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聽筒Tech 小聽
編輯 | 饒言
本該在City Walk的博主最近開始集體曬背。
這是一種新晉網紅養生方式,尤其是進入三伏天,到處都是曬背的年輕人。
今年30+、總覺得自己處于亞健康狀態的王淼早就開始曬背了,每次20分鐘。
王淼是鼻炎患者,她告訴《聽筒Tech》,“在社交平臺,很多養生達人都說曬背有助于鼻炎的改善,同時也有助于改善體內濕氣。”
同樣曬背的還有林濤。他表示,自己感覺,曬背后出汗,一身很輕松。不過,林濤也表示,曬背后自己身上長出了疹子和印痕,因而他對曬背也保持謹慎態度。
曬背熱還帶火了一眾相關裝備。比如王淼、林濤他們不僅曬背,還置辦了一系列裝備,包括爬行墊、露背衣、遮陽帽,以及各種防中暑物件。
商家也敏銳地抓住了這波流量,不少商家推出了“專業的曬背裝備”,并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曬背雖好,也應科學”,不少中醫學者指出,并不是所有群體都適合“曬背”,應視自身情況,并適可而止。
01 到處都是曬背的年輕人
新的養生局正在席卷社交平臺。
以“曬背”為關鍵詞在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進行搜索,相關話題播放量累計超過11億次;在小紅書,相關筆記數量超過9萬+,網友們也紛紛分享出了自己的“曬背”經歷。
其中,有人在公園的草坪上鋪上一塊瑜伽墊,趴在墊上,頭部用遮陽傘、防曬帽等遮得嚴嚴實實,獨獨將背部暴曬在陽光下;有人選擇盤坐在自家陽臺或窗邊,讓背部正對太陽。
網友樂樂在小紅書上記錄了自己連續曬背7天的過程。在筆記里,她寫到自己每天早上9點左右會到樓頂天臺的空地處曬背,時長約為20-30分鐘,曬了10分鐘左右時就會開始出汗,且出汗量比起一般有氧運動來得更大。
樂樂告訴《聽筒Tech》,自己是第一年曬背,事前做了不少準備功課,“像是得涂防曬霜、時間不宜過長、曬后及時擦汗、不立馬洗澡等等。”
而談及為何“曬背”,樂樂則表示,是為了幫助身體排除濕氣,“曬了幾天后,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排出一身汗非常舒爽。身體方面,目前沒有什么明顯的變化,可能是曬的時間還不夠,應該會再堅持看看效果。”
圖:社交平臺“曬背”相關的內容來源:抖音(左)、小紅書(右)《聽筒tech》截圖
和樂樂一樣,在好友的“安利”下,在某互聯網大廠工作的尛尛近期也開始“曬背”,“每天9點到9點半,我會到我家天臺去曬半個小時,每次曬完,都感覺神清氣爽。”
尛尛覺得曬背后,身體有了明顯的變化,“夏天出出汗特別舒適,感覺曬過背后,每天上班都神清氣爽。”
不僅自己曬背,尛尛還成了忠實的曬背“布道者”,“身邊好幾位朋友和家人也開始曬背。”
“每天不是在曬背,就是在安利別人曬背的路上。”尛尛這樣形容自己。
在樂樂和尛尛看來,“曬背”是“最佳的養生模式”,“作為‘懶癌患者’,這是最適合不喜歡運動的群體的養生模式,躺著就可以了。”
“以前看大爺大媽們曬背,還覺得無法理解,沒想到自己也加入了。”尛尛笑道,“我們這是典型的質疑大媽,理解大媽,加入大媽。”
02 誰接到了這波“富貴”?
