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數據顯示,7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至49.4%,連續三個月在榮枯線以下。
統計局指出,因傳統生產淡季、市場需求不足以及局部地區高溫洪澇災害極端天氣等因素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制造業景氣水平略有回落。
7月制造業PMI符合預期。數據發布前,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界面新聞表示,7月制造業PMI可能繼續處于收縮區間,主要原因還是國內需求不足尤其是房地產市場調整對工業生產的影響仍在持續,此外,近期南方高溫降雨也對制造業生產形成較大拖累。
分類指數方面,7月份,生產指數為50.1%,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創3月以來最低水平;新訂單指數為49.3%,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不及榮枯線;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49.9%和46.3%,比上月下降1.8和1.6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市場價格總體水平有所下降。
分析師表示,近期新一批穩增長政策落地,短期內制造業PMI有望重回擴張區間。
7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實施政策性降息,宣布即日起,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調整為1.70%。與此同時,一年期、五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均下調10個基點。
三天后的7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上述措施大幅度擴大了“兩新”的支持范圍并提升了補貼標準。
經濟學人智庫高級分析師徐天辰表示, 8至10月是穩增長的關鍵期,伴隨相關政策部署陸續出臺落地,需求側加碼對制造業的積極作用有望顯現。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本輪穩增長政策主要在7月中下旬部署,政策影響將從8月開始體現,而且短期來看,外需將繼續處于偏強狀態,預計8月官方制造業PMI將有所上揚,不排除升至擴張區間的可能。
他同時指出,提振制造業的關鍵仍在于房地產。“房地產行業實現軟著陸,不僅能夠直接推升鋼鐵、水泥、家電等制造業產品需求,更是改善消費和投資信心、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回升勢頭的關鍵。”王青說。
非制造業PMI方面,7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2%,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下降1.1個百分點至51.2%,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下降0.2個百分點至50.0%的臨界點。
服務業中,與居民出行和消費相關的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郵政、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55.0%以上較高景氣區間,業務總量增長較快;零售、資本市場服務、房地產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低于47.0%,景氣度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