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餐觀局 張澤
四年前,餐飲投資如火如荼,但在烈火烹油之后,市場驟然降溫,仿佛迎來了冰雹的洗禮。
根據餐觀局的不完全統計,2024年上半年共有33起餐飲融資事件,相較于2023年同期下降了32%。(此數據均剔除掉了存在瑕疵的融資新聞,包括無在營門店或與宣傳不符、無工商變更信息等情況。)
不僅是餐飲領域,整體消費投資也顯著下滑。有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的消費投資下降了25%。從2023年開始,許多投資機構縮減甚至砍掉了消費組,或將消費組的投資人轉崗至科技組。
依然堅持投資消費領域的機構往往被同行和市場視為「逆勢」和「另類」。盡管如此,一些機構仍然認為,現在正是消費投資的最佳時機,餐飲行業依然充滿了機會和黃金。
圖|餐觀局制作
01 誰融到了錢?
2024年上半年共有33起融資事件,包括8家茶飲品牌、8家快餐品牌、2家咖啡品牌、2家小吃品牌、1家鹵味品牌,1家甜品品牌、以及3家供應鏈、3家智能設備公司、2家服務商、2家預制菜,1家團餐企業。
茶飲融資依然活躍,共有8起融資事件,涵蓋鮮奶茶、手作茶、檸檬茶和椰子水品牌等。霸王茶姬的成功使得鮮奶茶市場備受關注,并引發了新一輪的茶飲創新浪潮。
快餐融資也有8起,相較于以往的米飯快餐和粉面快餐,今年更強調「地域特色」,包括粵菜小正餐啫兩手、貴州風味的越辣越有黔和西北風味的正經八板皮皮王。
咖啡品牌曾是去年的熱門融資品類,但今年上半年僅有兩家獲得融資,這很可能是受到咖啡行業價格戰的影響。這兩家分別是比星咖啡,采用精品咖啡小店加盟模式;另一家是餅小咖,結合咖啡與鮮肉餅輕食,走性價比路線。
智能設備公司中有3家獲得融資,其中兩家專注于智能咖啡機。在咖啡品牌終端價格戰激烈的情況下,智能咖啡機成為了保障品質、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
上半年共3個供應鏈企業獲得融資,包括凍品在線、漫味龍廚和鮮沐科技。漫味龍廚隸屬于四川小龍坎,鮮沐科技則為休閑餐飲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33筆融資中,有四筆融資值得額外關注,包括夸父炸串、滬上阿姨、滿記甜品和牛大吉。
夸父炸串完成了B輪3.5億元融資,由愉悅資本和絕了基金聯合領投,不二資本和老股東跟投。然而在6月,夸父發生了工商變更,縮減注冊資本,絕了基金退出股東行列,這一舉動被解讀為為境外上市做準備。
滬上阿姨在2月完成了1.21億元C輪融資,不久后披露了赴港上市的招股書。分析認為,此輪融資是為抬高估值而進行的IPO融資,但目前滬上阿姨尚未完成證監會的上市備案,上市進程停滯。
夸父炸串和滬上阿姨是融資金額最大的兩家,均與上市計劃有關。基金投資的退出通道一直相對狹窄,主要依賴IPO作為退出方式。
滿記甜品新一輪戰略融資的領投方是其控股股東安達富資本。這輪融資發生在2024年初,在品牌陷入預付款退款難、多地關店傳聞后才披露,顯然具有公關和紓困的雙重目的。
牛大吉牛肉飯獲得了B1輪8200萬元融資。該品牌最初以鮮牛肉零售切入市場,2021年增加熟食業務,后來又開設了牛肉粉店和咖啡旗艦店。未來牛大吉能否在牛肉飯賽道上深耕,需要持續觀察。
除了基金的投融資外,部分餐飲企業還選擇在李小加的滴灌通澳交所上尋求資金支持。包括烤肉品牌西塔老太太、武漢熱干面品牌蔡林記、豬腳飯連鎖品牌豬戈戈等。
滴灌通的核心機制是每日收入分成合約,通過向線下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并約定從每日經營收入中提取部分返還滴灌通。然而,該模式被質疑為“升級版的P2P”,爭議不斷。
02 誰還在投餐飲?
