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升龍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巴黎時間2024年7月31日上午8點,隨著來自百慕大的衛冕冠軍達菲(Flora Duffy)率先入水,此前水質備受質疑的塞納河終于迎來了其首個比賽項目——女子鐵人三項。
女子組比賽結束一個小時后,男子組比賽也順利進行。這對這座城市、本屆奧組委和運動員們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打消了多日來人們對市中心游泳項目在大雨后是否仍可進行的擔憂與質疑。
本周,巴黎迎來今年第一波熱浪。自從7月26日奧運開幕當天以來,巴黎幾乎每天都有強降雨。同時當地在30日迎來今年“最熱的一天”,最高氣溫攀升至36℃,夜間氣溫仍在21℃及以上。潮濕和高溫會加大運動員比賽的難度。
接連降雨導致大量城市廢水流入,直接影響了塞納河的水質,大腸桿菌等細菌含量升高。大腸桿菌主要寄生于人和動物的大腸內,在一定條件下會引起人發生胃腸道感染,或尿道等多種局部組織器官感染。
原定于30日進行的男子鐵人三項就被推遲至31日進行,相關試訓也被取消。組委會根據30日凌晨5點采集的河流樣本分析結果,并與天氣專家進行了討論,終于開了綠燈。
主管官員梅爾(Aurélie Merle)強調測試結果“非常接近”賽事舉辦門檻,即每100毫升中含980-1553個菌落形成單位。但實際上賽道沿途四個測試點中只有一個低于該標準范圍。她還補充說,“我們知道,大腸桿菌不耐高溫,接下來的熱浪有望改善水質?!?/p>
盡管如此,有專家表示,這些分值只適用于風險評估,不足以作為比賽標準參考。另外,由于水樣是在比賽開始前20多個小時采集的,這也給其準確性和有效性帶來了高度不確定性。
法國首都巴黎是沿著塞納河城島及其兩岸逐步發展起來的,南北兩岸各分布著聞名全球的地標。1900年,巴黎第一次舉辦奧運會時,游泳比賽就在這里舉行。不過由于河水污染,政府在1923年下令禁止在塞納河里游泳。

此后的100多年里,歷屆法國政府投入巨資進行整治。在為奧運做準備的過去10年間,當局累計斥資1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0億元),包括翻修老舊不堪的雨水和排污基礎設施。
當組織者在3年前宣布開幕式將在塞納河上舉行,以及公開水域游泳和鐵人三項中的游泳部分將在塞納河舉行時,其河水質問題就受到外界的高度關注。
巴黎市政府在今年7月4日發布的塞納河水質檢測報告顯示,奧運游泳賽段的大腸桿菌、腸球菌水平已降至世界泳聯要求的公開水域賽事標準。5天后,市長伊達爾戈下令取消100年前制定的游泳禁令。伊達爾戈還和其他官員分別在河中游泳,試圖打消外界的憂慮。
鐵人三項賽依次包含1500米游泳、40000米自行車騎行和最后10000米跑步三個環節。本屆賽事的起點和終點均設在歷史悠久的亞歷山大三世橋附近,途經埃菲爾鐵塔、大皇宮、香榭麗舍大街、奧賽博物館等多個古跡。
最終英國和法國選手分別摘得男、女組別的金牌。獲得男子組第20名的南非運動員舒曼(Henri Schoeman)在賽后表示,自己在河里全程緊閉嘴巴,用鼻孔換氣,“如果你運氣不好,那之后的比賽和獎金就更談不上了?!?/span>
塞納河在巴黎奧運的使命尚未結束。鐵人三項混合接力賽將于8月5日進行,馬拉松游泳比賽定于8月8日和9日舉行。根據原計劃,如果水質仍未達標,屆時組織者將啟動備選方案,包括延期幾天舉行比賽,以及更改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