提供在深圳的學習機會。

李承則希望,針對人才引進可以增加相應政策扶持,“像廣州、深圳、東莞,有人才住房、人才公積金等福利,中山其實可以借鑒,對跨境電商的高端人才、研發人才給予支持,吸引他們到本地就業。”

(應受訪者要求,李承為化名)

相關專題:高質量出海——中國城市跨境電商轉型案例庫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家居| 常熟市| 克什克腾旗| 大足县| 乐东| 屏东市| 共和县| 靖边县| 桂林市| 利津县| 隆尧县| 疏勒县| 四会市| 闽清县| 黔南| 信宜市| 兰溪市| 巴里| 邵武市| 宁城县| 娄底市| 澳门| 侯马市| 临西县| 古田县| 黔南| 大庆市| 安顺市| 新闻| 罗山县| 湾仔区| 鄄城县| 依安县| 双流县| 五家渠市| 安阳市| 都安| 阜新市| 益阳市|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