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林子人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波蘭人》

磨鐵圖書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4-8
本書為諾獎得主J.M.庫切的小說新作,在中文世界首次出版。在故事中,一位年邁的波蘭人在巴塞羅那邂逅了一個女人,愛上了她,但她只覺得他可憐,驚訝于這個時代竟然還存在著神圣愛情的信徒。庫切講述了在一個浪漫主義漸行漸遠的時代,浪漫主義者和現實主義者發生碰撞的故事。兩種南轅北轍的愛情觀反映了愛欲消弭的時代癥候——純粹的愛在當今的消費主義社會中瀕臨消亡。庫切在書中寫道,“愛不適合嬌慣者,愛適合戰士?!?/p>
庫切,1940年生于南非開普敦,是當代世界文壇重要作家之一。他是首位兩度獲得英國布克獎的作家,于200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從個體出發觀察世界,聚焦被主流話語忽視的邊緣經驗。其作品冷峻鋒利,直面欲望、恥辱、衰老,探尋個體尊嚴離場后的生存出路,被譽為當代世界文學品位的重要塑造者。
《我的文俊老爸》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4-7
2023年1月27日,??思{譯者、著名翻譯家李文俊逝世。他的兒媳、書法家馬小起以動人的筆觸,記述了“老爸”李文俊及其家人的寧靜日常生活,“我要趕緊用文字記下與老爸一起度過的這段生命。也讓更多人知道我這個可愛的老爸爸走到人生邊上,面對生命最后關頭的從容安寧。這也是我想念老爸爸最好的方式。”文章刊載于《收獲》文學雜志2023年第二期,發表后立刻在網絡上引發強烈反響,并獲當年“收獲文學榜·長篇非虛構”第二名。
“收獲文學榜·長篇非虛構榜”授獎辭如此評價馬小起的寫作:“文章真切書寫了作者對李文俊老爸爸超越血緣的深厚感情,以理性的姿態對李文俊這一代知識分子跌宕起伏的命運,及其堅定的思想價值立場與精神操守進行了透徹的觀照與剖析。質樸而有力,滄桑感和痛感兼備。”本書為64開小開本全彩印刷,作者親筆書法融入封面與內文,呼應親情主題與紀念之意。內文彩插選取李文俊珍貴照片,摘錄李文俊多部散文中生活和工作的相關內容,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這位翻譯家的個人簡史與晚年生活。
《精英陷阱:美國的優績神話如何助長不平等、瓦解中產和吞噬精英?》

中信出版集團 2024-7
“優績主義不過是一場騙局。”在本書開篇,耶魯大學法學教授丹尼爾·馬科維茨如此斷言。長久以來,美國人堅信任何人都能憑借自身的才能和抱負躋身精英階層,以此來促進機會均等和社會公平,這實際上就是“美國夢”的核心。但馬科維茨在本書中揭露了20世紀中葉以來優績主義給美國帶來的階層分化和結構失衡,“今天,中產家庭的孩子在學校里輸給富人家庭的孩子,中產階層的成年人在工作中輸給名校畢業生。優績主義本身正在成為中產階層努力向上的障礙。然后,它又將責任歸咎于在收入和地位競爭中落敗的一方;可即使每個人都遵守規則,贏家還是只是富人?!?/p>
馬科維茨警告稱,社會中的任何階層都無法杜絕優績主義帶來的壓力,它帶來的最危險的后果是撕裂社會,造成不同階層之間普遍存在的敵意、誤解、摩擦、沖突以及公開對立——這種怨恨亦是特朗普得以在美國政壇橫掃“建制派”的原因。馬科維茨提出了兩條路徑來消除優績主義下的不平等:首先,讓教育變得更開放包容,降低頂尖學校和大學的神情激烈程度;其次,讓中等技能的勞動力重新回到經濟生產的中心。
《愛、性欲與母權》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4-6
幾乎沒有一個心理學問題像性別問題這樣具有爭議性和復雜性,這是因為我們仍然深陷在父權制的傳統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受成見影響。因為要深入探討性別問題,就必須從父權制建立以來的性別差異功能化開始?!稅?、性欲與母權》為心理學家艾里希·弗洛姆關于性別的理論集大成之作,由其生前的長期助手雷納·芬克整理編輯并撰寫序言。
本書從母權、性別與性欲和愛三大方面展開討論。在本書第一部分,弗洛姆在寫作中融入了對巴霍芬《母權論》思想的接受;在第二部分,弗洛姆探究了性別和人格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重點論述了男性和女性在性交中的不同角色及其對人格產生的影響,同時指出了社會因素對人格的強大塑造作用;在第三部分,弗洛姆提出了一種自我理論,他認為,人與自己的關系和與他人的關系是相對應的,自愛和他愛之間并非競爭關系,自私和自戀實際上是自愛的缺失補償形式。
《中國的婦女與財產:960-1949》

