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升龍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瓦亞納德地區大規模山體滑坡已造成184人死亡,目前仍有約兩百人處于失聯狀態。經中國駐印度使館核實,暫未收到中國公民在事件中傷亡的報告。
當前正值印度的季風雨季。連日來的持續強降雨導致當地山體土壤松動,最終引發了悲劇。據美聯社報道,2024年7月30日凌晨,瓦亞納德地區至少出現了兩次泥石流,受災人數超過1000人。由于強降雨連綿不斷,氣象部門已將該邦置于戒備狀態。
滑坡大多發生在山丘的上坡,隨后傾瀉至山谷。泥石流還席卷了茶園和村莊,近350座房屋受損。由中央政府災害響應部隊、海軍、消防等部門組成的300人救援隊趕赴現場,展開徹夜搜救。
因事發地屬偏僻山區,受災地區通往外界的路橋幾乎都被沖毀,救援隊伍修建了一座臨時橋梁以便疏散受困群體。政府還出動直升機和大型挖掘機參與救援。
氣象部門預測,未來24小時當地仍有大面積強降雨,給救援工作帶來極大困難。除了瓦亞納德,喀拉拉邦的Meppadi、Mundakkai和Chooralmala等其他地區也受到泥石流波及,其中Mundakka地區的土壤、礫石和巖石綿延6公里。
截至發稿,喀拉拉邦已有3000多人被轉移到安置點。政府正確保向他們運送食物等必需品,以及搭建方艙醫院。大多數災民是茶園和豆蔻干籽的種植從業者。傷者的主要問題為骨折、擦傷,其中大部份人的肺部進了泥土。

總理莫迪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發文對遇難者表示哀悼,并宣布向每位遇難者的家屬發放慰問金2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17000元),而每位傷者則將獲得5萬盧比(約合人民幣4300元)的補助。喀拉拉邦為災害死難者哀悼兩天。
喀拉拉邦西臨阿拉伯海,東靠高達500-2700米的西高止山脈。事發地瓦亞納德正好位于西高止山上。這里河流縱橫,是印度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該邦也是印度重要的農作物種植地,盛產椰子、甘蔗、咖啡、茶葉、花生、豆蔻等經濟作物。

在數月的干旱酷暑結束后,每年6月-9月南亞西南季風雨對印度農田的灌溉、秋收作物播種、水庫的補充至關重要。但印度能源、環境和水資源委員會在今年1月發布的報告表明,由于氣候危機,季風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對農業、水和能源等關鍵部門構成重大風險。
報告的作者們發現,在2012-2022年的十年中,全印度55%的行政區西南季風降雨量增加,與1982-2011年的平均值相比增加了10%以上。2018年,喀拉拉邦特大洪水造成近500人死亡。

此次瓦亞納德山體滑坡之后,印度熱帶氣象研究所的科學家科爾(Roxy Mathew Koll)對媒體說,季風模式越來越不穩定,短時間內的降雨量也在增加。因此,西高止山脈沿線的山體滑坡和洪水日益頻繁。
山體滑坡是汛期常見的地質災害,破壞力、危險性極大。近幾周來,南亞及中國各地的嚴重洪水和泥石流造成數百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基礎設施被毀。南亞地區人口約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是最容易受到氣候危機影響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