2024年上半年出手的明星投資機構包括:百福之星、順為資本、愉悅資本、絕了基金等
百福之星隸屬于百福集團,專注于早期餐飲食品項目的投資。其投資組合包括和合谷、西少爺、遇見小面、煲仔皇和熊貓燙火鍋等餐飲品牌。
順為資本此前投資過多個知名餐飲品牌,如茶顏悅色和7分甜,以及美菜、凍品在線和易酒批等相關供應鏈企業。
愉悅資本已連續三輪投資夸父炸串,同時也是瑞幸咖啡、Blueglass和轉化商城的投資方。
絕了基金是由絕味食品和餓了么聯合發起的投資基金,曾投資和府撈面、盛香亭、蛙來噠和吉祥餛飩等餐飲品牌。
去年曾出投資的番茄資本(投資堂上堂)、加華資本(投資小菜園)、天圖投資(投資四葉咖)、梅花創投(投資虎聞咖啡、墨比優創),在今年上半年沒有披露過的投資項目。
此外,去年曾投資的奈雪的茶、紫燕食品和書亦燒仙草等餐飲品牌也沒有新的投資動作。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專注于核心業務比多元化投資更為重要。
投融資縮水背后有許多復雜的原因。首先,在資金方面,許多投資者對國內市場持悲觀態度,市場化的資金非常有限,而國有資本作為主要投資者,其投資方向往往與國家戰略、地方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密切相關。
退出方面,之前的餐飲消費投資熱,不少是按照互聯網的邏輯去投,而現在這條邏輯遭到證偽。據傳A股的紅綠燈機制限制了消費類公司的上市機會,同時港股市場的流動性較差,導致許多明星公司的市值大幅縮水,這進一步削弱了投資者信心。
項目方面,市場缺少好的消費項目值得去投,好的項目本身就能實現自我造血和盈利,除非是要快速擴張,但現在的市場環境,消費者的消費意愿有限,盲目擴張不見得是好事,即便真的融資,估值估計也比較貴,投資人也不會樂意。
「各種基金確實很少投了,」一位消費投資人表示,「現在投資人忙著去賣課賣咨詢去了」,而他本人仍然會做一些早期的投資孵化。
現在仍在投資消費,可能會被認為是「孤勇者」,貼上逆勢和另類的標簽,但仍然有不少機構持續看好這一賽道。
此次投資了比星咖啡的正煊資本認為,消費投資的「遇冷與逆勢」,是在國內資本市場的遇冷、是創投領域情緒的逆勢,而非消費生態本身,處在完全的逆境中。在平穩的周期內,更利于看清市場與項目,這是在風口期間無法實現的。
嘉御資本衛哲在日前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從消費的增量時代走向了消費的存量時代,這件事并不可怕,中國只是不習慣而已,而偉大的國民品牌往往都誕生在經濟消費進入存量的時代。
啟承資本認為,如今,雖然全社會的消費投資熱情不再,但恰恰迎來了消費投資最好的時刻:過去藏在水下的消費項目開始顯山露水了;牌桌上的投資機構不多了,留下的都是專業玩家,出手更謹慎也更穩健;能夠挺過大浪淘沙的優秀創業者,對于業務的理解更深了,對投資機構的需求也更明確了……
03 結語
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和消費投資的趨冷,餐飲企業面臨諸多挑戰,但也蘊藏著巨大的機遇。隨著熱錢減少,野蠻競爭者逐漸退出,行業得以冷靜下來,回歸生意本質,為具有遠見和創新精神的餐飲企業提供了更大發展機會。
產品下沉、店型下沉、管理下沉,將產品和店型向更廣泛的市場推進,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運營效率,成為餐飲企業的重要策略。抓住技術的更迭、縣域經濟的崛起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新的增長點依然在不斷涌現,剛需升級帶來的確定性依然存在。
餐飲市場廣袤,機會無限,勇敢前行,必將有所成就。而遠離了風口期,企業更能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堅守長期主義的消費投資者,也將更有耐心地陪伴企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