大學問·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4-7
本書為法律史領域研究婦女財產繼承問題的經典之作,于2003年首次被譯介至國內。在本書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教授白凱(kathryn Bernhardt)通過分析法庭檔案、判詞、地方官員日記自傳等材料,揭示了宋代至民國中國婦女財產權的演變,展現近千年來法律變革對女性權利的影響。
她認為,關于中國的財產繼承,長久以來以男性為研究對象,而男子的財產繼承權并未發生太大變化,因此呈現出一幅靜態的畫面。但如果把研究焦點轉向婦女,情況就大為不同——“從宋至清,中國婦女的財產權利經歷了許多重要的變化,在20世紀民國的民法改革后變化尤為深刻。只有研究中國婦女財產權利的變化,我們對中國財產權利作為一個整體的重大變化才會有更完善的理解?!卑讋P尤為關注無兄弟的女兒或無子嗣的孀婦的財產繼承權情況,這是因為在一個以男男代際相承的父權制社會中,“正是這些婦女、女兒或妻子,在家庭中男子缺席時,把宗祧繼承的各種復雜情境最為尖銳地凸顯出來?!?/p>
《來自英國的冬宮御醫:葉卡捷琳娜二世與天花》

萬有引力·廣東人民出版社 2024-5
1768年10月某日晚9時許,葉卡捷琳娜二世召見了她的英國醫生托馬斯·迪姆斯代爾。經過長時間的秘密接洽和籌備,這位時年56歲、不斷改良天花人痘接種的英國醫生終于獲準給俄國女皇接種,整個過程只用了短短幾十秒。這對他們二人來說都是一場豪賭:此前還未有任何一位在位的君主接種過人痘,而葉卡捷琳娜二世此舉不僅是為了保護她自己、她的兒子和儲君,也是為了在俄國推廣這一領先的天花預防性治療手段;對于迪姆斯代爾來說,一旦失手就會釀成一起重大外交危機,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一直關注著他的進展,駐倫敦和圣彼得堡的外交官們也焦頭爛額地交換著最新信息。
幸運的是,一切順利,迪姆斯代爾不僅獲得了豐厚酬勞和俄國男爵爵位,還與女皇保持著終身友誼。成功接種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精明地利用自己的身體為人痘接種做宣傳——她從少女時代嫁入俄國皇室之初就意識到了象征和公共宣傳的力量——對內,她是挺身而出保護人民健康的“小媽媽”;對外,她是啟蒙精神的化身,展現了俄國文明開化,伏爾泰贊美她為“北方的(智慧女神)密涅瓦”。本書通過這一歷史事件,揭示了人痘接種的歷史,它為之后的牛痘接種鋪平了道路,亦是人類最終戰勝這一致命病毒的開端。
在英國作家露絲·沃德寫作本書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疫苗接種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人們對新冠疫苗疑慮重重。沃德認為,這段天花防治歷史能夠給予我們啟示,即在民眾懷疑疫苗有效性的時候要充分發揮國家領袖和社會精英的榜樣力量。這段歷史也提醒我們注意人性中的弱點,她在序言中寫道,“免疫接種揭露了各個時代特定的核心關切;與此同時,它也反映出某些恒常不變的東西,那就是人性的高度和深度……免疫接種,尤其是為兒童進行的接種,不僅觸及我們內心最深處、最恒久的情感——愛,以及對死亡的恐懼,也觸及我們人性中最陰暗的弱點——偏見、自私與非理性?!?/p>
《星座的故事:起源與神話》

譯林出版社 2024-5
“星座是人類想象力的產物,而非大自然的發明。星座表達了人類想在看似混亂的夜空中建立起秩序的愿望。”希臘和羅馬文化深刻塑造了我們對星座的認識,被當今科學界認可的星座,其實大多數源自希臘神話。在本書中,英國作家伊恩·里德帕思詳細介紹了88個星座和24個被廢棄星座的故事與歷史。他帶領我們徜徉于天文學、文學典故、古老星圖和詞匯,將每一個星座的劃分、命名、相關神話和沿革娓娓道來。
里德帕思在本書中也討論了中國古代星座。在他看來,“與西方星座相比,中國星座在大小、形狀和位置上,可塑性都要強得多。它們并非來自神話,而是來自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和統治朝代的更迭,星座的名稱與其象征意義也發生了歷時的變化?!敝档靡惶岬氖牵糯袊似鋵嵰彩艿搅宋鞣?span>星座的影響。歷史學者黃博指出,宋代士人喜歡用星座算命,解釋自己的命運。韓愈曾在詩中感嘆自己身為摩羯座命運多舛,兩百年后,蘇軾讀了韓愈的詩后找到了共鳴,“而仆乃以磨羯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為樹木發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4-7
戴安娜·貝雷斯福德-克勒格爾是加拿大著名植物學家、醫學生物化學家和作家。作為凱爾特人的后裔,她繼承了古老的凱爾特智慧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將之發揚光大——凱爾特人相信,人類與自然唇齒相依,樹木和森林是人類生存在精神的基礎?!稙闃淠景l聲》是貝雷斯福德-克勒格爾繼暢銷書《全球森林》后的又一力作,獲得2019年西格德·奧爾森自然文學獎。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是作者的自傳,后半部分為她編纂的“凱爾特樹木字母表”,她通過歐甘文字——歐洲的第一個字母表,其中每一個字母都以一棵樹或樹木的重要伴生植物的名字命名——介紹了松樹、白樺樹、橡樹、白楊等常見的樹木和植物。在中文版序中,她特別提及了六種中國本土的重要樹木,分別是水杉、山核桃、銀杏、中國栓皮櫟樹、垂柳和冷杉。她提醒我們在這個氣候危機的時代保護樹木和森林的重要性:“森林遠遠不止是木材的發源地。它是我們所有人的藥箱。它是我們賴以呼吸的肺。它是我們的氣候和海洋的調節系統。它是我們地球的披風。它是我們子子孫孫的健康和福祉。它是我們的神圣家園。它是我們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