這場被稱為“天灸”的曬背,又被網友叫做“0成本養生”。
“對比游泳、跑步、羽毛球,甚至現在大火的騎行,簡直可以說是沒門檻。一般曬背我就不會購買太多的專業設備,一張墊子、一件防曬衣就行;再者,曬背對體力、身體條件、活動場地也沒什么要求。可以說,想曬就曬。”尛尛表示。
不過,這屆養生黨,即便是0成本的曬背,也要把自己卷起來。
一向追求完美主義的林濤,就表示自己為曬背置辦了各種裝備,包括曬背趴墊、趴椅、曬背衣、防曬帽,甚至還有掛脖電扇等各種消暑神器,“七七八八下來,也花了近千元。”
尛尛也表示,自己還沒開始曬背時,由于擔心中暑和曬傷,也在網上搗鼓了好久的裝備,再加上等快遞,準備時間就用了一周。
除此之外,尛尛還準備了遮陽傘、帽子、瑜伽墊、毛巾、反穿衣等,”服裝都準備了好幾套,前后花了近三千。“ 天貓數據也顯示,近一個月,曬背衣、瑜伽墊、防曬帽等用品的銷量增長明顯:曬背衣同比增長超過100%,瑜伽墊銷量也迎來兩位數增長,運動背心銷量同比增長近50%。此外,防曬帽、墨鏡、折疊椅等與曬背相關裝備也都開啟熱銷。
在拼多多,搜索“曬背”相關的關鍵詞,各種裝備銷量均上萬件起。
圖:電商平臺上的曬背裝備,來源:拼多多(左)、淘寶(右)《聽筒tech》截圖
商家們也接住了這波“富貴”,蹭著曬背的流量賺一筆。
主打戶外防曬的蕉下在官方抖音直播間,賣起了防曬衣。其實,蕉下的防曬衣是更多是傳統款式,并不是市面上流行的曬背防曬衣。但在直播間,蕉下打出的是“三伏天曬背養生”、“不僅沒曬黑,人更健康了”的宣傳語。
一些瑜伽品牌也開始賣曬背裝備。
7月23日,在抖音直播間,峰燕瑜伽官方旗艦店博主也在推薦曬背瑜伽墊。該博主還表示,“三伏天到了,曬背時間也到了。自家這款瑜伽墊無論是回彈性還是材質方面都是曬背神器。”
一位賣瑜伽服裝的商家亦對《聽筒Tech》直言,其店中所售的一款“曬背”瑜伽服,在入伏以后,銷量大漲,“小賺了一筆。”
不少博主也試圖接住這波“潑天的富貴”。
在社交平臺,不少博主“安利”曬背的好處,并直播曬背,試圖引流。
在抖音,“曬背”相關的作品,點贊量多則數萬,不少“中醫專家”普及“曬背”知識。另有不少“養生博主”直播“曬背”。
《聽筒Tech》連續多日進入某粉絲數萬的“養生博主”直播間,直播間參與的網友人均近千,從互動的情況來看,不少粉絲均為90后。在互動過程中,該博主邊帶貨邊“普及曬背常識”。
在《聽筒Tech》數次進入直播間期間,均有不少成交量。
不少保健品牌也在直播間蹭起了曬背流量,為自己引流。
比如,某保健品牌抖音官方旗艦店博主在推薦保健產品時,深情并茂朗讀的文案卻是,“今年三伏天曬背實在太火了。還有人不知道三伏天為什么要曬背,來直播間給你解答。”
03 忌盲目跟風
不過,大火的曬背也讓養生一族嘗到了苦頭。
據媒體報道,近日,浙江溫州一位50歲女子特意選擇紫外線不高的清晨來曬背,但曬了半小時后就出現中暑現象。她體溫近乎41度、呼吸困難、橫紋肌溶解。據其表示,已經連續曬背好幾年,今年也曬了9天。
就醫后,醫生告知該女子,“高溫對橫紋肌細胞造成損害,影響細胞膜的穩定性從而進一步導致橫紋肌溶解,是典型的中暑現狀之一。”
那么,“曬背”到底是否具有科學依據?
不少中醫專家認為,從中醫理論來講,三伏天“曬背”的確是可以達到一定的養生效果。
從中醫角度來講,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受天地規律影響,氣血聚集體表,毛孔張開,陽氣的向外透散的過程中可順便把體內的伏邪排出體外。
因此,夏季是扶陽、排邪的重要時節。而到了三伏天,人的陽氣最旺盛,易發泄到體表,所以有“一年養陽看春夏,春夏養陽看三伏”一說。
在網絡上,不少專家指出,三伏天作為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時候,也被認為是調養陽氣的最佳時機。通“曬背”讓伏邪排出體外,驅寒保暖,從而實現“冬病夏治”。
有專家認為,在人體的后背位置有不少經脈和穴位,其中位于后背正中間的是人體脈中的陽脈,屬于陽氣最旺的一條脈。而位于陽脈旁邊的兩條脈則是足太陽膀胱經,上面分布著的穴位與人的五臟六腑有著對應關系。
因此,“曬背”能起到調養臟腑氣血的作用,而“曬背”所曬的就是這幾條關鍵經脈。對于一些體質虛寒、寒濕內盛、四肢寒涼的亞健康人群,適當“曬背”有助于緩解上述癥狀,增強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
但不少專家亦明確指出,養生人也切記科學曬背。
相關專家表示,只有特定的人群適合適當曬背。尤其適合那種虛寒體質、寒濕內盛、四肢寒涼怕冷的人群。但曬背時長不必太長,必須保證安全第一。
“要先了解自己身體的耐受性,如果覺得能接受,可以適當延長。不要直接暴曬頭部、選擇早上或者下午3點以后的陽光,此時陽光沒那么灼熱。”林濤這樣告訴《聽筒Tech》。
另外,相關曬背裝備與飲食、藥品必不可少。
比如,有網友就支招,曬中會流很多汗,要及時補充水分,建議飲用常溫酸梅湯、綠豆湯、淡鹽水,還可以攜帶溫水和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應急之用。
“不過,大可不必跟風購買網絡上推廣的各種曬背裝備,普通的透氣服裝均能滿足需求。”林濤直言,不少裝備,掛上“曬背”的關鍵詞后,身價大漲,網友需理性甄別。
(文中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零成本養生”走紅,三伏天“曬背”真的靠譜嗎?》,來源:《交匯點》。