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斑馬消費 徐霽
上半年,不僅有“超100萬家餐廳接連倒下”,就連餐飲頭部玩家呷哺呷哺、味千、奈雪的茶等,都深陷虧損。
明明大家外出吃飯的頻率并未降低,各大商場、夜市,一到飯點就人聲鼎沸,為什么餐飲業還是不賺錢?
核心原因只有一個,太卷了。不僅卷產品、卷服務、卷成分,還要卷價格。大餐飲市場中最熱門的行業,咖啡新茶飲和火鍋,價格戰也是一輪接一輪。
在這場餐飲市場的大逃殺中,誰能夠率先穿越周期?
大面積虧損
近日,餐飲市場的壞消息接連傳來。
8月2日晚間,“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00520.HK)披露2024年半年業績預告:收入減少約15.9%;凈虧損2.6億元-2.8億元之間,而上年同期的凈利潤為212萬元。
同一時間,“拉面第一股”味千(00538.HK)業績預告出爐,預計今年上半年凈虧損不超過2000萬元,較上年同期凈利潤1.33億元,大幅下滑、由盈轉虧。
此前數年,這兩家餐飲企業,就已經歷經跌宕起伏。初代火鍋巨頭、老牌上市公司呷哺呷哺,多品牌戰略受挫、業績下滑、高層動蕩,創始人賀光啟重新回歸一線,這才穩住陣腳;味千,歷經“骨湯們”、“貪腐門”、投資失利等重大挫折,也是直到近年才剛剛回暖。
當晚,“新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02150.HK)披露2024年半年業績預告,公司上半年收入24億元-27億元,經調整凈虧損4.2億元-4.9億元。
它們再度陷入虧損,或許并不讓人感到意外。然而,就連一直穩如泰山的流行餐飲品類運營商,擁有太二、慫火鍋、九毛九的九毛九控股,居然也出現了業績大幅下滑。
此前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2024年1-6月,九毛九(09922.HK)收入30.64億元,同比增長6.4%,股東應占凈利潤不少于67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2.22億元,下跌不超過69.8%。
其他餐飲業上市公司,情況也不容樂觀。西安飲食(000721.SZ)今年上半年繼續虧損,虧損額增加至5450萬元-6500萬元;同慶樓(605108.SH),2024年Q1營業收入大增28.01%,業績卻下降了8.84%。
餐飲+食品業務的上市公司,廣州酒家(603043.SH),2024年Q1盈利能力繼續下滑;同期,五芳齋(603237.SH),收入同比下降4.13%,虧損額微增至6975.96萬元。
已披露上半年業績的本土主流上市公司中,唯一增長的幾乎只有全聚德(002186.SZ),然而,其規模與業績,也僅僅是略微增長,成長危機如影隨形。
現在,就只能等待海底撈(06862.HK)月底交出期中成績單,才能給餐飲行業打氣了。
全行業內卷
去年以來,餐飲行業呈現明顯的復蘇趨勢。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餐飲收入52890億元,同比上升20.4%。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陳新華說:“餐飲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增速領跑其他類型。”
今年,雖然增速出現下滑,但仍然保持上升。1-6月,全國餐飲收入26243億元,同比增長7.9%。
為什么行業數據與個體企業之間的體感差異巨大?抽絲剝繭后,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卷,太卷了!
2020年特殊時期之后,就有餐飲類企業預測復蘇周期,逆勢搶占市場點位。但無奈踩錯了節奏,業務和業績遭遇重大打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海底撈和海倫司(09869.HK)。
但是,逆周期布局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大家都記得,呷哺呷哺2003年前后快速崛起為“火鍋第一股”的故事。
2023年以來,市場的明確恢復,讓大量的投資和人員進入到餐飲行業。這一次,它們還是失望了。市場形態恢復正常,但需求并未能快速跟上,形成了踩踏效應。
為了能夠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各大商家,不得不加入這場極致內卷。卷產品,卷服務,卷成分……當然,最簡單粗暴和直接有效的,是卷價格。
咖啡和新茶飲市場,瑞幸用平價將星巴克拉下神壇;后來者庫迪,又用9塊9鏖戰瑞幸;喜茶、奈雪、霸王茶姬價格下壓,與茶百道(02555.HK)、古茗、蜜雪冰城等中低端品牌,層層對壘。最近的新茶飲9.9元價格戰,連一向高冷的茶顏悅色也加入了。
火鍋市場,海底撈、湊湊、巴奴等頭部火鍋品牌,用代金券、團購套餐、寵粉日等活動,壓低客單價。2023年,海底撈的人均消費,從上年的104.9元降至99.1元;同期,湊湊從150.9元降至142.3元。
在2024年半年業績預告中,呷哺呷哺明確表示,虧損的原因之一為:通過主動降價、推出套餐,以提升客流。
浙商證券披露的研報顯示,同比2023年6月,主流餐飲、新茶飲品牌的客單價,均出現下滑趨勢。最夸張的慫火鍋,最近半年的客單價下降都超過20%。
太二酸菜魚和慫火鍋的母公司九毛九,業績下降近7成,擁有呷哺呷哺和湊湊火鍋陷入巨額虧損,原因都在這幾張表里。
頭部餐飲企業們的收入,大概率并不會有大規模的垮塌,到頭來,卻是“多收了三五斗”。
現在的關鍵是,內卷的市場狀態不會主動終結。除非,出現一輪優勝劣汰,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才有可能止住這一輪價格戰帶來的傷害。
如何破局?日本的餐飲巨頭們,泉盛(食其家)、薩莉亞、云雀,以及中國市場的餐飲業老大海底撈,已經指明了路徑。
針對市場需求,調整和優化業務布局,重點布局大眾消費市場,深耕家庭消費等場景;重視供應鏈,加強產品力的同時,掌控價格力;出海。
就此而言,定位大眾便民中式餐飲的小菜園,在中式快餐中倡導“極致性價比=現炒現制的美味菜肴+合理的價格”的鄉村基和大米先生,以及在餐飲出海中已經大展身手的海底撈,都具備了穿越周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