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權、規范非稅收入管理等要求。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周三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對上述問題一一做了解讀。
他指出,在現行規模較大的幾個稅種中,消費稅全部歸屬中央,主要在生產和進口環節征收。下一步,財政部考慮將推進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穩步下劃地方,統籌考慮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稅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驟穩妥實施,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研究把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為地方附加稅,授權地方在一定幅度內確定具體適用稅率。改革環境保護稅,將揮發性有機物納入征收范圍。
在擴大地方稅權方面,王東偉表示,近年來,在環境保護稅法、資源稅法、耕地占用稅法等地方稅立法中,已賦予省級地方確定具體適用稅率、稅收減免等管理權限。今后,在中央統一立法和稅種開征權的基礎上,探索研究在地方稅稅制要素確定,以及具體實施上賦予地方更大自主權。
在規范非稅收入管理方面,王東偉說,非稅收入主要歸屬地方,是地方財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部考慮將規范非稅收入管理,適當下沉部分非稅收入管理權限,由地方結合實際差別化管理。深化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把依托行政權力、政府信用、國有資源資產獲取的收入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對于收費公路問題,財政部將按照“受益者付費”原則,推動優化相關政策。
財政部綜合司司長林澤昌在會上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昨天剛剛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加大政策實施力度,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具體工作:
一是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根據需要和項目準備情況,及時發行并使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積極支持“兩重”實施(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指導地方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加快增發國債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等使用進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二是加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目前已經印發通知,將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推動“兩新”工作。
三是持續強化基本民生保障。落實好就業、教育、養老、醫療等領域的財稅政策,加強財政資金保障,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四是加強財政收支管理。嚴格依法依規組織收入,不收“過頭稅費”。嚴控非剛性非重點支出,把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強化各級政府責任,確保基層財政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