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聞旅 禹佳言
編輯 | 李怡
繼皇家加勒比贊禮號調整2025年天津母港航次之后,MSC輝煌號也做出了調整。這意味著,2025年天津母港少了兩艘國際郵輪。
最新消息,MSC地中海郵輪將推遲在亞洲市場第二艘郵輪的部署時間,中國的部署計劃也將受到影響。多家外資郵輪品牌的謹慎布局,一方面影響的是2025年郵輪供給端的增量規模,另一方面直接影響的是我國郵輪市場的整體活力值,恐怕更令人擔心的是,這會不會只是個開始。
2025年郵輪供給增量令人憂心
《關于MSC地中海郵輪中國市場部署更新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根據最新全球市場部署規劃及運營情況,MSC地中海郵輪將推遲在亞洲市場第二艘郵輪的部署時間,為此在中國的部署計劃也將受到影響,不得不取消MSC輝煌號2024年-2025年中國母港航次的訂單和/或協議。
針對已經預定MSC輝煌號的客人,MSC地中海方面表示,請聯系進行全額退款或按照MSC地中海郵輪屆時有效的預定政策改簽為MSC榮耀號2024—2025年上海母港航次。
同時也強調了,自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MSC地中海郵輪始終視中國為重要的戰略市場,并隨著國內郵輪市場的興起與發展,持續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與部署。今年3月,MSC榮耀號成功成為疫情后首艘回歸中國大陸母港的國際郵輪,2025年MSC榮耀號將繼續以上海為母港開展運營。
這距離MSC輝煌號宣布2025年天津母港航季正式開售僅僅過去不到兩個月時間,而這期間,郵輪暑期市場正經歷著冰火兩重天。按計劃,MSC輝煌號將于2025年3月13日回歸天津母港,開啟全新天津母港航線。
作為MSC地中海郵輪旗下的明星郵輪,MSC輝煌號共有1637間客房,陽臺房占比達到76%成為最大亮點。MSC地中海郵輪中國區總裁黃瑞玲如此形容MSC輝煌號,深受華北地區消費者喜愛的“老朋友”MSC輝煌號帶回天津母港,帶來硬件更好、吃得更好、玩得更好、服務更好的高品質郵輪體驗。
中國郵輪發展專家委員會委員、上船吧CEO劉建斌對聞旅表示,之前MSC輝煌號在中國的表現都還不錯,率先把“船中船”游艇會概念帶進了中國。此次變動,必然是與當下的銷售情況有密切關系的,尤其是天津港的價格持續走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郵輪公司的運營信心。對于代理商來說,MSC輝煌號無損退倉,這是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方式。
在中國市場,MSC地中海和皇家加勒比兩家國際郵輪公司經常會拿來比較,也有業界人士認為,從某些角度來看,兩家也在不斷相互看齊。
天津母港只剩下本土品牌?
不得不提的是,MSC地中海郵輪輝煌號、皇家加勒比贊禮號相繼調整的都是天津母港2025航季。目前來看,天津母港2025年航季很有可能只剩下本土郵輪品牌相互競爭了。
劉建斌表示,一直以來,上海國際郵輪港作為中國郵輪第一大市場,皇家加勒比、MSC地中海郵輪都已經部署了“光譜號”和“榮耀號”,而天津母港又被視為郵輪第二大市場,所以第二條船都選擇在了這里。
據了解,天津母港航線客源地主要以華北地區為主,尤其以京津冀客群為最大占比,其余則是山東、山西,以及東北等地區的游客。相關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2024年天津國際郵輪母港累計接待國際郵輪38艘次,出入境旅客12.8萬人次。2024年,天津國際郵輪母港預計接待國際郵輪近100艘次。
今年,天津母港郵輪有愛達地中海號和東方夢想號兩艘郵輪,分別由中船嘉年華旗下愛達郵輪團隊負責全面運營和2022年新成立的天津東方國際郵輪公司運營。根據多名業內人士透露,今年天津母港郵輪價格一直虧,有些品牌預售反饋不好只能拼命甩尾,不佳的市場表現直接影響到了明年航季的運行。
對比相對有些慘淡的國內市場,反而是國外的郵輪市場需求更為旺盛。有網友舉例,6月份的邁阿密港口真的太繁忙了,價格基本在每人300美金/晚,而中國市場每人100美金/晚都到不了。
皇家加勒比最新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北美洲(此處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區)、歐洲和亞太地區的收入分別為52.65億美元、8.63億美元和7.41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實現收入分別為5.06億美元、2.35億美元,單季度收入環比有所下滑。在中國市場此前宣布取消天津母港運營計劃,擬前往阿拉斯加。
2025年信心從何而來?
看似兩大國際郵輪品牌航線計劃的常規變動,實則代表的是國際郵輪品牌對于國內市場表現的一種態度。
的確,今年暑期郵輪的遇冷表現讓所有郵輪品牌和代理商始料未及,“市場很差、銷售吃力”“不賣是虧,賣了也是虧”等諸多聲音不絕于耳。劉建斌表示,目前來看,八月的銷售情況有所緩解,但仍不理想。部分郵輪公司已主動來解決問題,對代理來說壓力不算特別大。
他認為,暑期之后,郵輪市場表現有望更為平穩。暑期的可能量相對高、成本高、但用戶基數少;下半年不僅有很多的MICE需求,還有中老年的出游需求的釋放,雖然也很嚴峻,但是對比暑期會好一些。
事實上,郵輪市場的問題不僅僅是供需不平衡,更關鍵的問題在于整體消費力的下降。比如熱門旅游城市海南酒店業表現不佳;在國內旅游當中客單價中等偏高的甘青環線也不及預期等,多個行業都受到了影響。
劉建斌認為,疫情前中國郵輪市場最高做到了一年接近250萬人次,2019年的游客量也超過了200萬人次。但相較于上億人的出境人數,真的是微乎其微。整體而言,郵輪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都是非常新的物種,需要被進一步“教育”和普及,同時也意味著仍然有著巨大的潛力空間,這就需要郵輪品牌通過持續不斷營銷來提升市場認知程度,流量起來成就的是整個市場,未來的路還很長。
同時他也指出,暑期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賣得不好,比如像皇家加勒比的陽臺套房很早就售罄,有的客人半年前就預訂了。郵輪產品的吸引力依然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關鍵。目前,中國郵輪形態相對比較少,最普遍是大眾郵輪和輕奢郵輪,產品形態上仍需進一步豐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